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责任感: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要素

2017-02-14费月芳王丽娜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学校教育

费月芳+王丽娜

摘要: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日益凸显。探讨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原因及培养对策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层面可以通过加强社会责任的宣传,挖掘家庭教育的功能和完善德育课程的体系等途径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青少年学生;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04-2社会责任感是一切心智正常的人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自觉意识,以及对与责任相关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的情感体验[1]。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青少年学生作为当前和今后履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力量,其公民责任感建设更具时代性和使命感。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多数青少年学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时刻关心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兴旺,以此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然而,现实表明,部分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离社会期望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与培养,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2007年由海口团市委、《南国都市报》与肯德基联合组织进行的“90后眼中的成长与责任”,调研表明近六成受访的青少年自认有社会责任感,而高达99%的人愿意在成人之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2]。客观地说,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当代青少年学生在内心深处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在一些重大事件,诸如奥运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有些青少年学生根本不懂什么叫社会责任感,当他们个人利益同社会责任感相违背时,个人利益往往高于社会责任。2013年吴江区德育中心组的一次调查显示,86.3%的青少年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更好的生活”,84.2%的学生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不难看出,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崇尚自我,注重自我实现,在理想追求上,重个人理想,轻社会追求;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利益,而对于社会责任意识则思考得较少。

另外,在市场经济的变革中,一部分学生在理想、道德和信念问题上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过分追求目标的功利化和短期效应,过于讲究实惠,放弃了艰苦创业的精神,将理想和信念完全抛在了脑后。2013年调查中,青少年学生在被问及“将来想从事何种职业”,对于艰苦的“从事农业、林业、采矿”类职业没有一名青少年学生选择,这说明青少年学生“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并不等同于实际的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心,并不一定意味着天然具备了社会责任感。

二、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1.自身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不良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学生片面强调“个体意识”,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发展,较少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另外,由于缺乏生活的磨练,部分青少年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对社会要求过高,而对于自己要求却很低;他们过多的是考虑别人能为自己做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他人为社会做什么,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2.家庭原因。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及祖辈都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外界帮助,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此外,有些家长由于忙于自身事业的发展,很少有时间同孩子进行深入地交流,错过了责任教育的关键期,使得不少孩子在长大后缺乏对家庭和社会应有的责任感,他们视父母长辈的关爱为理所当然。

3.学校原因。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观念的问题,部分学校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他们只关心学生能否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学生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习题,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这些青少年学生也就不会看到自己在社会、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久而久之,以自我为中心就在许多青少年学生的身上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他们根本不可能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各种角色责任。

4.社会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层出不穷。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使得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膨胀,社会责任意识日趋淡薄,形成了只关心自己、追求个人私利、只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思想。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对策

与国外相比,我国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社会责任感教育相对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1.加强社会责任的宣传,夯实责任意识。中小学校要把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纳入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上,把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到各项活动中[3]。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因此,学校要加这方面的宣传,使青少年学生能在教育中继承“有责”这一关荣传统,担当起祖国、人民和时代赋予的责任。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专题报告、国旗下讲话、校园环境布置等形式,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社会责任教育,使他们养成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发展的良好习惯,从而养成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挖掘家庭教育的功能,加强家校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品格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进而为父母担负起责任,让他们明白责任不仅仅只是索取,更应该是付出与承担。另外,学校应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资源,开展以家长、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责任感”活动。比如,家校之间可以举行“知心家信”活动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每年的学校成人仪式上邀请父母到校,当面读给自己的父母听,让孩子们明白他们也应承担对父母的关心与爱。

3.完善德育课程的体系,强化实践意识。德国著名的科学教育学奠基人赫尔巴特曾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教育,那么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4]。”目前,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更多的是理论式“说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起到引领作用。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说教”、“洗脑”式的教育方式也就极其有限。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必须转变为以实践为主的教育方式,让青少年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真知,自觉培育他们社会责任感。比如,在休学旅游中,我们可以向学生要求向外国学生宣传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别国的文明、礼善,回国后让他们自觉实践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社会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也不是一个人、某一个单位的事情,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营造一种健康、良好的“责任”环境,使青少年学生在各种合力的作用下,逐步培养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佩东,李焕立,林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J].基础教育参考,2013(21).

[2]王灿,张昌龙.近六成“90后”青少年认为:我们有社会责任感[N].南国都市报,2007(06).

[3]邓炳华,姜慧超.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案例分析[J].中国德育,2013(16).

[4]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猜你喜欢

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学校教育
浅析学校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调查探讨四川省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