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社强则农民富
——山西省长治市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之路

2017-02-08长治市农经局局长丁向东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7年9期
关键词:农合长治农经

长治市农经局局长 丁向东

合作社强则农民富
——山西省长治市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之路

长治市农经局局长 丁向东

2017年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10周年,山西省长治市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已趋于成熟,典型特征有“三最”:一是最早。1951年,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李顺达在平顺县西沟村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合作社。二是最多。至2017年6月底,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11277家,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三是最广。合作社不仅覆盖社会方方面面,而且吸纳贫困户达1.7万户。从全市合作社创新发展来看,合作社不仅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也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载体,合作社强则农民富,支持合作社发展就是支持农民、落实不忘初心。长治农民合作社要联合发展,形成社会化共享平台,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要以农合小镇为载体,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形成农合发展长治模式。

一、合作社发展“快、广、宽、全、强、准、好”

经过多年发展,长治市农民合作社在全省实现了“8个第一”:第一个成立市级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服务中心(1997年);第一个召开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现场会(2002年);第一个出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文件《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2004年);第一个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2004年);第一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2005年);第一个由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合作社,累计达到5060万元(从2006年开始);合作社发展数量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第一个成立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中心(2008年)。当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集中体现为“快、广、宽、全、强、准、好”七个方面。

发展速度“快”。2006年全市农民合作社为219家,2017年6月底达11277家,是2006年的51倍多。

辐射作用“广”。合作社范围覆盖了种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技术服务等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其中:种植业5059家,养殖业1871家,农产品销售62家,农产品加工31家,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179家,其他4075家。

合作领域“宽”。合作社服务内容从单一的交流、传播向技术、信息、销售等综合服务方向发展;合作范围由村内、乡内到跨乡镇、跨县(市、区)域发展。目前,全市有联合社37家,涉及合作社220家。

覆盖范围“全”。目前,全市所有乡镇普及了合作社,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9.7%,入社农户148795户,入社率18%,带动非成员农户数量219576户,占总农户数的27%,发展数量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带动能力“强”。通过合作经营,农民的农产品变为商品,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合作社成员收入明显提高。据统计,2016年合作社成员户均收入达2.57万元。

脱贫攻坚“准”。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合作社成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力军。截至2017年6月底,全市参与脱贫攻坚的合作社达到340家,受益贫困户达17519户、45721人。

合作效益“好”。近年来,一些承担示范项目建设的农民合作社,通过典型带动、项目拉动,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规模养殖比重、扩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多措并举提升规范运行水平

近年来,长治市按照农业部等9部门《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要求,多措并举,积极提升合作社规范运行水平。

示范创建,典型引导。一是示范创建。推进“358”示范社建设行动,组织开展示范社申报评定工作,实行示范社动态监测。2017年6月底,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社累计达1459家,其中国家级48家、省级238家、市级277家、县级896家。同时,为保证示范社整体发展水平,按照“信息公开、分级管理、淘汰落后、择优扶持”的原则,对不符合条件的示范社取消其称号,已累计取消不合格四级示范社414家。二是典型引导。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日,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联通10655888平台和《长治日报》专版,全面展示合作社风采。连续5年与《长治日报》联办“合作社风采”“创新农经管理 助力脱贫攻坚”栏目,每周报道一个典型合作社事迹,宣传合作社运营模式和合作经验,共报道合作社130家。

通力协作,大力扶持。合作社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投入有保障。市财政每年提供500万元扶持资金,帮助合作社开展生产经营与技术服务,补贴资金累计达5060万元。同时各县市区也加大了扶持力度。二是项目有倾斜。各职能部门在符合国家、省、市项目立项政策的前提下,对农业综合开发、农民培训、农技推广、扶贫开发、农产品开发等项目,重点向农民合作社倾斜,累计涉及项目单位1500家。三是工作有合力。由农经部门牵头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00余起。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强合作社理事长、会计、辅导员三类人才培训,市级每年举办1期—2期培训班,年培训人数300余人次。2016年,市、县、乡三级共培训40余期1万余人次,形成了分层分类培训体系。2016年11月18日,邀请中国农业大学邢春雨教授就如何做好“农民合作社+”,面对面给合作社理事长进行培训指导,让庄稼汉上了“研究生课”,起到了“借专家之智,谋发展方略”的良好效果。2017年3月24日,市委组织部、市农经局邀请浙江大学CRA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到长治市举办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公益巡讲,提升了合作社理事长品牌意识。

搭建平台,共享资源。一是提供展销平台。组织武乡县三里湾等合作社,多次到太原、驻马店、青岛等地参加展销活动。2016年12月25日-27日,组织7家合作社40多种产品参加“长治制造北京行”展销活动,签约达30万元,现场销售19.6万元,开启了长治市合作社产品抱团众创的新篇章。2016年7月19日,成功举办“TITM国家可追溯产业(长治)农合产品多边采购会”,会议采购合作协议成交额高达1亿元。二是完善“长治农民合作社信息网”和“长治市合作社微信交流平台”,搜集和发布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万余条,拓宽了农民信息共享的渠道。三是建立“智慧农经·长治”大数据平台。建立合作社、村集体和贫困户数据库,对全市资产收益扶贫动态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参与脱贫攻坚的合作社信息、吸纳贫困村和贫困户信息、财政资金以及小额信贷使用情况,实现市、县、乡三级及涉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

三、创新工作促进合作社提档升级

2017年,长治市主攻主打合作社这张王牌,以农民合作社提档升级为抓手,促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举办“首届长治农合发展博览周”,创新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本届博览周将采取“一会一展”形式。“一会”就是邀请国家省市相关部门领导、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国内外合作社代表、龙头企业代表等集聚长治市,召开中国长治农合发展高峰论坛,同时发布长治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出“农合小镇”,讲好长治故事,提炼长治模式,叫响长治品牌。“一展”就是建立特色农合品牌馆和创新农合品牌馆,精选国内外及长治市各县市区农民合作社,展出小米、醋、酒、核桃、中药材等特色农民合作社产品。会展后,“农合小镇”将成为永不落幕的特色农民合作社产品交易中心。

二是实施“十联百社”行动,建立合作社名录,提升合作社发展内生动力。“十联”,就是找准合作社的联合发展方向,重点从小米、中药材等传统特色单品类入手,聚合资源,握紧拳头,扶持10个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联合社。“百社”,就是从当前1万多家合作社中,精选100家左右示范社,进行培育壮大,在资金、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建立合作社名录,实行动态管理,推动全市合作社规范发展。

三是打造长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合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聘请浙江大学品牌研究团队,策划、设计、注册区域公用商标。利用2年—3年的时间,集中全市资源,打造一个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长治区域公用品牌,实行“母鸡带小鸡”“母子品牌”运作模式,带动各子品牌发展,走活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之路,让好产品对接高端市场、高端人群,让长治土产品卖上“黄金价”。

猜你喜欢

农合长治农经
“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嵌入式发展及其调适
——基于浙江的实践
浙农与嘉兴多市县农合联签署服务协议
浅谈基层农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长治:考察调研 绿色防控
长治药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聚力农合 扬帆起航浙江农合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开业典礼
当当鼓
《农经》杂志2018 征订函
《农经》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