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肉能力训练是声乐教学基础阶段的重要内容

2017-02-12王春秋

歌唱艺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横膈膜声门器官

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在其著作《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的开篇指明了声乐学习的三个阶段,即从自然、不自然到新的自然阶段。①其中的“不自然阶段”,就是打破原有的自然状态下的歌唱平衡、新的平衡还没有建立的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气息、声音等一系列问题的阶段,是声乐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阶段。这个“不自然阶段”,是教师和学生都很头痛的过程,也是声乐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在这个不自然的、基础的阶段,很多声乐教师主要是以听学生的声音来评判声音的好坏,笔者认为,如此判断的确重视了声音发出的结果,却忽略了歌唱器官制造这个声音的过程。声乐教师进行指导的时候会给出诸如“腔体再打开一些、喉咙打开、气息再深一些”之类的指导意见,但是往往忽略了声乐学习者歌唱器官的相关能力是不是能够完成这些要求。

笔者在学习众多声乐教育家的相关理论著作、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之后,结合自身多年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经验,下文将谈一谈关于声乐教学基础阶段技能技巧培养的粗浅认识。笔者认为,歌唱器官肌肉能力训练是声乐阶段性教学的必修课,是解决声乐技能技巧培养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声乐教学基础阶段的重要内容。

一、肌肉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认为,歌唱是一种运动,任何运动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合理的身体状态。②歌唱运动是用身体这部机器制造符合艺术审美的声音产品,这要靠身体的肌肉运动来完成。在这一运动过程中,肌肉肩负着“打开”歌唱的腔体、提供歌唱的动力、制造歌唱的声响、保持声音的持续等任务。身体的自然状态显然不能满足歌唱的要求,因为对与歌唱相关肌肉的拉伸、屈曲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合格的“歌唱机器”,才能生产出合格的声音产品。怎样才能把人的身体打造成合格的歌唱机器呢?这需要歌唱肌肉群的集体努力,需要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等方面的肌肉群积极配合,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各尽所能,共同完成歌唱的任务。参与歌唱的各肌肉群都要有“积极地状态和正确的用力”③,这种积极、准确、适度用力的状态,并不是肌肉的自然状态。这些参与歌唱的肌肉,只有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训练和强化,才能保持这种状态,从而具备制造声音产品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声音的基础训练阶段,歌唱器官的肌肉训练是重要的训练内容。

二、参与歌唱的肌肉训练

在学生对声乐基础理论有了基本了解、对各歌唱器官在歌唱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了准确的认知后,就可以进行歌唱器官相关肌肉能力的训练了。歌唱器官主要由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发声器官、咬字吐字器官等构成,这些器官是受大脑统一支配、共同协作的整体。呼吸器官主要是由口、鼻、肺、横膈膜等组成的呼吸运动的联合体;共鸣器官主要有口腔、咽腔、喉器和胸腔;发声器官是声带;咬字吐字的器官包括唇、齿、牙、舌、喉等。这些歌唱器官肌肉运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歌唱机器的制造和使用,是学生声乐技能技巧掌握的基本条件,对歌唱教学的成效起到关键性作用。

在笔者的声乐教学实践中,会要求学生既做好无声训练,又做好有声训练。无声训练,主要是在不发声的情况下训练歌唱器官相关肌肉能力;有声训练,主要是训练声门适度感,是训练与咬字吐字相关的唇、齿、牙、舌、喉的肌肉。

(一)运用无声分解动作进行肌肉能力的训练

1.横膈膜的能力训练

横膈膜是把胸腔和腹腔分开的肌肉膜,通过膈肌的一张一弛,帮助肺吸入、呼出空气。声乐教学中所要求的深呼吸、腹式呼吸,主要是以横膈膜升降的力量来吸气与吐气,因此横膈膜扩展、收缩和升降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歌唱的呼吸。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气息浅、声音白的学生,横膈膜的力量都很薄弱。解决好横膈膜的问题,学生在演唱过程出现的呼吸浅、支点高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横膈膜还是歌唱过程中主要的力量支持点,对歌唱腔体的保持,以及喉咙位置、声音支点、气息的稳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横膈膜的训练方法为深吸气,肋骨扩张,同时感受横膈膜的扩展和下放;然后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慢慢地、有控制地推送气息,仔细感受横膈膜的发力、收缩,用横膈膜的力量推动气息有控制地呼出。换气的时候,把横膈膜的力量放松,同时肋骨末端微微打开,气息就会被吸进肺里。这就是一个完全运用横膈膜的力量来呼吸的完整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刚开始肌肉不太熟练也不习惯这些动作,可以将这两个动作进行分解练习,速度可以慢到学生自如掌控的程度。等肌肉熟练了这个动作之后,再慢慢加快,横膈膜的收缩和扩展的幅度也要随之慢慢加大。在练习横膈膜伸缩幅度的同时,还要练习横膈膜发力保持的时间长短。横膈膜和肋间肌、腰腹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运动和保持呼吸的平衡。

