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两种维生素类药物对手足口病的辅助治疗

2017-02-09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核黄素磷酸钠水溶性

吴 琴

手足口病是一种学龄前儿童易患的传染病,一般发生于<5岁儿童,主要由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肠道病毒引起,有20多个病毒种(型),其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率最高[1-2]。其临床表现为低热、口痛、厌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为比较本院在治疗手足口病过程中常用的两种维生素的疗效,作者选取2017年1~6月在本院确诊为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对其所用的两种不同维生素注射液进行分析比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6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确诊患儿131例进行归类分析,其中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2.3±0.46)岁;对照组A 39例,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2.4±0.48)岁;对照组B 42例,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2.2±0.44)岁。所有病例咽试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均为阳性。所有组别在年龄、性别和病重程度方面具有可比性,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A、B在入院后均给予适当补液,有高热者给予降温治疗,有细菌感染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对照组A在常规治疗上给予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对照组B按照临床对症治疗,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 疗效评估标准[3](1)显效:口腔黏膜疱疹消退,溃疡结痂形成,3d内退烧和皮疹消退。(2)有效:口腔黏膜疱疹和溃疡基本愈合,3d内退烧及皮疹消退。(3)无效:治疗>5d皮疹仍未消退,仍发烧,口腔疱疹及溃疡仍可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间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三组治愈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及退烧时间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治愈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及退烧时间的比较[d,(]

表2 三组治愈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及退烧时间的比较[d,(]

注:与其余两组比较,*P均<0.05

?

3 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传播,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的高发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口腔异样有疼痛感、口腔黏膜出现零星疱疹或局部溃疡,手足部出现疱疹可作为手足口病诊断的临床经验。轻症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不会有疤痕。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肺水肿、脑膜炎、脑脊髓炎、循环障碍等并发症,极少数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除发热外,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出现在手心、足心及臀部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即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但出现在口腔黏膜中的皮疹则会导致幼儿嘴巴疼痛、流口水以致食欲减弱,拒绝进食。

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是人体重要营养素,在能量代谢中起关键作用。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是该药的前体药,而FMN和FAD是黄素酶家族的重要辅助因子。很多生化反应均由黄素酶催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氧化还原反应,其是细胞呼吸的关键因子。FAD和FMN在线粒体转动链中承担传递氢离子,并产生细胞能量的功能。核黄素磷酸钠可较好的治疗和预防口腔溃疡[4-6]。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种复方制剂,一般由多种水溶性维生素组成,主要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有利于酶催化的B族维生素和抗坏血酸的维生素C等[7],这是一类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分子。

在本次选取的病例中,观察组给予的核黄素用量为15mg,对照组A给予的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用量为1瓶(含有硝酸硫胺3.1mg;核黄素磷酸钠4.9mg;烟酰胺40mg;盐酸吡多辛4.9mg;泛酸钠16.5mg等)。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核黄素用量约为对照组A的3倍。核黄素对于维持皮肤、口腔和眼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缺乏,常发生口角溃疡、舌炎、唇炎等疾病。

本资料结果表明,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辅助作用明显优于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及手足口病的单纯治疗。在痊愈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及退烧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A及对照组B有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

[1] Melnick JL.Enterovirus:polioviruses,coxsackieviruses,echoviruses,and newer enteroviruses //Fields BN,Knipe DM,HowleyPM,et al.Field's Vir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PA: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 1996:655-712.

[2] Tunnessen WW Jr.Erythema infectiosum,roseola,and enteroviralexanthems //Gorbach SL,Bartlett JG,Blacklow NR,et al.Infectious Diseases.Philadelphia,PA:WB Saunders Co,1992:1120-1125.

[3] 饶翠琼.水溶性维生素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疗效.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1913.

[4] 符起亚,邓芳成,张治汉.长效核黄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L-2水平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 1303-1304.

[5] 史建国.核黄素磷酸钠防治放射性口腔咽炎的临床研究.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14(3):272-273.

[6] 储开东.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64例疗效分析.海南医学,2009,20(5):78.

[7] 商爱江,孔吉良,王俊平,等.喜炎平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5(5):528-530.

猜你喜欢

核黄素磷酸钠水溶性
混合有机配位剂对DTSPAM去除水中Cd2+性能的影响
一种水溶性腐植酸有机肥的制备及产物性质研究
化肥减量条件下水溶性追肥比例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核黄素磷酸钠的合成研究进展
高产核黄素菌株中代谢途径酶基因表达与核黄素积累的关联分析
六偏磷酸钠对制备超细生石膏粉体的助磨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六偏磷酸钠对低品位硫化铜镍矿浮选降镁的影响
重庆市四季PM2.5化学组分分析
晋祠金人台铁人保护修复研究
甜甜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