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川芎口服液中天麻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2017-02-09邵芳斐印媛君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药动学灌胃川芎

杨 洋 邵芳斐 陈 飞 印媛君*

大川芎口服液由川芎和天麻组成[1],有活血化瘀、平肝熄风之功效。大川芎口服液用于瘀血阻络,肝阳化风所致的头痛、头胀、眩晕、颈项紧张不舒、上下肢或偏身麻木、舌部瘀斑,是主治头风及瘀血型头痛的常用药物。天麻是方中君药,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镇静、安神和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2],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恢复脑功能等。目前,天麻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已有文献报道[3-5],但大川芎口服液中天麻素的药动学以及配伍对天麻素药动学性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将研究低、中、高剂量大川芎口服液中天麻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探讨配方成分对天麻素的吸收、分布、消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TC-15A型电子恒温电热套(海宁市华星仪器厂)、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超声波清洗器(上海跃进医用光学器械厂)、台式离心机(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液相色谱分析仪(岛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分析天平(福州华志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SC-12A氮吹仪(北京卓信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1.2 实验药物 天麻(购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名中医馆)、大川芎口服液(辽宁东方人药业)、天麻素标准品。

1.3 实验材料与试剂 乙腈为色谱纯(上海迈瑞尔化学技术有限公司),95%乙醇(东湾市东江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肝素钠(山东万邦塞诺康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间苯三酚(江苏仲鼎化工有限公司)、磷酸(深圳市鑫三和环保科技公司)等为分析纯。

1.4 实验动物 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32只,体重(150±20)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手术、治疗程序和动物福利的执行严格按照国家卫生机构的动物实验保健守则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使用指南。大鼠生存环境为12h光照和12h黑暗周期,相对湿度45%~50%,温度(22±2)℃,适应5d。

1.5 实验方法 (1)灌胃药品制备:天麻的提取:70℃下,采用6倍量的40%乙醇回流提取2 h,提取3次[6]。根据目前临床推荐的大川芎口服液说明书,以及药理试验中动物间和动物与人体间的等效剂量换算和预实验结果[4-5],以低、中、高剂量比为1∶2∶4,本实验最终确定大鼠灌胃大川芎口服液低剂量相当于天麻素的1.49mg/kg,中等剂量为2.98mg/kg,高剂量为5.96mg/kg。(2)分组:取32只健康雌雄各半的SPF级Wistar大鼠,体重(150±20)g,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包括大川芎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和天麻素提取物组。每组8只,雌雄对半。(3)给药:给药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低、中、高剂量的大川芎口服液组分别灌胃(剂量为1.49mg/kg、2.98mg/kg、高剂量为5.96mg/kg),天麻提取物组灌胃,剂量为相当于天麻素的2.98mg/kg。(4)采集血浆样品:血浆采集:大鼠灌胃后,于5、10、15、30、45、60、90、120、180、240、360、480min眼底静脉丛取血0.5 ml,置肝素处理的试管内,离心10min(10000r/min),精密吸取上层血浆0.2ml,置-20℃冰箱保存备用。进样处理:血浆自然解冻后,精密吸取血浆200 μl,依次加入流动相100 μl,内标液间苯三酚100 μl,涡旋振荡30 s后,加入乙腈1.0 ml,涡旋振荡1 min,离心10 min(12000 r/min),取上清液1.2 ml,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200μl溶解,离心10 min(12000r/min),取上清液20μl进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5)高效液相分析:色谱条件: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内标为间苯三酚;流动相乙腈-0.05%磷酸(3∶97);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30℃ ;进样量 20μl。

