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雪)中周恩来的公仆风范

2017-03-01梦菲

党史文汇 2017年2期
关键词:周总理总理群众

梦菲

在雨(雪)天工作的某些日子里,周恩来或是冒雨拜访名家、送雨具给群众,或是视察基层、进行外事活动时坚持淋雨工作并只顾关心群众冷暖,或是风雪无阻去拜谒烈士陵园、踏勘三峡坝址……类似事情周恩来一生当中不知做过多少回。他总是这样勤政律己、鞠躬尽瘁,以革命事业为重;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关心人民胜于自己。

雨中视察心疼警卫

1951年上半年,周恩来与邓颖超来到大连走访考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第一次到大连。两个多月里先后视察了大连港、大连造船厂、大连化工厂、大连机车车辆厂、甘井子煤码头、旅顺口海军基地,以及西山水库、广和配水池和台山水场等。

20世纪50年代初期,社会秩序还不是很安定。周恩来到大连后,深入基层视察了许多单位。鉴于此,中共旅大市委、旅大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采取了必要的保卫措施。

一天,周恩来外出遇到大雨,当时警卫人员都冒雨护卫在他身旁。

见此情景,周恩来心生歉意,心疼战士们说:“为了我一个人,这么多人淋雨,不应该。你们要再这样,我就不外出了。”

周恩来不仅关心身边的警卫人员,也处处关爱大连人民的生活。他在视察西山水库时,对陪同人员说:“这个地方风景很美丽,建个小花园,让劳动人民在此休息休息,不是很好吗?”周总理每次来大连,总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十分关心大连的建设和群众的疾苦。每一次留给大连人民最深的印象就是:周总理心里时时刻刻装着国家和人民。他是世界上工作最忙、休息最少、生活最俭朴的总理。

雨天及时送雨具

周恩来时时处处做到了“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1955年夏天,山西的农业劳动模范吴春安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天,下着蒙蒙小雨,吴春安急着上车去会场,忘记带雨具,下了车冒雨疾步往会场走去。

走了没几步,吴春安突然感到不淋雨了。他抬头一看,原来已有一把伞撑在自己头上,转身望去,他惊讶地发现:啊,是周总理!

刹时,吴春安浑身热乎乎的,不知该用什么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连忙对周总理说:“您一个人打着就行了。”说话间,周总理的半个身子已淋在雨中。

同年7月,战土郭义刚在北戴河担任警卫任务。一天深夜,突然下起了大雨。

不一会儿,邓颖超来到郭义刚站岗的地方,她右手打着伞,左手拿着一件雨衣,亲切地对郭义刚说:“周总理正在紧张地工作,他让我给你送雨衣来了,快穿上吧!”邓颖超接着又说:“总理让我转告你,打雷下雨,不要在树下站岗。”

郭义刚接过雨衣,心潮起伏,热泪盈眶:这送来的不仅仅是雨衣,更是敬爱的周总理对警卫战士的一颗爱心!总理的关爱真正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

雨中讲话拒绝遮伞

1956年11月,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开始赴亚洲和欧洲11国访问,这是建国后中国政府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身为副总理的贺龙也陪同出访。这次访问历时75天,行程近54000公里。周恩来和贺龙配合默契,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1957年1月30日,周恩來率出访团到达尚未与新中国建交的锡兰首都科伦坡,这是此次访问的最后一站。2月4日下午,他们出席了在科伦坡独立广场举行的庆祝锡兰独立4周年的万人群众集会。

轮到周恩来讲话时,天公偏偏不作美,突然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变成瓢泼大雨。

当地的群众只能依旧个个在雨中站立,众官员纷纷打起了雨伞。后来,参加大会的群众遭受雨淋久了忍不住纷纷离开会场中心去周边避雨,周恩来却依然伫立在雨中继续讲话。当有人前去为他打伞时,他断然拒绝了,不愿躲在雨伞下。周恩来镇定自若地说:“大家都站在雨中,我要和所有没伞的群众一起同甘苦、共风雨……”贺龙坐在主席台上也没有打伞,雨水顺着他的头发、脸颊往脖子里流,他依然端端正正地坐着,显示出军人特有的风采。

见此情景,躲雨的群众非常感动,又纷纷跑了回来,冒雨静听周恩来的讲话,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

一直淋在雨中的周恩来、贺龙坚持等到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讲话结束,并双手合十向群众致意。

