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小雨伞“素养课堂”大智慧

2017-02-15

名师在线 2017年19期
关键词:雨伞生活情境环节

张 玲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重点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具体来说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从关注“教学”到关注“教育”,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素养”,真正用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教学,将之运用于实际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笔者近日有幸聆听了南京杨璐老师的一堂思想政治评优课,课上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自主生成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真正关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堂彰显“大智慧”的好课。

一、以生为本的“学习”视角

教学立意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核和课堂走向。教师在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反馈、学习调节等环节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和思路,尊重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1]。

杨老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学生“学”的视角,在课堂的设计中完成了三个对接:一是书本上的哲学知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与生活中的公共参与要求相对接。如“伞下你我他”活动环节,要求学生针对当今的“陌生人社区”问题:如何把我们社区建设成“互动—互助,共享—共治”的新型社区,设计一款APP(包含APP名称、条目并说明设计的目的、思路等),把哲学精神融进生活,变为生活需要。二是把社会一般性的创新要求与学生个体或群体的现实生活对接,把外在的要求变为成长需要。如“雨伞的困扰”活动环节:下雨天雨伞使用后合起来会滴水,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我们有哪些方法来解决雨伞滴水的问题呢?通过设计方案解决雨伞滴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是把高中思想政治中“经济”和“哲学”两个不同领域的要求对接起来,如“买伞何处去”活动环节,要求学生讨论:传统实体店销售为什么会向电商平台转移?电子商务是不是零售业的终极模式?通过研讨,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商业销售的模式是不断发展的,更让学生认识到:在辩证法看来,一切都是暂时的,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实现了这三个方面的对接,杨老师真正从以生为本的“学习”视角,使生活情境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广阔性,使学生适应自我、社会与世界发展的需要。

二、活动建构的“创生”空间

有活动才有体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创生而成的,没有足够的活动时空,没有充分的活动体验,就没有核心素养的不断生成。体验是创造生成的土壤,没有学生的体验,就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因此,杨老师课堂的各个环节,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都要十分注重过程体验。

杨老师本节课的活动包括三种形式:自主体验、合作互动、尝试探究,三个活动三张任务卡,每个活动中都综合展现了这三种形式,但又各有侧重。例如“雨伞的困扰”活动环节,通过设计方案解决雨伞滴水的问题,更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在自我实践与思考中形成自己的判断、认识和解决方案。“买伞何处去”活动环节,要求学生讨论:传统实体店销售为什么会向电商平台转移?电子商务是不是零售业的终极模式?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深入经济活动,这样的问题更需要合作互动,即在群体的活动中形成氛围,群体的氛围促进个体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素养的生成。“伞下你我他”活动环节,要求学生针对当今的“陌生人社区”问题:如何把我们社区建设成“互动—互助,共享—共治”的新型社区,设计一款APP。设计APP对于学生是全新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活动为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形成道德认知与政治认同等提供足够的空间,因此凸显了尝试探究环节,即在解决一系列难题中创生核心素养。

三、团体共生的课堂“共建”

体现核心素养的政治课堂,既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要强调教师的有效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和践行团体共生的课堂理念,遵循团体共生的课堂实施策略,促进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思维交锋与行为互补;帮助学生领悟和转化学习伙伴的观点和方法;积聚各种学习资源与成果,引领学生群体的不断超越。

杨老师的“有效引导”主要是引领学生有效地使用了三张“任务卡”,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以问题引导,帮助学生高效地“学”,更好地促进师生课堂上的“共建”。通过对第一张任务卡的完成,学生由常规伞到反向伞的发展,自然生成了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的知识;第二张任务卡通过学生对电子商务是不是零售业的终极模式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从而更深刻认识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第三张任务卡是设计一款把社区建设成“互动—互助,共享—共治”的新型社区的APP,由于学生认知的有限性,设计的目的、思路等方面难免有雷同,教师就鼓励孩子们在APP的名称上脑洞大开,让学生在一个个灵感乍现中感悟到: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关注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当然,杨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优美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流露,灵活的教学机制也是课堂“共建”的有效利器。

四、深度学习的思维“张力”

研究发现,在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青年初期(高中阶段)的抽象逻辑思维属于理论型,即他们能够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这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新一轮修订中提出培养“理性精神”的科学依据[2]。当前,情境和问题教学已经成为常态。然而,教学观摩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学情境呈现碎片化,缺少整体性、层次性,问题呈现浅表化,缺少生成性和深刻性,致使教学停留在“浅学”层面。

杨老师的学习设计用一把伞的故事(“雨伞的困扰”“买伞何处去”“伞下你我他”)一例到底,将一个个看似不相干的生活情境串珠成线,通过涉及生活、经济和社会领域三张“任务卡”的设计,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关注思维在形成中的创生作用,强调思维过程的显现和思维方法的形成,保持了足够的思维张力。这种深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通过有效地思考与思维水平地提升,提高学生辨识、分析、选择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结 语

“生活情境”小雨伞,“素养课堂”大智慧。杨璐老师讲述了一把伞的故事,关注了生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变革与创新,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对接起来,实现了学习设计与学生自我成长需要的互动发展,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领悟公共参与,在规则积累中培育法治意识,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炼理性精神,在辩证思考中形成政治认同。

[1]严育洪.课堂高点:学生思想的生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雨伞生活情境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雨伞树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雨伞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雨伞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