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安卿温病证治学术经验及人文特色简介※

2017-02-27何嘉莉

河北中医 2017年9期
关键词:温病外感岭南

何嘉莉 何 伟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10120)

名医传承

吕安卿温病证治学术经验及人文特色简介※

何嘉莉 何 伟1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10120)

广州近代著名中医吕安卿独创“松通清”法医治温病,立意宣透郁热、畅通气机、导邪外出,岭南特色鲜明。吕安卿治疗外感病主张寒温兼融,常变结合,重视理肝,善用岭南中草药。其行医重诚信友善,促医患和谐。吕安卿是近代岭南医学流派奠基人之一,流派学术经验传承有人。

温病;名医经验;吕安卿

吕安卿(1876—1950),今广东省鹤山市人,出身中医世家,祖父吕德基、父亲吕元照、女儿吕茂玉均从业中医。吕安卿清末民初起悬壶广州,与同宗吕楚白皆为广州近代名医。吕安卿德高术馨,尤精于温病及妇儿科,对岭南中医流派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编著《岭南医征略》的岭南医史学家吴粤昌将吕安卿与杨鹤龄、郭梅峰、吕楚白并称为岭南医学流派的奠基人,颂扬他们“开创了岭南医派的新风气”[1]。以下简介吕安卿辨治温病等外感病的学术经验及人文精神特色,以飨同道。

1 治温病善用“松通清”法

1.1 重视整体与取势 势,既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趋势,也是天人合一关注的重点和治疗的方向,具有连续性,并且代表一定的阶段。犹如统军,善取势者,能洞悉攻防进退的整体、全局,预见发展变化,掌控获胜的先机,进而得势并取胜。

吕安卿治病重视整体与取势,强调五脏一体、形神统一,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统一。当时的疾病谱外感病很多,病势多急。“治外感如将”,为医者必须统观全局,果敢决断,掌握好治疗的标本缓急。他熟知观形造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他受《孙子兵法》“围师必阙”谋略启发,主张巧胜智取,要给邪以出路,避免强攻硬拼伤及正气。他又是一位把握时间节奏的大师,依兵法所云,宁可拙速,不宜巧久,门诊中注全力于一处,扶危救急,重首诊,重疗效,常取捷效。

1.2 立足岭南,创新温病论点 中医治病重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岭南地区,因地理纬度较中原低,日照时间长,多受偏东、偏南暖湿气流影响,故六淫之中多火多湿。这一带对外开放较早,经济相对富裕,民俗喜食补品或贪凉饮冷,人群体质偏于藩篱疏薄、卫表不固、脾运不足、气阴易虚,若感受温热之邪,发病有其特点。

吕安卿善于运用中医整体恒动观和脏腑经络学说,重视岭南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研究。温病是岭南外感疾病中十分常见的,吕安卿认为治温病务必明了天人合一诸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脏腑之间证治相关,如肺主气,又主卫表,宣发肃降,通调水道,通肺可散邪,也能通肠和利湿;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可从小便而出。故不仅六腑以通为用,各脏亦应求脏气通达。他发现某些温热病证,在本地的地理气候、生活习惯条件下,一旦治之不及时或不当,则传变较速,治疗棘手。比如感受温热病邪,若传里致气营同病,表示病势转重。吕安卿认为,凡外感传里,每似实似虚,表热或不明显,甚至四肢微冷,而内心却灼热烦躁,脉象每沉,若兼夹痰湿则不作渴,但觉胸膈翳闷似疼者属热困心包,此时误用补剂将会困邪,使病日益加深,倘若大剂寒凉猛攻,内热却又压而不伏,反胶着不退,使病愈加剧。为避免内里邪热作困兽之斗打成僵局,应设法将其从固垒巢穴中松脱,动而通之,分而治之,方能祛除邪热向愈。

1.3 “松通清”法的适应证 多用于新感温病之外感传里,气营同病;湿温证湿遏热伏;旧感未除重复新感;以及郁热或湿热匿伏、缠绵于里的诸科病证等。

1.4 松通清,亦法亦方 吕安卿吸收明清温病理论之长,结合岭南实际,重视脏腑经络,创立“松通清”治法,体现其治病整体取势、沟通内外的思维特点。本法能宣透郁热,畅通气机,导邪外出。药用莲梗、蝉花、石菖蒲、郁金、川楝子、木通为主,取莲梗通肺气,蝉花疏肝,石菖蒲芳香开窍,郁金解郁,川楝子、木通理气利湿通畅小肠膀胱,诸药合力引热外出。常辨证配合连翘清肺热,赤芍平肝热,黄连清心热,或加紫草清六经之郁热。