在场的数千名群众无不为之感动,群情振奋,他们想不到一个大国的总理会有这样傲视风雨、不畏困难、注重礼节的大气风度,群众争先恐后拥到台前,向中国客人挥手,不断齐声高呼:“周恩来!周恩来!贾威伐(百事顺利)。”大雨滂沱,却依然难掩周总理那令人折服和感染力极强的儒雅气质及广大群众的似火热情。

就这样,周恩来等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新中国尊重各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的真诚态度,赢得了锡兰人民的广泛尊敬。

2月7日,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就宣布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冒着大雪拜谒志愿军烈士陵园

1958年2月14日,时值隆冬季节,周恩来总理应金日成首相的邀请,第一次正式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他此行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率团同以金日成首相为首的朝鲜政府代表团进行会谈,双方商定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并在联合声明中宣布了这一决定。这次访问,是缓和朝鲜紧张局势、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朝友谊的重大行动,访问取得完满成功。

访朝期间,2月17日(大年三十)这天,天降大雪,刺骨的寒风迎面肆意扑打着行人。这天上午,周恩来和陈毅、张闻天、粟裕接见了以杨勇司令员、王平政治委员为首的志愿军将领和军官。周总理就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出的问题听取了志愿军将领和军官们的意见,他们一致拥护两国政府关于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和平统一朝鲜问题的声明。

紧接着,就在这纷纷扬扬的飞雪中,周总理等一行人不畏严寒,冒着鹅毛大雪和凛冽寒风,专程来到朝鲜平安南道的桧昌郡志愿军烈士陵园拜谒志愿军烈士。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是以中朝两国人民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朝鲜,朝鲜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们,烈土陵园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座1957年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当地群众共同建成的烈士陵园,建在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驻地的山腰上,山高152米,陵园总面积约45亩。四周群山起伏,苍松翠柏环绕,山下溪水潺潺,环境清幽。陵园占地约9万平方米,是朝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包括毛岸英在内的134名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曾为志愿军亲笔题词:“中国志愿军弟兄们,你们流下的鲜血和贡献,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在陵园里,周总理与同行的陈毅元帅、粟裕大将等庄严地敬献了花圈,肃穆地凭吊了在抗美援朝中为维护世界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成千上万个中华优秀儿女。

周恩来走到毛岸英烈士墓前时,静默良久,右臂有伤的他用左手抚摸着毛岸英的墓碑,哽咽无语了半天……最后,他意味深长地对陈毅说:“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显然,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访问朝鲜时不忘特意前往祭奠志愿军烈士,这一庄重举动,留给全世界人民和历史时空的回味与回响是不同凡响的,意义是耐人寻味的。

冒雪踏勘三峡坝址

新中国刚一成立,周总理就遵循“治国先治水”的古训,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把治理长江水患、开发利用长江水力资源、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当作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治理开发长江流域的思想、理论、计划和方案。

1954年夏天,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全党全国为之震惊,根治长江水患已成当务之急。为寻求治本之策,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开始了对三峡水利工程和长江流域的勘测,并请求苏联政府派专家来华帮助进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1958年2月底3月初,周恩来率领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省区负责人及中外专家100余人的考察团,从武汉乘船至重庆,沿途进行实地查勘和大讨论,周恩来在亲临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吸收了各方面的正确意见,经过认真总结,形成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方案,提出了长江流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方案,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经过成都会议讨论通过,中央政治局正式批准,成为全党的共识。这个方案的形成,是周恩来关于治理开发长江流域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为了研究治理长江的规划,周恩来率领相关专家考察团,于2月27日夜晚登上船,28日上午到达郝穴,这里的荆江大堤历史上曾多次决口。

时值春寒料峭,天阴沉沉的,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周恩来冒着鹅毛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上岸考察,踩着滑溜溜的积雪,在大堤上行走了很远一段距离踏雪勘察,在返回船上的路上还语重心长地叮嘱有关官员要牢记“千里江堤溃于蚁穴”的古训,保护好大堤的安全。

