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型优势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论
——以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

2017-02-27潘旭阳史庭宇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30期
关键词:柳州汽车产业职教

潘旭阳 史庭宇

自2014年教育部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以来,职业教育集团得到迅猛发展,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起与汽车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现代汽车职业教育体系,为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区域优势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形成论

(一)天时:政策环境分析

职业教育集团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必然产物。自1992年全国首家职业教育集团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职业教育集团出现以来,职业教育集团得到国家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2014年6月教育部等6部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职业教育集团基本覆盖所有职业院校。广西在2014年的职业教育工作年会上,明确将集团化办学作为广西现代职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同年成立广西职教集团化办学研究专项课题组,并建设10个职教集团,打造为广西示范性职教集团,实现行业性职教集团自治区重点产业全覆盖[1]。

(二)地利:行业特征分析

我国自2009年夺得全球汽车产销桂冠以来,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产销第一。2013年,柳州汽车总产销量达186万辆,增长11.4%,产销量在全国排名第五。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柳州市柳东新区建设广西汽车城,柳州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工业化、信息化汽车城,将成为引领柳州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三)人和:诉求意愿分析

权威数据显示,按国际标准计算,以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应该相应的有超过2000万的汽车服务从业人员,而实际的从业人数只有约200 万。汽车职业人才需求存在巨大空间。在柳州,汽车产业企业“用工荒”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仍然存在。组建职教集团,是柳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可行之路。同时,也是柳州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需要。

二、区域优势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论

(一)以平台建设为核心的基础建设

1.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广西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围绕柳州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和需要,建设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合理确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联合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引导高等职业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协调行业、企业组织,参与集团内各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引导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

2.就业创业平台建设

广西汽车职业教育集团通过组合集团成员院校就业创业渠道,构建柳州职业教育集团就业创业推荐信息网络,建立集团就业创业基地,形成就业创业平台。通过共同推介优秀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做到就业资源共享;积极吸纳更多企业参加集团,实行订单培养,使集团成员企业优先录用集团成员院校优秀毕业生,实现集团成员院校学生——集团成员企业就业链直通。

3.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广西汽车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内企业和院校的合作,加强技术中心建设。着力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人才聚集、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依托院校的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部,联合申请专利,开发新产品,助推企业产品升级。

4.技能培训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集团各成员院校资源,集团内院校和企业共同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广西汽车职教集团网”和柳州职业院校已有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职工、各职业院校学生和有需求的社会人士提供高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服务。

(二)以机制建设为重点的发展建设

1.治理结构建设

广西汽车产业职教集团由政府主导,学校、企业、行业、研究机构、服务机构共同参与,成立职教集团。集团设立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包含核心学校和运营机构,具体治理组织结构如图1。

图1 广西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组织结构图

2.融合机制建设

广西汽车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聚汽车产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强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6个主体的协同和深度合作,发挥集团内高等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统筹与衔接,探索职教集团建立实体性工作机构,加强集团内企业和院校的资源整合,促进不同院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各要素具体融合机制情况见图2。

图2 广西职业教育集团各要素融合机制图

3.运营机制建设

广西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在运营机制上,根据产业共性需求,由职教集团统一协调,政府集中资源投资建设若干共享实训基地,并委托优势学校和服务机构,面向柳州职业院校和社会开展人才培养运营服务。柳州汽车产业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具有较好的专业分工协作的条件。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和共享实训基地的运营体系见图3。

图3 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和共享实训基地的运营体系图

(三)以文化培育为依托的内涵建设

广西柳州以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培育工匠精神的成长环境。2013年,柳州实施“龙城蓝领成长计划”,主要依托当地骨干企业、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立足工匠精神,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学习、研修培训、出国培训等多种方式,对技术工人进行技能提升培训、评审和选拔。主要采取企业自培为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等方式,抓好汽车产业在岗职工技能轮训。

广西柳州以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为依托,培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文化环境。重点建设了柳东新区职教园,规划用地约10000亩,一期建设已全部完成,总投资近27亿元,已有五所职业院校入驻园区办学,在校生近4万人,二期正在加快推进。柳州职教园区建设与工业园区同步建设,有机融合,是广西柳州汽车城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产业链和人才培养链融合发展。广西汽车产业职教集团也是在此基础上创立的,致力于推进汽车产业链和人才培养链融合发展。在延伸、深化汽车产业链和促进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进军的过程中,推进汽车产业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骨干专业群的有机衔接和整体融合,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建立以技术技能积累、传承和创新为核心的利益链、价值链,实现专业规划、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共建实训基地、师资共享、开发课程等方面合作,鼓励校企共享人才、信息、技术资源,联合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深化校企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四)以协同创新为目标的生态建设

1.发展上从各自独立走向联盟共生

以往校企合作各个院校独立进行,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校际重复建设实训中心,导致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校际两级分化严重,实力雄厚的学校发展迅速,实力较差的学校发展缓慢。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做法是,以构建相关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协同发展合作联盟”的形式,通过搭建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等平台,为集团成员单位的共同发展提供合作保障和平台支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益。

2.要素上从简单参与走向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synergy innovation)是指通过创新要素的耦合以及复杂的非线性作用产生单独要素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2]。要实现协同创新,各参与要素必须是一种共生互长的关系。即要有教育生态的思维:主张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整体联动思维和系统平衡思维,教育生态环境、教育个体生态、教育群体生态和教育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机理入手分析解决教育问题[3]。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做法是通过政府主导,推动校企共建共享资源,推动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组成发展共同体。

三、区域优势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阶段论

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分阶段逐步完善和发展的。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分四个阶段:平台建设期、教学发展期、服务拓展期、模式形成期。

平台建设期。组建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制定集团发展规划。用1~2年的时间,投资建设共享实训平台,并开展教学规划、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的工作,为教学业务运营奠定基础。

教学发展期。以核心学校为主体,按照专业、共享的原则,用1~2年的时间,推进基于共享实训平台的教学改革创新,探索、积累满足广西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服务拓展期。在积累一定的实训平台教学经验之后,逐步开展师资培养、企业人才培养等服务,搭建基于共享实训平台的规模化、专业化商业运营体系。

模式形成期。在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和商业运营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成熟的模式,塑造国内汽车产业职业人才培养第一品牌形象。一方面,总结制定汽车产业职业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标准,使之成为国家的行业标准,引领汽车产业职业教育;一方面集成、建设汽车产业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面向汽车产业全面、权威的职业人才培养、资质认证等能力。

四、区域优势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效应论

(一)聚集效应

区域性优势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聚集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强大的集体效果,即实现“1+1>2”。二是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常依托职业教育园区或共建公共实训中心等平台基础之上形成起来。三是具有较好的联动机制,实现协同创新、生态共生效应。

(二)辐射效应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刚刚起步,政策上要求到2020年职业教育集团全覆盖。具体做法很多学校还在探索,迫切需要一批有实力、能创新、敢探索的优秀区域行业职业教育走在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使得先进的治理机制、运营模式、发展方式得到检验和示范, 从而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全面提高与发展。区域型优势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因天时、地利、人和理应成为区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引领者,起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品牌效应

实施职业教育品牌战略,是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优势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应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其品牌价值更多体现在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了多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活力等方面所做出的实际贡献的最大化。

[1]刘雪梅. 广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6(21):60-63.

[2]解学梅. 协同创新效应运行机理研究:一个都市圈视角[J]. 科学学研究,2013(12):1907-1920.

[3]吴鼎福,文蔚. 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3.

猜你喜欢

柳州汽车产业职教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