“松通清”方、法融一。松通为前提和手段,清是目的。导邪外出可通过皮毛、诸窍、二便、经络,依据病情有所侧重,不局限于一路,着眼在多脏腑、多渠道发挥药效。如加强理肺,使肺脾气机得以转枢,水道得以通调,则热和湿可得以下输膀胱,从尿中排出,邪有出路。应用之初,原有发热会出现先升后渐降的情况,此乃郁伏之邪受触动疏松、向外透达之象,为本法应用有效征兆,此时不可停药,将随着邪去而热退正安。

1.5 病例举隅 吕安卿曾接诊黄姓男儿,十二岁,外感风热起病,高热数日,经治未愈。刻诊日夜发热,心烦难安,精神困倦,入寐谵语,口渴纳呆,小便短赤,然腹不胀满,大便成形,舌红绛尤以舌尖为甚,舌中苔黄略干,脉沉数。辨为温热传营,邪伏心包。思之非阳明腑实,可不必通下,若采取寒凉直攻,易伤脾胃致呕恶溏泄;发表辛散则伤津致燥,也于病不利。现邪虽入里,仍属无形邪热,入营未动血,尚能转动出气分而解。即拟松通清法,开郁闭、透伏热,引邪外达而解。方用莲梗、蝉花、连翘各三钱(为免换算失误,本文病例药量仍采用原案库平制,一钱=3.73 g,一分=0.373 g),石菖蒲七分,郁金八分,木通二钱,川楝子、黄连各钱半,赤芍、紫草各五钱,水煎服。复诊:神志转清,无谵语,胸中烦热已消大半,口渴、咳嗽,脉转洪数。知伏热已透出,再予松解,务尽透伏邪。处莲梗、蝉花、紫草、连翘、浙贝母、布渣叶各三钱,石菖蒲七分,郁金八分,赤芍五钱,莲子心钱半,木通、绵茵陈各二钱。药后热退,胸中烦热去除,神清,寐安,舌转偏红,尚咳嗽痰多,胃纳欠佳,二便通畅,再拟清肺理咳等法调治而愈。

2 外感治验拾萃

2.1 动态辨治常变结合 吕安卿行医充满中医理论自信,思维中蕴含浓厚的哲学理念与兵家智慧,擅长诊察,勤于思考,不墨守成规,用药风格灵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科技水平下,感染性疾病是最为常见的,也有社会动荡带来的经济、心理等各种问题。吕安卿见病识证,处变不惊,谨守病机,淡定施治,具有大师风范。其善于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法,或守法变方,或加减出入,处处体现中医整体观、恒动观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通过研读其现存复诊医案,绝少发现不作药味增删或药量变动的情况。

吕安卿精于温病等外感疾病的诊治,并精于中医儿妇等科,但也崇尚仲景伤寒学说,主张寒温融合,临床上能灵活应用伤寒方,并有变通的独到心得。例如仲景的麻杏甘石汤,常用以治疗肺热咳嗽或外寒内热之证,其主药麻黄的用量,虽然可以与石膏联动呼应,依证见表邪与里热的孰多孰少而定,或云初次应用可以量轻,但医者通常并不会减量使用。吕安卿则用麻黄不过钱,一般仅用五至八分,其意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量少则轻扬灵动,更能发挥麻黄宣肺及解表祛邪的功效。此为活用经方的范例。

