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作学习的专业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的构建

2017-02-16李旭亮闫隽

关键词:生态系统合作学习

李旭亮+闫隽

摘 要:文章以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从专业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构建的意义出发,提出基于合作学习的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并阐述相应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合作学习;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3-0091-02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与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自2012年起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高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建设创新实验室已成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高校对创新实验室的研究与探索,多从设备更新、资源共享、实验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而本文将基于合作学习策略,以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对创新实验室项目与实验课程、学科竞赛、创业项目之间的内部生态系统进行构建,探讨如何将项目训练与校内实训有机结合。

一、构建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的意义

适应国家政策导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更是强调了创新创业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为此,从创新实验室项目管理模式改革入手,构建基于合作学习策略的项目生态系统,加强各类项目间的有机联动,是高等学校促进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切实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要途径。

满足社会用人需求。自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至今,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对理论化的教学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却无法很好地满足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移动通信等领域的用人需求。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意识、素质和能力已成为学生进行各种方式就业的有力砝码。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择业中最具竞争力方面的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有实习实践经历”和“专业技能突出”,排在“学习成绩”之前。可见,在学生群体的认知中,实践经验与能力训练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已得到高度认同。为此,学生需要依托基于合作学习的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进行各类训练,在提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团队意识、协作精神、交往技能,进而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及自身后续发展需要。

符合学校办学理念。黑龙江大学始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凸显无遗。而合作学习正是从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出发,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教师的作用则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辅助者。为此,学校需要构建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将创新实验室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以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学生依托各阶段学习形成的科技成果,能够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开展创业项目,进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

达成学院培养目标。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具备基本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与素养的同时,要“具备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素养”;培养要求里也明确提出要“具有较好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此,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将“实训项目、创新项目、竞赛项目、创业项目”纳入创新实验室项目中进行生态系统构建,并发挥合作学习策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对专业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及批判性思维。

二、基于合作学习的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

统的构建路径

为改变高校创新实验室仅是承担实验教学课程或供实验室开放项目学生使用,以及学生为参加学科竞赛自行组建兴趣小组、自由练习的现状,现基于合作学习理论,以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对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进行构建,专业创新实验室所有涉及学生的科研创新及创业活动作为一个项目集成平台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并与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进行对接。

(一)构建“四段式”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

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环节特点,将学生入学后的各类实验课程、科研立项、学科竞赛、创业项目等,均纳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框架内进行阶段性分类,并科学设计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均衡发展。“四段式”项目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为“实训项目”阶段,培育创新训练项目,侧重学生基础理论与技能培养。在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部分,面向计算机专业全体学生实施。第二阶段为“创新项目”阶段,对接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侧重学生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训练,面向设立创新实验室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等各级各类创新训练项目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实施。第三阶段为“竞赛项目”阶段,对接创新训练项目或创业训练项目立项,侧重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强化。面向参加ACM ICPC程序设计竞赛、物联网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实施。第四阶段为“创业项目”阶段,即对接创业训练项目或创业实践项目阶段,侧重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提升,面向能够依托项目进行创业实践或在校学生创业园进行项目初级孵化的学生实施。

(二)实施“2+1+1” 创新实验室项目整体规划

根據学习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2+1+1”的项目规划。完成各阶段项目训练,学生可获得创新创业教育学分。“2”代表全体学生需接受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实训项目”、“创新项目”训练,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第一个“+1”代表第三阶段的“竞赛项目”训练,可组织专业内大部分学生参加。需在赛前组建短期合作学习小组,做好项目阶段性训练;若为级别较高或难度较大赛事,则应视具体情况遴选部分学生,组建短期、乃至中长期合作学习小组,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定期进行训练。第二个“+1”则代表第四阶段的“创业项目”训练,仅面向符合条件的少数专业学生,使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完成训练任务。

(三)设计“五环式”创新实验室项目实践教学

设计环环相扣的“五环式”创新实验室项目实践教学:第一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依据各阶段教学任务与目标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具有异质特性的正式合作小组、非正式合作小组或基层合作小组。第二环,引入合作学习情境。教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整体训练项目或每次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并在其中体现需要学生基于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所应完成的学习任务。第三环,合作开展项目训练。以建构合作学习小组的互赖关系为基础,通过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来实现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等方面的融合培养。第四环,介入监控与指导。教师对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观察了解,在必要时提供帮助与指导,“使用一些具体的话语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把术语运用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并增强学生的正面迁移”,或“建议学生用一些更有效的合作方法”。第五环,总结评价与反馈。教师在前期观察、介入以及学生项目完成情况检验的基础上,对小组进行考核评价,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评价方式,在原有常模参照考试的基础上,更多地使用标准参照评价,将关注重点放在被测试者在该学科领域的掌握程度和掌握状态上。

三、基于合作学习的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的保障机制

为确保学习策略下的创新实验室项目生态系统能够成功构建并有效运行,学校还需从管理模式、资源投入等层面给予保障。

(一)实行“四级式”创新实验室项目管理模式

建立“四级式”创新实验室项目管理模式,即“学校统筹、学院主抓、教师指导、学生主持”。学校层面统一筹划,建立校级创新实验室项目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推行理念、统筹项目、协调资源。学院层面主抓落实,建立院级創新实验室项目化管理工作小组,组织项目、设计方案、具体落实。教师层面具体指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性质可作为学生的科研导师或创业导师,对学生项目开展与运营进行督促、指导与帮助,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层面主持负责,以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开展项目训练,合作学习小组设组长,即项目主持人,负责小组内部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工作。

(二)建立“四维式”创新实验室项目保障体系

建立“四维式”创新实验室项目保障体系,即“制度保障、经费支撑、人员分类、资源共享”。制度保障方面,制定创新实验项目化管理办法等,保障项目化管理稳步实施。经费支撑方面,联合使用学校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竞赛培训、创业项目种子基金等各类经费,确保集中投入。人员分类方面,明确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等人员的工作职责,实现各司其职、全员育人。资源共享方面,充分利用学校所建立的创新实验室、创业实践平台等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美]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 刘春红,孙海法编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 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2]徐小洲,王天嫱.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小组合作学 习[J].中国高教研究,2002,(5).

[3]杨珺,袁仲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 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合作学习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