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球囊保护技术与分支导丝技术的对照研究

2016-10-17邓锁琴靳元齐佳昕杨富德刘晓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4期
关键词:冠状动脉

邓锁琴 靳元 齐佳昕 杨富德 刘晓艳 刘伟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 对照组采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观察手术一般情况、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2.23±5.61)min、造影剂用量(158.83±6.39)ml、放射线量(1865.67±99.94)Gy、手术靶血管支架植入数量(1.23±0.43)个明显少于对照组(46.55±5.03)min、(166.75±5.45)ml、(1931.00±100.62)Gy、(1.65±0.59)个,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分支受累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支球囊保护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 能提高分叉病变PCI成功率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技术。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球囊保护技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43

冠脉分支血管通常对于患者有明显功能价值(与症状有关、存在大量存活心肌、提供侧支循环以及对左心功能意义重大等),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不可丢失, 故“逢边必保”。传统采取的是边支导丝保护技术, 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边支球囊保护技术与边支导丝保护技术相比, 其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大庆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冠脉造影证实为非左主干、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分支血管管腔直径>2.0 mm, 年龄>1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 对照组采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排除标准:左主干分叉病变;严重肾功能不全;有出血性疾病患者;预计存活时间<1年的患者。

1. 2 治疗方法

1. 2. 1 观察组 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 分支预留球囊, 主支内球囊预扩张, 输送主支支架, 分支球囊近端略突出支架或在支架近端略下位置, 远端在分支内, 先以6~8 atm预扩张分支球囊, 同时主支内支架释放, 两囊同时回报后, 撤出边支球囊, 支架内球囊再次以大于原支架释放压扩张支架, 以达到支架贴壁良好, 后造影观察分支血流情况。

1. 2. 2 对照组 采用传统做法是分别将2条导丝送至主支及分支远端, 在导丝保护情况下主支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 观察分支血流情况。适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1. 3 观察指标 手术一般情况: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放射线量、支架植入数量;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胸痛发生率、分支受严重影响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放射线量、手术靶血管支架植入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2 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采用冠脉介入治疗非常常见, 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主要挑战就是其不良事件的发生, 主要为分支血管的血流受影响, 导致其供血部位的功能受损, 故分叉病变成为PCI的治疗难点和挑战[1]。斑块的铲雪效应, 嵴的移行以及边支开口形成夹层均会在主支支架植入后影响分支开口[2], 轻者分支血流受影响, 重者出现分支闭塞, 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心肌功能恢复, 进而会造成新的心肌梗死。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时, 传统采用双导丝技术减少靶病变血运重建[3]。最新研究表明, 预留球囊技术可以改善分叉病变的临床预后。本研究通过临床的实践得出:边支球囊保护技术, 即在主支植入支架的同时, 支架覆盖的边支开口放置预留球囊(边支球囊近端在支架球囊近端1~2 mm的位置), 先以6~8 atm预扩张, 同时将主支支架释放, 适当压力膨胀的球囊可以在主支支架植入术过程中避免主支斑块移位和边支闭塞。支架球囊、边支球囊分别回抱, 撤出边支球囊, 再次充分释放支架内球囊, 使支架充分贴壁。本研究观察到, 在边支球囊撤出后, 主支支架球囊的二次扩张并不会引起明显的斑块移行。通过本研究发现, 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对比剂用量减少、医患放射线接触剂量减少、支架植入数量减少。边支球囊保护技术, 既提高了PCI治疗的成功率, 又减少了PCI治疗的并发症, 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

综上所述, 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保护分支血管, 发生边支闭塞率低, 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Latib A, Colombo A, Sangiorgi GM. Bifurcation stenting: curren?tstrategies and new devices. Heart, 2009, 95(6):495-504.

[2] 彭红玉, 柳景华. 药物洗脱支架串联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 20(5):288-290.

[3] 陈纪林. 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7-39.

[收稿日期:2016-04-06]

猜你喜欢

冠状动脉
协同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疗效评价
低剂量低对比剂冠状动脉CTA个性化扫描方案的研究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临床分析
依诺肝素不同用法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74例的临床分析
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