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川芎嗪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黄疸型乙肝疗效观察

2017-02-09吴晓瑛荀运浩吕铁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川芎嗪乙肝丹参

吴晓瑛 荀运浩 吕铁峰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治疗困难。尤其是当患者出现重度黄疸时,常提示病情加重,需积极进行退黄护肝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作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发现丹参川芎嗪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简称慢性黄疸型乙肝)较单用苦黄注射液组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黄疸型乙肝患者,按时间连续纳入136例进行分析,诊断标准参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36.5±13.5)岁。病程2~30年,平均9.15年。对照组68例,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5.8±12.5)岁。病程2.5~31年,平均9.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30ml 苦黄注射液(江苏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与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液,1次/d。观察组:苦黄注射液治疗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患者予以丹参川芎嗪(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5ml/支)10ml静脉滴注(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两组的基础治疗均给予甘草酸单胺针100ml及古胱甘肽针1.5g常规护肝治疗。开始治疗后每周采静脉血检查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作为观察指标,4周后作疗效分析。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2]制定。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主要肝功能指标大于正常值下限,<2倍正常值上限;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主要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下降,其中TBil降低>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3 讨论

《内经》云“黄疸之为病,湿热相搏”,指出黄疸病的中医致病机理为湿热疫毒入侵,湿性粘滞,与热毒相合,久病及血,致瘀血阻结。关幼波提出[3],黄疸病是“湿热相搏于血脉。”指出黄疸病的病位,提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的学术观点。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HBV存在于机体内>6个月。慢性乙肝、慢性黄疸型乙肝患者的血清TB的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乙肝肝炎活动是由于病毒复制并触发免疫病理损伤所致。此外,肝组织微循环障碍会激发大量氧自由基损伤肝细胞膜和细胞器。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其组成成分为盐酸川芎嗪(化学名称为:2,3,5,6-四甲基吡嗪盐酸盐)和丹参索[化学名称为: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川芎嗪是由川芎的根茎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聚、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拮抗钙离子及抗纤维化等作用;其能显著改善患者肝脏微循环,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肝细胞凋亡。且研究还发现[4-5],川芎嗪还能维持肝脏内的钙离子水平,保护肝脏再灌注损伤。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丹参素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能为肝脏细胞提供足量的氧,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6-8]。

苦黄注射液是在经典药方“茵陈蒿汤”的基础上改进研发的,其中苦参清热润燥,利肝胆。大黄清热解毒,促进胆汁流量增高。柴胡、茵陈、大青叶清热理气,抗菌消炎。全方有清热解毒、润燥退黄之效[9-10]。两种药方共用,既能显著促进患者受损肝脏的修复,又能从慢性乙肝的中医致病机理入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本资料结果显示,苦黄注射液在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有消退黄疸、降酶的作用。本资料中两组治疗后,黄疸均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疸改变情况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即丹参川芎嗪与苦黄联合使用比单用苦黄注射液退黄效果更加明显。治疗后两组ALT、AST均明显好转,观察组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ALT及AST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慢性黄疸型乙肝的治疗,改善肝细胞功能和肝脏微循环障碍极其重要。在临床工作应用中,丹参川芎嗪联合苦黄注射液可取得协同治疗的作用,促进肝细胞修复,加快退黄降酶。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止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 马莉.水飞蓟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860-1861.

[3] 李志荃,孙经利,魏新全.羟乙基淀粉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8例.新医学,2004,35(12):748-748.

[4] 刘燕玲,柳诗意,郭朋,等.关幼波治疗急性肝炎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际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论文集,2012:313-315.

[5] 张雪娇,倪春艳,张峰,等. 川芎嗪衍生物影响肝星状细胞增值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6):843-846.

[6] 杨继英,郑军.丹参素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4):46-47.

[7] 周明玉,程明亮.丹芍化纤胶囊加食苹果对大鼠肝纤维化tsp-1及TGF-B1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1900-1992.

[8] 李三清,倪传斌.丹参川芎嗪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中国热带医学,2013,13(7):869-871.

[9] 杨洪.苦黄注射液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影响.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12):165-167.

[10] 邰伯军,顾宇峰.苦黄联合思美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交通医学,2014,28(5):468-469.

猜你喜欢

川芎嗪乙肝丹参
中药单体川芎嗪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川芎嗪联合mTOR抑制剂调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