随后,周恩来于3月1日来到南津关坝址视察。视察中,专业技术人员请周总理到山顶上去看一看著名的“三游洞”。周总理摆摆手:“咱们是来看坝址的,那种文人游览的地方就不去了吧。”技术人员忙解释说它也和坝址有关。周总理这才健步登上并不算高的山顶入洞考察。技术人员汇报说:“这个大溶洞也是原先在地下深处形成,而后抬升被剥露出来的;现在地下同样岩层中,不能排除仍存在此等溶洞的可能性。”这一汇报引起周总理的片刻沉思。在下山的路上,有个玩耍的小男孩望着周总理的帽子发愣,周总理温和地问:“你认识我吗?”小男孩说:“你是个外国人。”周总理无奈地微笑了一下。原来他戴的是一頂印尼总统苏加诺送给的筒式礼帽。之后数天,尽管天气依旧十分寒冷,可是大家再没见到他戴那顶帽子出行了。3月1日下午,周恩来一行人继续来到三斗坝址视察。周恩来在征询了设计方面关于三斗坪、南津关两处的投资比较情况后,毅然发出指示:将坝址研究重点从南津关转到三斗坪,同时对南津关也再做些研究……这是三峡坝址选择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此后,就围绕三斗坪展开了大规模的地质勘察和设计科研大会战。至1960年底,基本完成了初步设计。

同工人们一道淋雨奋战

1958年夏季,黄河下游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黄河花园口的洪峰流量达到每秒2.23万立方米。7月17日夜里23时10分,异常凶猛的洪峰到达花园口。浊浪排空般的洪流,一出峡谷就把郑州黄河铁桥冲断两孔,致使京广铁路中断。这既影响了货物运输,也影响了人民生活。黄河大堤面临着决堤的危险,河南、山东等省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这确属历史上罕见。

当时周恩来正在上海开会,18日收到黄河水暴涨的急电后即暂停会议,与时任铁道部部长吕正操飞赴河南花园口。途中二人研究花园口特大洪峰的有关问题时周恩来谈到了西晋时杜预曾在孟津架设浮桥一事。当飞机飞至黄河上空时,他还透过飞机舷窗不停地察看黄河水情水势。下午4时到达郑州。

下飞机后,周恩来马上召集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专家开会。他认真听取汇报,边听边问,详细了解一些具体问题。同时派人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他一再强调说,上游没有水库,要认真对待,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他还发动专家集思广益,专家们纷纷献计献策。他的参战对大家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坚定了人们战胜洪峰的决心。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他最后批准了不分洪战胜洪水的建议,果断作出力挽狂澜的决策。他还指示河南、山东省委,要加强领导,党政军民全力以赴,加强防守,确保安全,战胜洪水。

最感动人心的是,会议结束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但是周恩来不顾旅途的劳累连续工作,执意要马上亲自到河滩察看险情和抢修黄河铁桥的情况。这时天正下着大雨。当晚11点多,周恩来在河南省省长和省委书记的陪同下,冒雨涉水来到黄河岸边,深夜亲临大桥上抢险救灾现场视察。

“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正在极度紧张地同洪水搏斗的防汛大军,突然发现周总理身穿短袖衫淋着雨出现在他们当中,都激动感动得个个精神抖擞,力量倍增。他和迎上前来的同志们一一握手,同一位与黄河大桥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工程师握手时问道:“任何桥梁会不会永远不坏?法国巴黎的铁塔会不会几亿年都不倒?”老工程师说:“要倒的。”借助此意,周恩来向在场的人们解释自然界事物发展的规律,说明世界上没有永远不死亡的东西——旧桥墩被冲毁了,新桥墩一定会跟着诞生。

当工人们聚集在一起时,周恩来向大家发表简短讲话,赞扬工人同志都是水上英雄,指出修复大桥对疏通南北交通的重大意义,号召工人们积极投入抢修大桥的战斗。工人们听了他这一番言简意赅、入情入理的鼓动宣传,聆听着他那独具魅力而铿锵有力的声音,颇受鼓舞。装吊工班、铆工班、电工班、建筑工班、护桥工人、科室干部、医护人员和支援建桥的民工,纷纷保证:要日夜苦战,争取提前把大桥修通!会场上响彻着早日修复大桥的豪言壮语。周恩来在本上一一记下工人们的誓言。

这时,夜雨依然下个不停。有的战士和工人担心敬爱的总理会被雨淋得生病,就给他递来了雨衣,还为他撑起一把雨伞。

周恩来一一谢绝了,他亲切地说:“不用,你看,大家不都是一样淋雨吗?我愿和工人同志们一样。”仍是出于对总理的热爱,一些人还是喊道:“总理,穿上雨衣吧!”又有人领着喊:“一,二。”于是众人异口同声跟着喊:“总理,穿上雨衣吧!”喊声越来越响亮,甚至盖过了黄河的咆哮声。周恩来继续向前走着视察着,听到人群的呼喊,回首招手致意,表示感谢,但他始终坚持与大家同甘共苦,没有穿雨衣坚持工作。工人们见到周恩来穿的短袖衬衫早被大雨淋透了,个个情绪更加振奋。