1.6 数据分析 低、中、高剂量组与天麻提取物组实验数据采用 WinNonlin 5.2.1 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寻找合理的模型进行曲线拟合。灌胃给药后天麻素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2.1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1)线性考察:取空白血浆200μl 7份,依次加入不同浓度天麻素系列对照品溶液100 μl和内标溶液100μl,配制成系列质量浓度为0.1270、0.5078、2.0310、8.1250、32.5000、65.0000、130.0000 mg/L天麻素血浆样品,照第4项下处理,进样20μl测定以天麻素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天麻素与间苯三酚面积比值为纵坐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计算,得线性回归方程y=0.0455x-0.423(r2=0.9997),线性范围0.24~70μg/ml。(2)专属性考察:分别取空白血浆、空白血浆加内标加天麻素对照品及口服液给药血浆,分别进行处理并测定,图1是不同来源样品的色谱分离图。结果表明,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天麻素和内标物的测定,内标与天麻素峰形成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15.148和18.115。(3)精密度考察:取采集的血浆样品,进样处理后,于1d内和3d内测定结果(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7.77%、1.89% 和1.46%,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为8.59%、9.11% 和5.67%。(4)稳定性考察:取采集的血浆样品,进样处理并测定结果;血浆样品冷冻(-20℃)保存15d,天麻素的RSD为2.49%;反复冻融3次,天麻素的RSD为7.49%。血浆样品室温放置4h,天麻素的RSD为2.13%;处理后的血浆样品室温放置12h,天麻素的RSD为2.92%。(5)相对回收率考察:采集血浆样品,进行处理并测定,测得天麻素浓度与血浆中天麻素实际浓度的比值,计算得相对回收率85.75%(RSD=1.83%)。用水代替血浆样品,再进行处理并测定,以每一浓度2种处理方法的峰面积比计算,得提取回收率为96.03%(RSD=0.77%)。

图1 不同来源样品的色谱分离图

2.2 药时曲线及药动学参数 (1)药时曲线:大鼠灌胃低、中、高3个剂量,大川芎口服液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2,中剂量口服液组和含相同剂量天麻素的天麻提取物组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2。(2)药时曲线拟合及药动学参数:低、中剂量口服液组天麻素在大鼠体内符合一级吸收非房室模型,高剂量口服液组天麻素在大鼠体内符合零级吸收非房室模型。见表1。

表1 低、中、高剂量组及天麻提取物组药代动力学参数(

表1 低、中、高剂量组及天麻提取物组药代动力学参数(

?

图2 低﹑中﹑高剂量组及天麻提取物组天麻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 讨论

本实验灌胃低、中、高剂量大川芎口服液后,所得的天麻素的药动学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相比,T1/2、AUC0-∞随给药剂量增加线性增大,因此,推测天麻素在1.49~2.98mg/kg剂量时在大鼠体内为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符合一级吸收非房室模型,剂量>5.96mg/kg时则为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符合零级吸收非房室模型。

对比分析大鼠灌胃中剂量的大川芎口服液和天麻提取物时的药动学参数,AUC0-∞、Tmax和Cmax显著变小(P<0.01),T1/2增大,表明配方成分对天麻素的吸收、分布、消除、代谢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天麻提取物组的Cmax显著降低(P<0.01),说明配伍有促进天麻素体内分布的趋势。大川芎口服液组的T1/2相对延长,说明配伍可以降低天麻素的消除速率,增加半衰期,增加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延长药效。

灌胃大川芎口服液时,天麻素的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天麻提取物对大鼠给药未见双峰。药物的吸收出现多峰存在多种原因,如代谢过程中的肠肝循环、胃肠循环、多部位吸收、体内再分布、分布过程中的蛋白竞争、药物的特殊剂型等[6]。天麻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因此蛋白结合并非引起双峰现象的原因。与天麻提取物组相比,口服液组中天麻素的AUC0-∞无显著差异,Cmax显著变小,说明口服液中其他成分对天麻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产生了影响,引起药物在某些组织器官的蓄积及缓慢释放。

本实验参数反映了大川芎口服液中天麻素的药动学特征,可用于对该药剂科学的评价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参数及临床靶浓度可计算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制定给药方案,从而为临床上指导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1] 周耀群,张霄峰,黄力强,等.大川芎口服液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2002:2.

[2] 王洪喜.天麻治疗头痛的药对配伍规律.山东中医杂志,2006,25(2):101-103.

[3] 蔡铮,候世祥,刘中秋,等.灌胃天麻素小鼠脑组织中天麻苷元的药动学研究.中草药,2009,40(3):389-391.

[4] 杨园,韩凤梅,杜鹏,等.复方天麻颗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药学学报,2010,45(4):484-488.

[5] 华雯妍,朱艺芳,张全英.天麻素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7):634-636.

[6] 郭增 军,苏纪兰,王开,等.天麻提取 工艺 的研究.中药材,2002,25(5):348-349.

猜你喜欢

药动学灌胃川芎
替米考星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同源盒基因2在大鼠慢性肾衰竭致血管钙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灌胃刺激对B16细胞株HSV-tk/GCV系统基因治疗及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生大黄及轻质液状石蜡灌胃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小鼠最大灌胃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