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应抓住三个“回归”

2017-03-01周波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回归小学语文课堂

周波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重新审视学科、教材、学生,回归到语文的原点,学习的原点,儿童的原点,抓住学科回归——夯实自己的“功夫”,抓住教材回归——品足文本的“味道”,抓住儿童回归——贴近学生的“内心”,才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抓住;回归

一、抓住学科回归——夯实自己的“功夫”

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坚守“学科本位”,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坚守语文阵地,一切的教学工作应基于语文、为了语文。因此,要想坚守“学科回归”,就一定要“华丽转身”,跳出内容讲读的误区,将语用作为教学的目标。

从表达的角度研究阅读教学。

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例,以“作者是怎样刻画扫路人的”的问题引领学生品味课文第3~12自然段;以“观其貌,听其言”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扫路人的外貌描写、老人的三次语言描写。在外貌描写的教学中,注意到年级不同,训练的要求不同。

采用“一找、二比、三悟”的方法,回归语文课堂。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一找:找出课文中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文中共两处。

二比:第一句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衣着)第二句呢?(面部)

三悟:可以看出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第一句(生活俭朴),第二句(精神矍铄)

哪一次更细致?(第二次,写脸部)

为什么第二次要特写?(感情发生了变化)

这样的教学,将两次外貌描写对比着教,把外貌描写教细致了。

二、抓住教材回归——品足文本的“味道”

于永正老师说过,这法那法,钻研教材是根本大法。

(1)尊重教材。要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了解不同课型的核心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特色。

口语交际课(“交际”是核心,体现情境性、互动性、对象性)

(2)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写什么和怎么写,特别关注怎么写,将着力点放在语言表达上,从而达成课标要求的“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阅读的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德·歌德

《莫高窟》一文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往往会以莫高窟为核心,在莫高窟的介绍上大做文章——选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展示,辅助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也能为教学添彩。这样的教学能满足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了解祖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

语文教学不能只是满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或最高目标,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人文原在语文中”——离开语文来谈人文的现象,出现了语文教学中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但语文教材的研讀是具有不唯一性的。不同的人研读后,确定的教学内容可能完全不同。这也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困难及挑战。

三、抓住儿童回归——贴近学生的“内心”

美国教师雷夫说:“一个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并且让学生自己走进来,我不会使劲地把学生推进这扇门,也不会拉他们进来,走进来的必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1.择选的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

一是从学生学的起点来设计教。

二是教学生能够掌握的。(不为难学生)

俗语的教学:

俗语:通俗而含义深刻或诙谐幽默的定型语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典故出自宋·范成大《吴郡志》:“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意思是指天上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形容苏州、杭州的美丽、繁荣与富庶。

三是教学内容情趣化。

学习写留言条。留言条的格式是重点。但怎么让学生记住格式呢?一个教师将格式编成了儿歌:“称呼顶格写,正文空两格,姓名、日期在右下。握笔姿势,编成口诀。老大老二对对齐,中间还要留缝隙。老三下面顶笔杆,老四老五往里藏。”

2.采取的学习形式应贴近学生

小学生是脖子以上的学习。但孩子先是用手去感知,进而用脑去想,再而用心去感悟。每个学段都要找到自己合适的教育载体,如果说游戏是幼儿教育的载体,那么,活动则是小学教育的载体。活动就是身体感知。所以在小学,我们倡导活动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手、头、心一起活动。

3.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语文课是容易的,也是困难的。有时候总是完不成任务的。比如课堂中的书写,经过几天的随机听课,发现情况如下:

第一天统计6节课中,有1节课未动笔,有3节课在5分钟之内。60%的课均未达到课标要求的十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

第二天统计6节课中,有3节课几乎未动笔。(50%)

后两天统计10节课中,有5节课是5~10分钟,有5节课未动笔。(50%)

总之,语文教学需要重新审视学科、教材、学生,回归到语文的原点,学习的原点,儿童的原点,才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佐藤学.教师的挑战[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5.

猜你喜欢

回归小学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