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授的匠艺仁心
——“象牙塔里的工匠精神”

2017-02-13吴珊刘欢

武汉广播影视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作艺术

吴珊 刘欢

大学教授的匠艺仁心
——“象牙塔里的工匠精神”

吴珊 刘欢

“工匠精神”无疑是2016年的年度热词之一。如果说全国两会期间,这个词语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之时,更多地为了契合供给侧改革需要,鼓励企业生产精雕细琢的产品;那么当前从整个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呼唤来看,这已然是时代对高精尖的优秀本领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的倡导与追求。

技与艺相连,艺以技为本,技以艺为魂。在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正有一批布道者,他们是象牙塔里真正的工匠,他们潜心艺术,用画笔描绘理想国度,引导学子进入艺术殿堂;他们不止于匠艺,更诠释了育人之仁心。

/ 胡智勇 /

胡智勇早期的创作,受徐悲鸿、蒋兆和、黄胄等大家的现代水墨人物画影响,并系统严格地训练了人物造型和传统笔墨。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造型严谨生动、笔墨洒脱豪放、生活气息浓郁”的独特风格。在用笔上喜用短笔触,墨色上更强调淡墨、淡彩的中间色调的丰富性,显得自然、生动、华滋和空灵。

胡智勇热爱艺术,更热爱生活,他崇尚“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将创作思路力求与现实情感结合,努力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的意义。他曾多次到西双版纳采风。傣家女劳作时任劳任怨,闲暇时秀美无比,其淳朴的风貌与当下异化的城市生活形成强烈反差,他据此创作了女性题材“少数民族系列”。原生态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他心灵的追慕。

单纯的墨色,热烈的笔触,可以灵动地表达现代生活中的古典美。“艺术创作要表达真实情感,言者心声。”无论是在个人创作还是培育学生中,这都是胡智勇最强调的。他花了十余年时间创作的云南傣族人物画系列,就生动地描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谭崇正 /

谭崇正的水墨人物画注重淡墨,“九水一墨”为他水墨画最为显著的特征。他紧紧拽住书写线条不放,扼紧墨分五色不松。与中国画技法内涵相扣,虽宛线疏放,独得其悠闲;长锋始转,惊绝乎妙心。长线在手,不惧筝飞。笔墨风骨在先,书卷气息随后,寓文人情怀于笔墨状采,淡墨飘散于纸上,淑女含情于簾后,无论是农家少女还是大家闺秀,无不内秀深涵,外华彰著。

近年来,谭崇正进行了许多历史人物画的创作,2014年,他创作的水墨历史人物作品《墨华氤氲》获得第十二届湖北省美展金奖。由他参与创作的《青铜文明全景图》历时五年,是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的作品,也即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在绘画中,谭崇正讲究静心与用心,作为大学教授,他注重对学生绘画技巧的训练。“无技则无艺,技术是基础,必须首先掌握这个窍门。”

/ 韩云清 /

铺开宣纸,压上镇尺,点染勾描间,墨荷在雪白的扇面上缓缓绽开,不足一刻,韩云清将一幅花鸟小品挥笔而就。

韩云清1983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师从邵声朗、张振铎、唐大康等名家,涉足中国画工笔人物、工笔花鸟、写意花鸟,技法精湛,创作甚丰。荷是韩云清重要的创作题材,她的《老莲飘香》《濯清羽尘沐荷香》《荷香悠悠》等以荷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分别发表在《文艺研究》等各类美术刊物上。她的画,高雅醇正,富有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感性,以高深的笔墨功力营造了一个氤氲雅致的艺术幻境。

除艺术创作外,韩云清亦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她的《传统花鸟画创作在汉语修辞中的意义》在《新华文摘》上全文转载,《赵佶:一代大艺术家的人生悲喜剧》《卡通动物画创作的拟人化手法》等数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光明日报》《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朵荷花清幽飘香,背后却是几十年扎实的功笔训练。韩云清讲究作品的“笔墨语言+意境”,不仅要言物,还要展现其背后的思想,这也便是她课堂内外对学生的要求。

