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山港区四期码头调试明年或试运营

2017-02-28

航运交易公报 2016年42期
关键词:洋山码头港口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又添重器,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已完成基建工程,正式进入设备联调阶段,预计明年投入试运营。届时洋山四期码头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进一步巩固上海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

洋山四期码头在东海大桥以南,依托颗珠山岛及大、小乌龟岛,围海填筑形成,平均陆域纵深约500米,总用地面积约223万平方米。洋山四期码头岸线长达2350米,拥有2个7万吨级泊位和5个5万吨级泊位,设计吞吐能力初期达到400万TEU,远期将达到630万TEU,可满足多艘大型集装箱船同时靠泊。

与传统码头相比,洋山四期码头最大的亮点是,将首次采用最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装卸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管理控制系统,也就是由电脑控制桥吊来装卸集装箱,用无人驾驶的自动转运车替代现在码头上的集卡。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张斌说,未来整个码头上几乎看不到人,全都是系统自动调度。船靠岸后,计算机会自动安排作业时间点,系统提前通知无人转运车到达位置。电脑会根据卸船计划,实时计算路径,无人转运车则会按照电脑规划的行驶路径,前往堆场,整个计划可以精确到秒级。

采用自动化技术后,洋山四期码头的装卸效率将是全上海港最高的。与洋山一、二、三期码头相比,四期码头岸线最短、占地最少,但其吞吐能力却远超几位“大哥”。此外,洋山四期码头的主要装卸环节均实现全电力驱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能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降低废气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洋山四期码头将是一座真正“安静绿色”的现代化码头。

自动化运作将使洋山四期码头的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意味着码头靠泊的成本降低,在世界航运业普遍低迷的当下,这将进一步提升洋山港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船务公司来到上海。上港集团总裁严俊说,考虑到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将完全依靠自主研发。“智能化是今后港口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这次采用的技术,尤其是各大系统间的集成技术,都是我们自行开发的,这对自动化码头运营非常关键,尤其是对今后系统升级,应该说是命门所在,所以上海港坚持自主研发。”

目前,上港集团还在研发一套与自动化码头相配套的集卡运输预约平台,好比是“集卡滴滴”。严俊透露,未来通过这一系统,将改变现在集卡随机进场提送箱,导致港区码头作业时而拥挤,时而设备闲置的情况,并有望缓解港口周边的道路拥堵。

浙江交通

●浙江勾画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路径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8年)》(《方案》)。内容包括协同打造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多项具体行动。

《方案》提出协同打造绿色生态廊道,涵盖加强长江口海域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强长江支线航道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加强长三角空气污染联防联控,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等。具体举措包括:深入实施海上“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推进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深入实施“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持续深化“五水共治”等。

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上,《方案》要求,加快形成以“三纵四横、对角贯通”为主骨架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提升大宗散货江海中转、海铁联运运输功能,将宁波、舟山建设成为面向亚太地区的重要国际港口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国际枢纽;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高标准建设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

通道建设方面,《方案》提出以义甬舟大通道为主轴,构建以水陆空多式联运为支撑、绿色智能安全为特征的集疏运体系。推进宁波舟山港与义乌陆港一体化发展,完善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机制。

作为连接沿海与内地的纽带、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是长江航运的高地和“飞地”。《方案》提出要将其建设成国际一流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港和航运服务基地、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加工交易基地、中国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示范区。具体包括推进岙山、黄泽山、大长涂、大榭、外钓等油品储备基地,穿山、衢山鼠浪湖、马迹山等铁矿石储运基地,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为主、宁波等地为辅的粮油储备加工基地建设。

《方案》提出,要复兴内河水运,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港口枢纽建设及运输业发展,以更好对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具体来说,加快嘉兴、绍兴海河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湖州创建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500~1000吨级标准化船舶,大力发展集装箱、油品、江(河)海直达等专用船舶。

《方案》指出,要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临港产业。發挥港口、海岛、滩涂等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和发展湾区经济,引导、推动宁波、温州、舟山、台州、嘉兴、湖州、绍兴等环杭州湾和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吸纳长江流域适宜产能,聚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港口物流、绿色石化、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旅游等新型临港产业。

●浙江交运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于日前印发《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提出构建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努力打造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和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率先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强省。

据预测浙江省“十三五”期间综合客货运输总量年均增长约3%~5%,其中铁路客运年均增长超过10%,公路客货运输量年均增长约3%~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约2%~4%,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约5%,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约6%~8%。同时,随着铁路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水路运输的振兴发展,铁路、水运、航空承运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货运占比分别提高7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分别达到20%和3%,综合交通运输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各种方式的运输分担率将更趋合理。

对此,《规划》具体部署了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五大”建设、构建“四大”交通走廊、完善综合交通骨干网络、建设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加快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等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以综合交通骨干网络为例,提出围绕加密通道、提升枢纽、完善网络,突出“三纵四横、对角贯通、枢纽提升”,努力构建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根據《规划》,“十三五”时期浙江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万亿元,包括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约5000亿元、公路约4000亿元、站场460亿元、水路700亿元、民用机场250亿元、管道350亿元。其中“十二五”跨“十三五”时期项目投资约4000亿元、“十三五”时期开工并完工项目投资约4000亿元、“十三五”跨“十四五”时期项目投资约2760亿元。

《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强省。

海外港口

●明年获新加坡认可燃油供应商数量或减少

新加坡港口燃料供应商预计,受明年1月1日起新加坡港口将强制采用燃料质量流量计(MFM)的影响,新加坡认可的燃料供应商的数量可能会因此而减少。一些供应商可能不愿意或不能改变其业务模式,以匹配安装燃料质量流量计加油的驳船。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于2012年6月批准了首个MFM的使用,但是同年10月,在223艘在新加坡加油的驳船中,有108艘驳船没有获得MFM的批准使用。

根据10月18日的数据,有58家新加坡供应商获得认可,低于2014年的63家和2015年的59家。前9月,新加坡船用重油销量达3503万吨,同比上升9%,港口船用轻油销量151万吨,同比上升15%。

●谷物出口商增加阿根廷港口投资

国际谷物出口商未来3年里投资12亿美元,改善阿根廷港口基础设施。罗萨里奥港口该国谷物出口枢纽。

嘉能可与阿根廷Vicentin的合资企业Renova将投资62亿比索(合4.1亿美元),在明年年底之前,在罗萨里奥港兴建1个新码头,并且改善卸货和仓储设施。

在罗萨里奥港最大码头——第六码头,运营商AGD公司将和邦吉公司在未来两年投资16.6亿比索,改善港口铁路入口设施,同时扩大仓储能力。

中粮集团也将投资4.2亿比索,用于在罗萨里奥港口扩建驳船码头。

嘉吉承诺投资1.4亿比索,Nidera宣布投资2.55亿比索扩建仓储设施。

●希腊拟出售塞萨洛尼基港务局67%股权

最新消息,希腊国家私有化基金准备一次性出售塞萨洛尼基港务局67%的股权,而不是象此前宣布的像比雷埃夫斯港务局一样分两次出售,投标日期推迟到明年年初。

据可靠消息来源说,目前8家对此有兴趣的投资人中至少4家密切关注这67%的股权。 他们分别是日本的三井、APM码头、迪拜港口世界和菲律宾信息技术通信公司。

猜你喜欢

洋山码头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港口上的笑脸
从孤岛变身 世界第一大港
中国最大无人码头年底开港 吞吐能力系全球最高
前往码头
惠东港口
洋山四期工程港区水域平面布置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