在铁路桥下游方向,有一处可通行汽车的桥面,周总理沿着桥从这头走到另一头。桥头有一个下桥的豁口处是用钢筋焊成的梯子,很窄很陡,加之下雨湿滑,十分危险。可是周总理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从这里下到河滩,来到奋战洪水的人群中。在河滩上,路遇一队队运送石料的纤夫,弯腰弓背正在冒雨艰难地拉着装满石材的渔船,蹚着水、喊着号子吃力地向桥头工地一步步艰难移动。周恩来赶忙走到纤夫们中间,顺手拉起一根纤绳斜挂在身上,随着纤夫们向大桥方向跋涉,和群众一同拉纤。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发现了纤夫队伍中的周总理,惊喜地高呼:“周总理和我们一起拉纤啦!”众人欢呼着,不少人抢着去夺周总理肩上的纤板。一位老纤夫见他不肯松手,走上前去激动中带着心疼与尊敬说:“总理,使不得!使不得!”可是,周总理却扶住老纤夫,和蔼恭敬地对老人家大声讲道:“这里没有总理,我们都是黄河纤夫!”说着又拉起纤绳同大家一起劳动起来……

就这样,拒绝戴雨具的周恩来一直在泥里水里行走着,来到了动员大会会场。此刻,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当有人出于对周总理身体的关心建议改个时间开会时,周总理坚持按原计划开会。

就在滂沱大雨中,周恩来全然不顾浑身的雨水,对抗洪救灾的军民作了动员。他鼓励大家要同暴风雨和洪水作斗争。他强调干部要有战备观念,要造些船只;同时指示解放军工程兵要把洪水期间抢架浮桥作为一项战备训练任务完成;还指示河南和山东省委要加强领导,党政军民全力以赴,加强防守,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洪水。讲话后他又同大家一起研究修桥方案,一起战斗到深夜两点才离开。

这天周恩来从上海到河南一直工作了l8个小时,回到列车上还继续听取根治黄河的汇报。有了他的亲切关怀和及时的正确决策,河南、山东两省200万军民,团结奋战,经过l0个昼夜的艰苦斗争,加高加固了黄河大堤,终于驯服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按预定时间于8月1日修复了黄河铁桥,使京广线尽快通行无阻。听到铁路通车的消息后,8月5日,周恩来再次来到郑州工地检查铁桥质量并对防洪工作作了指示。

周總理总是在事关千百万群众安危的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及时出现在现场。无论是黄河洪峰还是邢台地震,他总是不畏艰险,体察民情,集思广益,带领群众力排万难,赢得抗灾胜利。他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

冒雨登门拜望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1962年,一个细雨濛濛的下午,一个撑着油纸雨伞的人,敲响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家门。

盖叫天应声开门,一看是周总理,急忙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他的雨伞说:“总理啊!您冒雨前来看我,这可担当不起啊!哪朝哪代,有宰相亲自登门拜访一个玩把式的?”

周恩来把手一摆,笑着说:“唉!哪个朝代人民不爱‘国宝呢?!今天晚上你还要为外宾演出哩!”盖叫天说:“是啊,我正忙着练功准备!”周恩来赞赏地说:“你呀,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呵!”

接下来,周恩来和盖叫天促膝交谈,亲切地攀谈了一个多小时。

晚上,周恩来陪同外宾观看了盖叫天的演出之后,又一次到后台看望他。盖叫天正光着脊梁、赤裸着上身在洗脸卸装。

旁人要招呼盖叫天,周恩来一面摇手阻止,一面拉过凳子坐下,慈祥地看着他卸装。盖叫天正对着镜子揩擦油彩,抬头猛见镜中映出总理慈祥的笑容,回转身来,又惊又喜地说:“啊,总理,您是宰相,要在过去,我这样赤身裸体,就会犯大不敬之罪的啊!”