/ 李碧红 /

在纪念湖北大学建校85周年师生作品书画展上,李碧红的油画作品《风雨中的蝴蝶》获得师生一致好评。这幅作品取材于湖大校园,蝴蝶迎着风雨,在图书馆、小树林、玉兰花间振翅飞翔,勇敢迎接大自然的洗礼,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蝴蝶是东西方文化中颇具象征意义的昆虫,也是李碧红绘画素材中永恒的主题。在她看来,“当代艺术是一种观念上的表达,这种观念最好借助一个既有传统渊源又能生发无限创新意义的符号来表达。”她用女性敏感丰盈的感官和大胆而细腻的笔触勾勒蝴蝶的千姿百态,将蝴蝶的色彩斑斓、轻盈灵动、不惧风雨、哀怨忧伤呈现于画布,寄托着她超脱现实烦扰追求精神自由的诉求。

如果说蝴蝶之于李碧红是对挣脱人生枷锁的抗争,那么荷花则是她安然、优雅、淡定的心灵世界的物化。李碧红笔下的荷花色调清新淡雅,造型婷婷袅袅,向观者传递出淡雅芬芳的香气和氤氲暧昧的氛围,让人沉浸在如诗如梦的画卷之中,感受生命之美。而这也是她所理解的艺术的和谐。

从具有很浓郁的女性特色《荷狐》到《陌生城市》再到《蝶梦》,李碧红用力勾勒心目之中的美好,用一幅幅静谧的画面,在浮躁、冷漠的社会中,构筑栖居诗意之境的理想国度。

“我的作品都是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李碧红认为,艺术源于对生命的体悟,同样也表达着对生命的热爱。

/ 尹朝阳 /

翻开尹朝阳最新的油画作品集《自在·不惑》,大西北题材占据大半,而这也是他油画之路的启程。尹朝阳硕士学位攻水彩,但是在大西北采风时发现水彩画无法展现其雄浑博大的荒凉之美,便尝试用油画材料来展现,油画的胶浆状和鬃毛笔的表现让他着迷,从此一发不可收。

尹朝阳的油画作品少有绚烂色彩,却并不乏味。他善于运用培恩灰、肉色、白色,营造出多元的微妙变化,看似简单的色彩中亦有冷暖。与老庄哲学中“一生万物”暗合,尹朝阳用相对单一的色彩元素营造出多画中各种物态——山石、房屋、树木,暗而观之,每种物象的色相与笔触又各有不同,统一中见变化,既是技法的成熟更是独具的匠心。

“风景画的意义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记录,对景写生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对自然的一种诠释,对审美的一种态度,对情感的一种表达,也是对人文的关注与哲思。”不论是雄浑粗犷的塞北高原、还是处处钢筋铁骨的青山工业区,在尹朝阳的风景画里没有生物,只有干干净净一片天地,仿佛独立于时间洪流之外,温暖而又干净的存在着。他以现代文人视角,描绘着都市人心中渴望的“世外桃源”。

/ 周厚洪 /

周厚洪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自修书画艺术30余年。书法上,篆隶草行楷五体兼备;绘画上,主要从事山水画创作;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他从事高等学校书法教学20余年,有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各地学生,多次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其书画作品被海内外多所高校收藏。

周厚洪认为,书法艺术源自书家心灵,它是历史的、现代的、多元的,代表了人们生活的富丽多彩、变化多样。“书法艺术就是生活艺术”,多年来,他坚持研习书法和山水画,也将艺术融入工作与生活,开设书法课、茶艺课,为留学生讲解中国文化,赴海内外高校展示书画艺术等。

周厚洪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对理性思维的追求,主要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对象牙塔里的教师而言,工匠精神不仅在其精湛的技和艺,更在其精益求精的态度与责任。“技近乎于艺,艺近乎于道”,研习书法30余年,他坚持“书品如人品,心正则笔正”,在一撇一捺、一点一划的过程中审视人生,传道授业。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责任编辑 朱帆

猜你喜欢

创作艺术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