2.2 重视理肝 吕安卿重视在治疗外感病时运用理肝之法。理肝包括清肝泻肝、平肝疏肝、柔肝养肝、镇肝熄风等,临床应用广泛[2]。吕安卿认为,若风邪由口鼻而入,侵犯上焦,首先犯肺,当以桑菊饮等清宣之法而获效。但出现恶寒、头痛、周身骨痛、筋络挛抽不舒者,乃肝经为风邪所犯,当重平肝。因肝属风属木而主筋,风火之病多生于肝经。木能生火,故诸经之火以肝经变动最大。尤以小儿稚阳之体,肝常有余,故每于感冒后,容易出现高热、惊风抽搐、目上窜视等症状;其脉象亦见左脉比右脉浮急。因此,凡诊治小儿外感风热证,必着眼左手脉搏,如浮急搏指者,治宜着重清心、平肝,以预防因风热炽盛而惊风抽搐。他喜用钩藤、蝉花、羚羊角、蝉蜕肚(即去头足者)、菊花、石决明、郁金、赤芍、地龙、茵陈、蒺藜、蔓荆子、紫草等入肝经之药,用以清肝、平肝、疏肝,或疏散风热,或清肝胆湿热,或熄风止痉。吕安卿认为,外感发热后因脏腑经络通达,故诊治应全面顾及。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饮食不节易伤脾,为消化不良,胃常停滞,腻滞生痰,所以小儿之病,风、热、痰、滞4字最宜注意观察其变化发展。

2.3 善用道地中草药 吕安卿久居广东,喜用岭南传统中草药。如天香炉能清热解毒,祛湿止痢,用以治疗湿热泻痢。又如锦地罗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清利湿热,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痢疾。橙是广东知名水果,与柑、桔、柚同属芸香科柑桔属,人们一般熟悉柑橘皮干燥为陈皮,却对橙皮缺乏认知。吕安卿推崇橙皮,认为其能理气和胃化痰,取材使用十分方便,有时也与陈皮配合使用[3]。花类药材为近代岭南名医所喜用[4],吕安卿也不例外。“诸花皆升”,花类药材其气芬芳,具轻清宣透及行气化浊作用,能协同诸药透邪外出,多用于治疗温病及内、儿、妇科临床。吕安卿将行气宽胸、芳香化湿的厚朴花用以治感冒困湿,或投入“松通清”等方中,治疗多种外感热病;腊梅花功擅解暑生津,理气止咳,透发麻疹,吕安卿亦将腊梅花运用于外感发热或痰热壅肺;素馨花疏肝解郁,用于治肝郁气滞诸证;玫瑰花行气解郁理血,用于肝脾不和,胸胁胃脘胀痛,月经失调;鸡蛋花能清热利湿止痢,润肺止咳,用于湿热泻痢,里急后重,燥咳等。以上诸花以及菊花、南豆花、木棉花等均为吕安卿所常用,既可针对外感,也能治内伤杂病。

2.4 分治鉴赏 吕安卿曾治某儿,壮热有汗,神志昏蒙,咳嗽,喘急,痰声漉漉,溺少便溏,指纹淡紫,舌苔厚白。前医施以麻杏甘石汤未效。辨为风温犯肺,痰滞上蒙清窍,已现危候。急拟宣肺平喘、清热化痰法,予牛蒡子三钱,紫苏子、前胡、枳壳、郁金各钱半,葶苈子一钱,莱菔子三分,苦杏仁二钱,桔梗五分,射干八分,甘草四分。此方寒温并投,集中药力于重点方向,以救急为先,避免面面俱到分兵浪战。患儿服后喘平热减,神识清醒,使后续治理趋于主动。又治喉蛾6岁患儿,发热恶寒,头痛倦息,咽喉红肿疼痛,口干,便秘。乃风邪热毒壅于咽喉,上下俱热。治从清热解毒,清上泻下,处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大黄各三钱,荆芥、桔梗、黄芩各钱半,玄参五钱,黑栀子二钱,黄连一钱,薄荷七分后下,元明粉一分冲服。药后泻下数次,肠通热减,咽痛渐平。再拟解毒、利膈、清肺,药用金银花、连翘、生地黄、玄参、牛蒡子各三钱,山栀子、葛根各二钱,桔梗一钱,黄芩钱半。

岭南地区夏长冬短,外感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与地域性特点[5-6]。吕安卿医治盛夏多发的感暑发热,常用滑石、生石膏、芦根、黄连(吴茱萸水炒)、冬瓜仁、莲房、青蒿(后下)、蔓荆子、厚朴花等组方。随症出入赤芍、连翘、菊花、天花粉、莲子心、南豆花(优质扁豆花)、布渣叶等。若呕吐选加竹茹、法半夏;兼湿加香薷、石菖蒲;暑湿泄泻则酌情选加白扁豆、生薏苡仁、蚕砂、猪苓、煨诃子、土炒黄连、通草之类。

