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年段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017-02-14孙莉娟

关键词:低年段陶行知阅读

孙莉娟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1]当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也就有了阅读的欲望和动力,要想使阅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陶行知;低年段;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31-2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了有关阅读的相关要求,其中有如下表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并乐于与人交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五万字。”[2]这些要求将学生的阅读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培养低年段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就是要求学生把阅读习惯化、生活化,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出要求,引领方向

要对阅读产生兴趣,首先要学会阅读。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合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根据学生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做的方法,一件事要怎么去做就怎么去学,怎么去学就怎么去教。所以,首先我们要先教会孩子们如何阅读。学会了阅读,才有可能对阅读产生兴趣。

一开始要作为学生每天必完成的作业一样对待,如要求学生做到每天早晨、中午、睡前的时间挤出一点时间读书,每次读一点,每天读一些,习惯也就成自然了。这学期开始,我们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推荐了不同的阅读书目,我们一年级也不例外,推荐了一些书目给孩子们,分别是《笨笨猪》《洋葱头历险记》《小猪西里呼噜》《365夜知识童话》《火鞋与风鞋》《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等,并给孩子们设计了一张阅读跟踪表。我让孩子们贴在语文书的最后面,家长可以利用这张跟踪表每天都给孩子们打上优秀、良好或者一般等等第,以激励孩子们每天都能进行有效阅读。这样以后,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不需要家长监督,自己就慢慢地养成了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阅读时,除了保证阅读时间的量,还要注意阅读方法。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进行有效阅读。特别是我们低年段的孩子,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对自己行为的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这时候如果要求孩子们保持长时间的阅读,那么这就勉为其难了。要改善低年段孩子的阅读情况,提高注意力,可以运用“三到”原理: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说,在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时,要求孩子们遵循有声地读到无声地读,这是一个不断内化的阅读能力的发展规律。用有声朗读克服分心的情况。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陶行知先生又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所以,在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方面,我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本学年我教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到现在为止认识的汉字大约就百来个吧,但是所有的拼音在上半学期都学过了,所以,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也能像模像样的阅读了。这不仅能对所学的拼音知识得到巩固,还能使学生觉得所学的东西用处很大,激发了更大的学习欲望,更有助于奠定孩子阅读习惯的基础。

我很注重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因为我深知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所以我在班级“百草园”板块中开设“拼音角”,营造大家在课间空余时间休息时也能在玩的同时读拼音,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这种阅读的气氛。另外,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外地来的,有些小朋友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或者是平舌音、翘舌音发不准的,还有n和l分不清的。于是我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借用曾经看到过的一个老师的好办法,为舌位变动和口型变动编制了一套活动操,我努力使学生把每个字音都发准,这样的话避免了有些学生由于有些字音发不准而害怕开口说话,反而,他们纠正了以前读不准的音后,有了更多的自信,更愿意去展示自己标准的普通话了,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喜欢去读书了。除了读,我还充分利用黑板报,每周更新一句名言一首古诗,让孩子们有空就可以阅读,随时随地都能阅读。我还在图书角的附近贴“每周一训”,每周更换其内容,而内容大多是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不读书就像生活里缺少阳光一样”、“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等,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唤醒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阅读需求。

三、亲子阅读,享受快乐

陶行知先生还说“社会即学校”,的确如此。而我们孩子们的家庭,这个“小社会”更是我们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场所。所以,一定要好好利用好这个宝贵的学习资源。

在孩子的阅读中,特别是低年级时期,亲子阅读在孩子阅读的培养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读书的声音,将是孩子们心中最美好的音乐。而且,亲子阅读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定点开展。并非是今天有空了,随便拿一本书,随手翻到一页就随意地看看,读读。这样是没有实质意义的,效果也是甚微的。

在家长会时,我就趁机给家长们讲为什么要进行亲子阅读,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开展亲子阅读,亲子阅读的时间点应该怎么选取,有哪些亲子阅读的模式、阅读的方式等等。亲子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学习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也是和父母的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互动,使孩子的内心得以健康的发展,使他们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安全,从而内心也有安全感。和父母共共读一本书,一起交流书本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书中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喜怒哀乐,分享收获的喜悦,享受书本带来的幸福感。长大以后,这种感受一定依旧存在,并且依然喜爱这种感受。所以,他也一定会把这么美好的体验分享给自己的孩子。松居直去北京做演讲,80多岁的老人,讲起儿时妈妈给他读书的情景,记忆犹新,而且笑得如一个孩童般灿烂。所以,亲子阅读的目的并不是一次阅读能让孩子记住多少内容,背出多少知识点,学会了什么做人的道理。其实亲子阅读的过程尤为重要,这个过程,能让孩子们感受家人的关爱,更重要的是感受阅读的快乐,并逐渐的爱上阅读。孩子一旦爱上阅读,那么这就为他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师生共读,带动阅读

在陶行知的“学校观”中提到,“学校不是教师单方面施展才华的场所,不是‘教校,而是师生彼此合作与相互激励的场所。”是啊,说的多好啊,是彼此合作与相互激励的场所。所以,在学校里,我通过师生共读,来影响、激励孩子们的阅读,从而带动了阅读的积极性。

师生共读一本书,当然,这个书的选择肯定是适合孩子读的。我带的孩子是低年段班级的孩子,所以我经常会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绘本读物,推荐给孩子,然后利用阅读课,我们一起来共同阅读这本书。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性的选择合适的书籍,让这些书籍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收获,让他们感受书籍的魅力。

低年段的孩子,如果仅仅把阅读寄托在学生回家后的自觉阅读上,那么肯定是无法保证的,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我常常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有时我们大家都选择同一本书,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同时我以自身阅读书籍的形象来影响他们。他们看到老师和自己都读者同一本书的时候,心里上有一种暗示与接近,会让孩子读起来更有兴致;有时,我朗读书上内容,让孩子们认真的听,我努力使自己读得优美、生动,努力让他们喜欢,从而激发他们模仿的欲望,而且这对孩子们的语感也有很好的强化作用。让孩子爱上朗诵,进而爱上阅读,这也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有时,我让个别优秀的孩子到台上阅读,激发他们竞争的动力。孩子们为了能在台上有一个良好的表现,自己一定会台下不断地练习,这无疑也是促进了孩子的阅读,给了孩子阅读的动力。

老师和学生一起走上共读之路,建立师生之间的共同语言,老师和学生就成为了真正的朋友,变得有话可说。老师读孩子们的书,就拥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更多机会,真是同品读书乐,共享成长悦。

我觉得,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可以尝试从这几点做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好习惯就能慢慢养成。如果小学生不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那么他的一辈子都会生活在黑暗中,与精彩的世界失之交臂。所以我很注重阅读方面习惯的养成。我通过家校结合,给予一定的阅读方法,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孩子们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比如早上我还没进教室,孩子们都很自觉地在读自己的书了;孩子们自己买的课外阅读书籍越来越多了,中午吃好饭都会三三两两地一起阅读,看着真让人开心;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还能主动提出来,大家一起共同探讨等。我觉得,如果从一年级就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的话,到了高年级,一定会有可喜的变化。所以我们小学教师就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每个孩子都爱上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个孩子都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感受书籍的神奇与奥秘;让每个孩子用他们阅读时发出的不同声音,去亲近共同的母语,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课表编委会.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低年段陶行知阅读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低年段儿童“唱读”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低年段书法课激趣法宝之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