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种子的力量 破解成长的密码

2017-02-26浙江金华市汤溪镇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路程经验速度

浙江金华市汤溪镇中心小学 章 颖

探寻种子的力量 破解成长的密码

浙江金华市汤溪镇中心小学 章 颖

俞正强老师的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一书,扉页正中间有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的老师们!它如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们这些喜欢数学的老师。

俞老师把数学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源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何谓“种子课”,俞老师没有直接下定义,而是进行了一番生动的描述: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那么,一定有一些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 “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俞老师在 《种子课:生长的力量》一文中以《厘米的认识》为例,通过对不同教学片段的比较,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和“米和毫米的认识”三个课时学习样式,不仅从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分析,更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学习,让我们明白在这个系列中,第一节课“厘米的认识”具有种子的特质。其一,让学生体会单位是一种规定,不论是什么尺子,不论在哪里,单位都是一样的,并感悟“标准”的意义。其二,让学生体会单位与整体的关系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同。这节种子课的意义在于将数学知识根植于学生的经验中,这样,学生的所有经验就会支撑种子的芽进行生长。因此,种子课的特点是深耕细作,舍得花时间。

边阅读边实践!每当上到俞老师文中提到的这些课例时,我翻书温习,并结合班级实际大胆尝试,让我又明晰了一些问题,催生一些思考。如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当我提问:“你尺子上的1厘米和老师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咱们金华的1厘米和北京的1厘米一样长吗?”结果让我吃了一惊,很多学生都认为是不一样长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俞老师怎么会想到问这个问题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看了俞老师的分析,深感惭愧,原来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仍是一知半解。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才是王道。

宋朝大学者程颐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俞老师的“种子课”正是基于他的教育实践后的诗意表达。

我通过看俞老师文章的结构,学习俞老师怎么写文章,怎么思考问题。比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俞老师通过“学生的一种错误与教材的一份素材”,仔细分析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意义和教学重点、教材的缺陷在哪里,提出了“用字母表示”和“用字母表示数”之间有何不同的问题。俞老师以为,在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是一种方便,其落脚点在“表示”,在数学中,“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对特定数状况的描述,其落脚点在“数”。因此,要让学生体会“数”在变化——从确定的已知到不确定的未知的变化。

俞老师为什么会这么思考?俞老师这些思考从哪里来?首先是因为俞老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困惑。记得俞老师曾对我们说,我们要多和学生混在一起,多和他们聊天,关注他们,观察他们,包括课堂上和课外。是的,混多了,我们就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其次是俞老师会思考。知识是有类型的,我们上一节课首先要想明白它是什么东西,它从哪里来,学生在哪里,带学生到哪里去。

在教学《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时,俞老师这样去思考、实践:首先,明确这节课是什么。是直接呈现各种速度进而引入“速度”概念,开展教学合适?还是以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来认识速度的概念合适?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它离不开路程、时间,而速度概念与路程、时间概念是不一样的。生活中,路程就是跑多远,时间就是跑多久。跑多远、跑多久都是可以看的,通过工具可以测量。而速度是不可看、不可测量,只是可感知、能计算。由此可见,从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出速度,更符合速度本质。

其次,了解学生在哪里。对部分学生进行课前访谈,设计了3个问题,请学生回答。题目如下:1.你在哪里用到或听到过“速度”,请你写下来。2.你觉得什么是“路程”,请举个例子。⒊你觉得什么是“速度”,请举个例子。

从前测得到的:1.95%的学生在生活中比快慢时用到或听到 “速度”,在跑步、汽车、写作业中用到或听到“速度”最多。2.“路程”这一概念,95%的学生已达到清晰层次,大多数学生这样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3.“速度”概念则相对模糊,有60%的学生都说到快慢,如骑车骑得很快。看来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比快慢经验。尽管这些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的、粗浅的、零散的,但却是十分可贵的。因而,这些生活经验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学时,基于经验,再现、激活学生“比快慢”的生活经验,再结合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实现对经验的改造。因而,课始通过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快慢? 唤醒学生已有的“比快慢”经验。接着提问“两个同学跑步要比快慢,怎么比才能知道谁快谁慢?”“要比跑得快慢一定离不开什么?”这里将“比快慢”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深化,让学生们认识比快慢与路程、时间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经验与数学的有效对接,呈生长状态。

在俞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思考:如何体会课堂上的童言童智?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如何让学生亲近数学课堂?等等。俞老师是一位智者,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俞老师对教学深刻的思索。俞老师在《如何上好种子课》的导语中这么说,上好种子课的前提,是能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老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思考,哪些课需要“莳之”,哪些课可以“弃之”,由此而把握课的先后与轻重。是的,我们要根据知识脉络和学生发展规律,把握课的先后与轻重。不是说:“知有先后,则近道矣。”数学教学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定要打好关键的几仗,关键的几仗打好了,就形成了势,其他仗就能势如破竹般地获胜。这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思索、实践,丰富自己,修养自己。俞老师是一位仁者,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对学生那深深的爱。在《体会童言童智》中,学生冷不丁冒出充满童稚的语言:这是个破圆,我只是估准了,俞老师透过童言体悟本质的童智。这后面蕴藏着一颗仁爱之心。要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必须聆听学生的声音,其中冷不丁冒出的童言,是学生最真实思想的显现。它不是对成人世界的翻版与重复,而是来自地底的涌泉。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信手涂鸦。他是带着太阳的能量,带着生长收藏的密码,带着春夏秋冬的记忆而来,需要我们去尊重、去体会、去感悟、去唤醒、去呵护。俞老师在《化蝶而飞: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因素》一文中说到,影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类:教师基本功、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生成能力、教师品德。不同因素在专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作用不同,从而形成了四个显现阶段:基本功阶段、教学设计阶段、教学生成阶段、教师品德阶段。而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老师:他们的基本功不见得如何好,他们的教学设计很一般,他们的课堂生成少得很,可他们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书读得很好,学生们乐意为老师读书,家长们配合起来不遗余力。这样的老师,他们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第四层次了。他们吸引学生的是他们的人格、师品,他们改善教学的力量来自执着的关怀与爱。因此,关怀与爱可以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跨越到第四层次,从而享受教学。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每一篇文章都是俞老师内心的真实表达,都源于俞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对万物的慈悲。幸哉,我们能跟随着这样一位智者快乐成长!美哉,我们能追随着这样一位仁者幸福修行!♪

猜你喜欢

路程经验速度
行驶速度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速度
多走的路程
经验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