3 人文精神特色

中医是医学与人文精神的多元融合体,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于华夏悠久历史的考验,在于确切的临床疗效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3.1 抗争图存,自强不息 上世纪20年代起,中医的生存与发展经历了严峻挑战,也是岭南中医流派形成与壮大的重要时期。吕安卿为国内早期医学社团广州医学卫生社第二期学员[7],师生携手克服重重困难,顽强争取中医的社会地位与权益。吕安卿在老城区执业期间,博览群书,深研中医经典及历代名家之作,反复领悟祖辈所传医技,潜心记录整理诊案,有隙则习练书法,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他依托中药店,重视炮炙用药,并监制祖传中成药剂以供临床之需。临证用药岭南风格鲜明,师古不泥,多有创新,不仅为岭南温病学注入创新元素,方论之岭南特色让人耳目一新,且在其他临床科尤其是在妇儿科颇多建树。

3.2 诚信友善,医患和谐 中医生存发展的土壤是社会与民众。中医的人文精神突出体现在对患者的尊重与关爱上。吕安卿当年个体开业,虽有一定自由度,但亦承担着义务与风险,更需要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吕安卿传承优良家风与医风,以诚信为旨,以疗效为魂。其待人友善,重视沟通,认真辨治,善于解疑释难,常扼要阐述病因病机,或评点方药,作生活干预,其细心和耐心持重的态度,给予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和康复信心。这种个性化的身心兼治,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增强疗效,并藉此构建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推动诊务发展。

3.3 悉心授徒,传承有人 吕安卿重门风,择徒严,强调“术可缓学,德必先修”,要求门人朴实厚道,肯学肯悟,吃苦耐劳,不沾陋习,也切忌浮躁和逐利。诊务中应专注认真,既善待患者,也尊重同行,不可诋毁他医。常亲自带徒弟出诊,勉励他们勤读书,详录案,既重师承,也不要局限于门户之见。他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鼓励门人有所发明超越前人。吕安卿所带教出来的徒弟,德才兼备,上世纪70年代末评为广州市名老中医的弟子中,仅以原东山区从医40年以上者为例,就有擅长妇科的雷仁生、精于岭南温病和内科杂病的刘瑞霖、长于儿科的陈敬绍等。还有陈永耀、林方舟、陈柱林(香港)、何伟澄、黄智敏(香港)以及笔者等,均为其流派的再传弟子。岭南学派重视传承与创新,仅创制医治外感疾病的新方就有刘瑞霖的梅翁汤、篱栏汤,陈敬绍的羚羊鲜葛汤和笔者的外感痒咳方[8]等,使本门流派的学术经验及门风得以传承光大。

综上所述,吕安卿创新岭南温病学,善于因势利导灵活应用“松通清”法及岭南中草药,动态辨治温病等外感疾病,重视医患和谐,为近代岭南中医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吴粤昌.试论岭南医家用药特色[C]//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学会医学论文选编.广州: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学会,1987:44-47.

[2] 何伟,何嘉莉.双石定痛汤治疗牙痛体会[J].河南中医,2014,34(2):307-308.

[3] 张俊荣.岭南中草药撮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51.

[4] 徐志伟,邱仕君,刘小斌,等.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调研报告[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1):65-67.

[5] 江耀广,何嘉莉,周红,等.外感发热中医临床路径门诊实施7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58.

[6] 刘华平.浅谈中医治疗外感[J].河北中医,2011,33(1):58-59.

[7] 曾崎冈.从孟河、吴中医派的发展浅谈岭南医学发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6):654-655.

[8] 何嘉莉,何伟.外感咽炎咳嗽辨治体会[J].新中医,2012,44(2):129.

R-06

A

1002-2619(2017)09-1285-04

2017-03-11)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9.001

※ 项目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编号:20171137)

1 固生堂岭南中医馆东山门诊部内科,广东 广州 510080

何嘉莉(1985—),女,主治中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病及岭南中医流派学术传承研究。

猜你喜欢

温病外感岭南
忆岭南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参与式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留学生温病学教学体会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
易说岭南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