在这个练习中,肩部、上胸部肌肉几乎没有参与到呼吸活动中,避免了气息浅、力量放不下来的问题,使歌唱力量的传导更为快捷,对歌唱的支持更为有效。

2.喉咽部打开的肌肉能力练习

喉,是歌唱的发声器官,喉器的打开程度及安放的位置对歌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喉是连接头腔、口咽腔、胸腔等歌唱腔体的“要塞”,咽与喉一起构成声音的“通道”。只有喉咽部打开了,才能保证声音的“通道”畅通。

喉咽部打开和训练的方法为配合横膈膜的吸气扩展动作,在补气的同时做打哈欠或是惊讶的动作,嘴巴自然张开、软腭提起、喉咽部肌肉上下拉开,喉器位置下移,移动到感觉喉咽部形成的“管道”和胸腔连接在一起的状态,用身体的力量保持住这种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发声。

在开始训练的时候,可以先练习边打哈欠边说话,感受喉器“打开”的发声状态。然后练习发一个短促的母音,感受喉器的“打开”、声音的支点位置、气息的支持及力度、声门适度等技巧。单音安放稳定且准确了,再练习发长音,接着练习简单的发声曲,进而练习歌唱。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冒进,每个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歌唱效果。

(二)有声的肌肉能力训练

1.声门适度的训练

声带振动是歌唱发声最基本的条件。在气息和腔体都准备好的情况下,接下来就是声带发声,即开始歌唱运动。声带在歌唱时的状态,与生活中的说话状态是有区别的。生活中的说话状态一般不需要有音高和时值的控制,说出来的声音能够让大家听清楚就可以了。而歌唱时,有音高、时值和音量的要求,声带的状态是适度拉紧的、边缘振动的,这样的声带状态才能够制造出歌唱所需要的混合声。声带的这种区别于日常说话且适度拉紧、有混合声的边缘振动的状态,声乐上被称为“声门适度”。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声音“卡、挤、紧”,歌唱过程中出现憋气、真假声“打架”、嗓子痒等问题,都是由于声门没有做到“适度”。

“声门适度”的训练方法为喉咽部打开,感受喉咽部肌肉的拉伸,声门也随着喉咽部的打开而打开,然后拉动声带闭合而发声。在发声过程中、在音高和母音变换的过程中,都要做到声门适度。只有喉咽部、声带各部分肌肉长期、反复地调整和训练,才能做到声门适度。声门适度,配合喉咽部的打开和气息的支持,共同完成歌唱的任务。

2.咬字吐字的训练

明代戏曲革新家魏良辅在其著作《曲律》中论述道:“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其中的“字清”是声乐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做到“字清”,就要加强咬字吐字的练习,即加强唇、齿、牙、舌、喉这些咬字吐字的器官机能的训练。笔者认为,咬字吐字器官的训练可以向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学习,借鉴其练习方法。比如练习京剧的念白、十三辙的绕口令,一些戏曲、曲艺中短小经典的唱段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后得到验证,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正确肌肉记忆的培养

在声乐的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某个技术掌握得很好,但是下节课会课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有时这种情况会反复出现。这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情况,这个反复的过程就是肌肉能力的正确记忆的培养过程。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歌唱肌肉的运动习惯做出调整的过程;是改掉原来的不良运动方式,逐步确立正确运动方式的过程。

在肌肉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最开始要刻意地调动所训练肌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练习都要从分解动作开始,认真体会、反复训练。逐渐地训练肌肉的能力,形成肌肉运动的记忆。唯有正确的肌肉运动记忆形成了,能力达到了,才能掌握演唱技术,演唱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歌唱肌肉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长期坚持,因为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并且“用进废退”。在进行肌肉能力练习的同时,还要进行肌肉耐力的练习,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能够习得歌唱的良好状态,而且还能够在歌唱的过程中做到持续保持。对歌唱肌肉控制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歌唱方法正确与否及声乐学习的效率高低。

四、肌肉能力运用要适度

肌肉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但运用要适度。比如腔体的“打开”需要肌肉控制,但并不是肌肉能力越强,打开得越大越好。气息的吸入量要适度,吸多了僵,吸少了不够用,绝不是越多越好④,这些都有个“度”的问题。但是,艺术很难用几尺几寸来衡量⑤。这个“适度”,要依据音高、力度、元音,甚至是声部特点、作品风格、人们的审美标准等多种因素确立,这就需要声乐教师的指导和调整,加之学生的长期练习来掌握。

结 语

声乐的阶段性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声乐教师所认同和实践,并撰写了相关的研究文论。但是,在大多数文论中,声乐的阶段性教学还停留在理念的层面,并没有具体地给每个阶段下定义或是给出合适的概念;每个阶段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评价标准。这是声乐学术界尚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不管声乐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和评价标准如何,教学的规律性和人体机能训练的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容改变的。声乐教师只有遵循这些客观规律,才能做到教学上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技术上不断进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 释

①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②李晋玮、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③李广达《关于声乐阶段性教学理念的思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④同注②,第17页。

⑤同注②,第10页。

猜你喜欢

横膈膜声门器官
浅谈铜冶炼渣中横膈膜形成机理与消除实践
类器官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
中医的“气沉丹田”有什么用
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ORGANIZED GIVING
人为什么会笑得肚子痛
腹式呼吸可给脏器按摩
尴尬的打嗝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