周恩来脱下身上的夹大衣,体贴地披在盖叫天身上说:“那是过去呵,今天,你是‘国宝,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啊!”重视与关爱人民艺术家之情溢于言表和一举一动中。

与几千名群众一起挨雨淋

1965年夏季的一天,3000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这时,周恩来和上海市领导同志陪同贵宾步入机场,向欢送的群众健步走来并在欢送队伍前绕场一周,人群中立即响起一片欢呼声。他不时抬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亲切的微笑和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欢送仪式尚未结束,雨点已一阵紧似一阵地落了下来。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淋透了机场上每一个人。因雷电交加,总统专机不能马上滑向跑道。人群顿时出现了小小的骚动。

“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

只见年近七旬的周恩来纹丝不动,还是那么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执著地尽主人送客的礼仪,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群众看见了,马上就恢复了安静,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整个欢送队伍看着他,都坚定地站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人员怕把周总理淋病了,为他撑起了雨伞。周总理却轻轻地摆摆手,坚决不肯用。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周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

周总理再次谢绝了,并转过头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他依然那么神态自若地站在雨中,让雨淋着。警卫员着急了:周总理受了寒,生了病怎么办?

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流淌着。

机场工作人员看到周总理淋了雨既心疼又着急,心里刀绞似的难受,含着眼泪连忙递上一条干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

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和蔼严肃地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机场上几千名欢送外宾的群众都在挨雨淋,我不能只顾自己打伞。”又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赶快烧些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都喝碗姜汤驱驱寒,暖暖身子。”

送走外宾后,工作人员回到锦江饭店,服务员送来了热腾腾的姜汤,并说:“这是周总理嘱咐为你们准备的。喝完姜汤赶快把湿衣服换下来,我们好送去浆洗。”

周恩来就是这样和群众心连心,就是这样与群众同舟共济,就是这样体贴入微地关心群众比关心自己为重。

淋雨3个小时给红卫兵开会

对一个大国总管家周恩来而言,没有什么事是小事而不值得他费心的。尤其是在他苦撑危局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带着一种尽可能顾全大局和隐忍镇静的态度来处理向他提出的所有要求。他坚持处理政府的日常事务,尽管能帮助他的只是那些剩下来的空架子机构。他所处理的事从柴米油盐到人造卫星,从少数民族事务到接待外国客人,什么都有。他经常彻夜不眠,与学生、工人、政府官员、地方代表谈话,调解红卫兵敌对派别之间的冲突并促成他们和解。

1966年“文革”刚发动时,从7月30日到8月22日,周恩来先后20多次接见学校师生员工的代表和工作组的一些同志,并亲自4次到清华园召开座谈会,参加群众大会。那里的左派红卫兵之间的武斗较为严重,他曾试图从中调解以平息此事。

8月22日晚,清华大学召开全校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清晨起就下起雨且一天几乎淅淅漓漓下个不停。

傍晚时,周总理打电话到清华大学,询问大会的准备情况。负责大会筹备的同志考虑到他的身体便在电话上请示:“周总理,雨下得这么大,是不是延期举行?”

周总理却不顾自己,只是询问:“群众进场了没有?”当得知有些群众已经进场时说:“风雨无阻,我马上就到。”

在雨下得又大又急的时候,周总理赶来了。他身穿那件旧的灰色中山装,既没有披雨衣,也没有打伞,踏着半尺多深的泥水,在热烈的掌声中登上了主席台。

临时搭成的主席台没有防雨设施,周总理冒着大雨坐在一张湿凳子上。任凭雨水打在身上,雨水顺着他的鬓角往下淌,结果他身上完全淋湿透了,衣服湿得一攥一把水。

当时已经立秋了,小伙子们在雨中淋着都冷得发颤。大家看着年近70岁的周总理同大家一样毫无遮挡地坐在雨中,无不心生感动。

挤满了整个大操场,身上也同样淋湿了的数千名学生齐声高喊:“请总理打伞!请总理打伞!”

周总理却笑着说:“你们不是送给我一个红卫兵袖章吗?你们在风雨中锻炼,我也要在风雨中锻炼。”

大会进行了3个小时,周恩来在那里一直淋着雨坐了3个小时。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大会结束时又热情洋溢地指挥大家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在周总理关怀下,大会开得圆满成功。

挺身而出陪挨批的 “三总四帅”淋雨

“文革”爆发后,周恩来奋不顾身保陈毅,保叶剑英,保李富春、李先念,保徐向前、聂荣臻……竭尽全力,煞费苦心。1967年2月“‘三总四帅大闹怀仁堂事件”后,毛泽东怒令陈毅、叶剑英、谭震林等7人作检查,并接受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批判教育。周恩来忙着两边跑,居中调和,分头找“三总四帅”谈心,请他们找台阶下。

