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的方法和被领导的方法

2017-02-08李章程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部下做学问做人

李章程

当领导有方法,当好领导要讲方法;当部下也有方法,当好部下也要讲方法。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能力,就要明白什么是领导,并不断积累领导方法,但同时应该学会如何当部下,如何被领导。上下同欲者胜,只有掌握了领导的方法和被领导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上下同欲。

一、领导的实质是什么

任何一个团队,要想攻坚克难、克敌制胜,需要具备很多条件,但都离不开坚强的领导力量。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便无所谓组织和执行,无所谓秩序和治理,自然也谈不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部队中,流行着这么两句话,一句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句是“打仗行不行,就看前两名”,可见指挥者、领导者之重要。

毛泽东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他还指出,什么叫做领导?它体现于政策、工作、行动,要在实际上实行领导,不要常常叫喊领导。常常叫喊领导,人家不愿听,就少说些。对领导权要弄清其性质,而不要天天像背经似的去念。邓小平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领导,就是带领和引导一群人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有人说,“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指导。这个说法很有道理。生活中还有一个说法,“智者三品官”,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能够提出有见地的思想,能够在某个方面起到榜样和模范的作用,就相当于一定级别的领导,这句话同样体现了领导的实质。

二、领导方法的的重要性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领导工作,我们的任务是带领和引导群众,不解决领导方法的问题,领导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常常听说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三个规律之中有一个相通的东西——领导的规律。执政的规律就是领导的规律,执政的能力就是领导的能力。之所以要反复强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更好地巩固党的领导,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空中楼阁。虽然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党的领导也是具体的。与之相应,就要探讨具体的领导方法,而不应泛泛而谈。

毛泽东还说过,领导工作千头万绪,但大事只有两件:一是出主意做决策,二是用干部用人。做好领导工作,可以从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角度来看。有人说,“什么样的人能当领导呢?需要做人做到一定的层次,做事做到一定的水平,做学问做到一定的深度”。也就是说,当领导应该把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统一起来。所谓做人,就是要正,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上梁不正下梁歪”;所谓做事,就是要实,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力戒浮躁,不尚空谈;所谓做学问,就是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将三者结合起来看,做人是基础,做事是本分,做学问是提升。所有的做事都是在做人,所有的做人都是为了做事,对做人做事的规律和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抽象思考,就是做学问。

一切领导方法,从根本上说都是做思想工作的方法。要紧密团结一群人做好工作,如果思想上做不通,认识上不一致,是很困难的。或者说,至少是不够团结有力的,已经取得的成绩也是暂时的、局部的、不充分的。但人的思想又往往是不容易通,认识又往往是不容易取得一致的,因此必须用适当的方法打通有障碍的关节,让思想和认识变得一致。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曾说:“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看齐,就是说思想上要一致,目标上要一致,认识上要统一,这就把领导和教育联系了起来。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领导的工作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激发群众的自觉性,而不是被动地、盲目地执行和服从,也要讲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讲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领导工作讲究以身作则;教育讲究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领导工作讲究春风化雨;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分门别类,领导工作讲究知人善任;教育讲究“严是爱,宽是害”,领导工作讲究严格要求。在机关工作中,有同志提出,要“少说不,多说为什么不;少设路障,多设路标”,就是要耐心细致地说清来龙去脉,不要简单粗暴,这既体现了沟通的艺术,也体现了领导和教育的艺术。当领导其实就是当老师,一切有益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领导工作中都是适用的。好的领导往往也是好的老师。

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领导就是服务”?因为领导要通过自己的表现,或者说通过引导的工作、教育的工作、服务的工作,帮助部下成长、进步和提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领导力量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带领人民群众发展和进步,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领导干部必须注意向部下、向群众学习,这与带领大家前进并不矛盾。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带领大家前进,所以要虚心地向部下和群众学习,虚心地听取部下和群众的意见。没有领导对象发展,就没有领导的发展,领导的全部价值和意义,都是通过其对象的成长和发展体现出来的。

三、为什么还要学会被领导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只从一个角度看往往会显得单一、单薄,不够全面。领导是个相对的概念,有领导就有被领导,领导干部既是下级的领导,又是上级的部下。从被领导的角度换位思考,进而感受领导方法,很有必要。

学会被领导,要善于服从。服从,首先是政治上的服从。强调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党的团结统一,这与党章中所规定的“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党员干部以服从组织为本分。但这里的服从,不应该是被动的、盲目的、机械的服从,应该是有清醒的理论认知基础上的服从。毛泽东曾经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因此,对于组织的任何决定和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从理论上、思想上真正搞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要求,又为什么要提出新的做法和新的要求。理论上越清醒,政治上越坚定,行动上越自觉。所谓服从,就是当自己的意见和组织不一致的时候,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主动服从组织的意见,不做损害组织团结的事,不做损害党的形象和声誉的事。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不能有丝毫偏移。而对具体的决定,即便思想认识尚不十分清楚,也要先讲服从。

学会被领导,要善于提问。毛泽东指出,“工作就是斗争。”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工作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好部下,毫无疑问要准确执行领导的决策,但上级领导的工作往往更加宏观,越往上越宏观,不可能事必躬亲,有很多问题需要部下在工作层面提出来,并同时提出办法和建议。发现问题就是提出工作任务,一味被动地等待领导下命令、提要求,工作难免陷于被动。对于比较重要的问题,部下不能擅作主张,要主动及时地向领导汇报、请示。按规定请示领导的意见,按规定主动向组织汇报情况,这是学会被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请示、不汇报就没有规矩。不主动提出问题和工作任务,不主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当不好参谋和助手,当不好部下。

学会被领导,要善于补台。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领导就意味着责任。有人说,“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这是一句大实话,当部下不容易,当领导更不容易。领导必须承担领导责任,但是如果什么问题出现之后都要领导承担责任,那犯错之人岂不无法无天、逍遥自在?之所以要反复强调层层负责,就是因为守土有责。在具体的工作中帮领导承担责任,就要善于补台。所谓补台,不是帮领导背黑锅,不是不要领导承担责任,而是部下要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领导分担工作任务,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越是学会了如何补台,就越是深刻懂得了什么是领导,什么是被领导。

学会被领导,要善于学习。要做到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必须善于学习。学习是多方面的,有书本上的学习,也有实践中的学习;有技能的学习,也有思维方法的学习;有向人民群众的学习,也有向领导个人的学习。学会被领导,就要跟上领导的节拍。在具体的工作中,由于知识、阅历、站位和掌握的信息不同,部下的思维要完全和领导合拍是很难的,但是如果在基本的工作方法、思维方法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要弥补具体问题认识的不一致就更加困难。因此,这里的学习,主要是部下要主动学习领导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主动适应领导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跟上,为了看齐。这一点,同样是辩证的,向领导学习与保持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并不矛盾。向领导学习,不等于部下自己就可以不用思考了。领导和部下不是庸俗的人身附庸关系,这既是政治上的要求,也是思想上的要求。

(责编 / 傅建芬)

猜你喜欢

部下做学问做人
死钱与活钱
带人要同频,管人要共情
教师是做学问的
成功箴言
怕领导
图趣
做学问像爬山
做人要诚实
“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