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妊娠经阴道分娩产程临床护理的探讨

2017-03-01钟玉兰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再次妊娠综合性护理剖宫产术

钟玉兰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程护理的效果。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护理;依据STAI(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照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S-AI评分、T-AI评分,并对比两组产妇的宫缩疼痛分级和产程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S-AI评分、T-AI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是一种更好且易被接受的护理,可明显改善产妇的心态,对降低宫缩疼痛程度与缩短产程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产程; 综合性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6.0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098-03

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如何采取有效护理,例如产程护理,对于改善妊娠结局与缩短产程具有重要意义。产程是指产妇分娩婴儿的全过程,且产程时间与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程中,产妇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与产程时间成正比;随着产程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大,严重影响分娩结局,这与产妇的宫缩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分娩知识缺乏等密切有关[1]。近年来,综合性护理逐渐应于产程观察中,应用效果得到广泛认可,有利于改善产妇心理状态,降低宫缩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时间。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护理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程的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64例,年龄23~34岁,平均(27.3±4.5)岁;孕周38~41周,平均(41.5±1.8)周;距上次剖宫产时间:小于1年9例、1~2年35例、大于2年20例;观察组64例,年龄22~35岁,平均(28.1±3.7)岁;孕周38~41周,平均(41.1±1.7)周;距上次剖宫时间:小于1年8例、1~2年34例、大于2年22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采取常规产前检查、产前监测为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指导,与产妇建立良好关系,了解产妇心理需求、特征及应激能力,根据产妇的妊娠情况、性格、文化层次及家庭状况等,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知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相关情况与案例,介绍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差异性,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2)通过认知干预,护理人员详细介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指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鼓励产妇积极接受阴道试产,协助产妇从多角度及深层次看待不同的分娩方式,帮助产妇分辨认知误区,修正产妇的认知观念;(3)通过行为干预,在分娩前,以渐进式肌肉放松疗法及情感宣泄法为主,帮助产妇保持舒适的体位,嘱咐产妇放松心情、排除杂念及精神放松,鼓励产妇倾诉出内心的疑虑或想法,充分宣泄不良情绪;(4)通过家庭支持,充分发挥家属对产妇的家庭支持作用,有效地对产妇进行心理支持,保持家属与产妇间的有效交流;(5)在围产期护理过程中,手术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等,协助产妇保持舒适的体位,依据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干预,并在分娩后,询问产妇的基本情况,了解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详细填写护理记录单,评价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根据STAI(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前20项作为状态焦虑量表(S-AI),后20项作为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范围20~80分,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大;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AI评分、T-AI评分,并对比两组产妇的宫缩疼痛分级和产程时间差异性,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的宫缩疼痛程度进行分级,其中0级,无疼痛或疼痛轻微,或伴有轻微腰酸;Ⅰ级,疼痛加重,微汗,且腰酸可耐受;Ⅱ级,疼痛剧烈,且出冷汗;Ⅲ级,疼痛剧烈难忍,且情绪波动大[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AI评分、T-AI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I评分、T-AI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P<0.05

2.2 两组产妇宫缩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宫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78,P<0.05),详见表2。

2.3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產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剧增。作为急需临床护理的人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由于心理负担较重,风险较大,容易危及母儿安全;所以在产程护理中,改善产妇心理状态,降低宫缩疼痛程度以及缩短产程时间,有利于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质量[3]。

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采取综合性护理,综合性护理作为全新的护理模式,为产妇提供个体化、整体性、创造性的有效护理,在加强基础性护理基础上,注重心理干预,旨在协调改善产妇的生理、心理状态。李云秀等[4]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研究中认为,综合性护理可从多角度提高产妇的分娩舒适度,与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密切相关,明显提高护理质量。由本研究可知,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I评分、T-AI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性护理对于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在产程观察中,产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产妇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客观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综合性护理,注重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对分娩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发挥家属对产妇的支持作用,结合围产期护理,营造舒适的手术室环境,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此外,认知干预可帮助产妇辨别认知误区,修正产妇的认知观念;行为干预,对于消除紧张、焦虑等情绪具有积极作用。有研究指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可协同降低宫缩疼痛程度,缩短产程[5-9]。此外,一些研究认为,阴道分娩的宫缩疼痛程度与生理、心理应激状态有关,随着宫缩疼痛程度增大,可明显延长产程[10]。通过本研究可知,经秩和检验,观察组宫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综合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的效果确切。

综合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降低宫缩疼痛程度,对于缩短产程具有积极作用。综合性护理在产程中优于传统常规的护理。

参考文献

[1]曾春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94-495.

[2]陈静.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9):137-138.

[3]仵晓峰.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4):119.

[4]李云秀,杨茗,何雅婷,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2):993-995.

[5]朱庆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387例临床分析[EB/OL].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7(1):45-47.

[6]覃明慧.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1):75-78.

[7]张红梅,许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产程观察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0):1563-1564.

[8]程朝霞.剖腹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程的中医护理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54-156.

[9]皮芳,王艳,李楚梅.探讨剖宫产后孕妇再次妊娠分娩危险因素的护理[J].中国醫学工程,2015,23(4):155-156.

[10]葛爱萍,汪淑香.瘢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54-55.

(收稿日期:2016-08-28)

猜你喜欢

再次妊娠综合性护理剖宫产术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效果评价
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分析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60例异位妊娠患者再次妊娠的影响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
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腹腔镜高龄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