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前,为了给“三总四帅”一个下马威,中央“文革”小组在工人体育场召开有十万红卫兵小将和造反派参加的首都群众反击“二月逆流” 誓师大会。

周恩来和受批判的“三总四帅”一起出席。忽然,露天会场上空下起雨来。康生代表中央“文革”小组要求“三总四帅”亮相、向首都革命群众请罪,整个会场一片狂热的“打倒”“斗臭”的口号声。

“三总四帅”被迫站在批斗台上去表示“请罪”,实际上是去淋雨。陈毅大声对叶剑英等人说:天若有情天亦老,老天爷都落泪了!叶剑英说:开国元戎成罪臣,历史又在重演……

这时,忽然出现了一个所有人都未料到的场面:周恩来挺身而出,和“三总四帅”站在一起,陪着淋雨。会场骚动起来,发出“给总理打伞”“给总理打伞”的呼喊声。

工作人员以为周总理要发表重要讲话,赶忙找来雨伞,给他撑开打上。

周恩来却拒绝给他撑伞:“同志们!红卫兵小将们!我是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陪我们的3位副总理、4位元帅来接受大家的批评教育的!如果不让这7位老同志回到雨篷下面去,我就只好陪着他们淋雨……”造反派无意让这7名“二月逆流的黑干将”躲雨,只要求给周总理打伞。

无奈之下,周恩来进一步施出了绝招——干脆背过身子去,挺直了身子坚持淋雨。雨下得越来越大,十万人的露天大会开不下去,只得宣布散会……

不久,在中南海紫光阁,周恩来主持政治局扩大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会议暂定10天,先听取陈毅等7人的检讨,之后接受会议的批判教育。毛泽东并指示江青回避,不出席本次会议。

冒雨欢送穿雨衣的蓬皮杜总统

在2008年3月初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筹办的《周恩来在上海——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图片史料展览》中,有个引人注目之处,便是1973年9月周恩来最后一次离开上海时在雨中向上海人民告别的珍贵照片:周恩来伫立在雨中,没有打伞,他置雨水于不顾,深情脉脉地望着为欢送法国总统蓬皮杜和他而站立在雨中的群众……

1973年9月,时年75岁高龄的周总理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已积劳成疾,重病缠身了。但他不顾自己年迈而虚弱的身体,又一次陪同外宾──法国总统蓬皮杜从北京来到了上海,在虹桥机场为蓬皮杜送行。

那是一个雨天,秋风吹拂、秋雨飘落着。当周恩来陪同蓬皮杜总统来到虹桥机场时,雨下得更大了。一阵阵雨点打在停机坪的水泥路面上,溅起了朵朵水花。

周恩来和蓬皮杜总统先后从小轿车里出来,周恩来没穿雨衣,坚持不打伞,陪着身穿雨衣的蓬皮杜向欢送的群众挥手告别。

這时,陪同人员都很担心周恩来的健康,希望他在机场停留的时间尽量短一些。可是周恩来却坚持淋着大雨陪着蓬皮杜一行,从欢送的群众队伍面前走过,从队伍的这一头走到另一头,同所有前来欢送他们的群众见面。一直等到蓬皮杜上了飞机,周总理还同欢送的群众向外宾招手致意……

令人感动的是,送走外宾后他又绕场同欢送的群众挥手告别。他这时的健康状况已不好,但大家每次为他打伞他都谢绝了,一直淋着雨硬撑着病体、坚持惯有的翩翩风度热情款待外宾、深情惜别上海人民。

不仅如此,无私忘我的周恩来心中还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健康,特地嘱咐机场人员一定要给送行的群众熬些姜汤喝,以防淋雨后感冒。

类似的事情其实早就发生在周恩来的身上了。譬如,20世纪50年代每逢“五一”“十一”国家都搞庆祝游行,有几次都遇上了下雨。周总理看见群众队伍冒雨游行全身淋透,便十分关心地给北京市领导打电话:“游行的同志淋了雨,要注意,不要着凉了,不要感冒了,要给同志们熬点姜汤喝。”参加过庆祝游行的同志都记得,游行完毕全身淋湿回机关后喝上了滚热的红糖姜汤。谁也不会想到,这红糖姜汤竟是周总理亲自让准备的。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周总理总理群众
新总理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周总理的标准餐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