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坊模式在儿科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017-02-02谭秋萍谭丽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工作坊儿科应急

谭秋萍,谭丽莉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扬州 225200

儿科是一个特殊科室,其特点为病情复杂、护理工作量大、患儿多、护理风险大等,护理专业性较强,因此,对护士的要求相对较高[1]。儿科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沟通技巧以及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近几年,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展,儿科急诊收治患儿数量呈增长趋势,随之年轻护理人员也相对增多,但是年轻护士自身的急救经验、护理知识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加强年轻护士的相关培训,是当前提高科室整体综合素质的关键,同时也关系到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医疗及抢救质量。以往传统的培训方法是集中讲课和单项技术操作练习效果并不理想,工作坊(workshop)教学模式是一种提高自我学习效率的方法,目前在各个领域中得以推行、广泛应用。鉴于此,2016年以来,该院对工龄在5年内的护士进行相关培训期间应用工作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30名在职工作的护理人员,均随机选自该院儿科2011—2016年,均为女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名,其中本科护士4名,专科护士11名,年龄为19~26 岁,平均年龄为(23.4±2.5)岁;对照组 15 名,其中本科护士4名,专科护士11名,年龄为21~28岁,平均年龄为(24.1±2.4)岁。两组均知情同意,主动加入研究,并且在文化程度、工龄、考核成绩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1)对照组教学安排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由护士长和带教教师负责讲解急救技术操作流程,护士在培训后,由教师示范并带领练习,最后考核。

(2)实验组成立急救技能培训工作坊小组,护理部负责培训教学组的开展,主要成员为科室内工作经验丰富且教学能力强的4名高年资主管护师、1名护士长,护士长担任工作坊项目主持人,拟定具体的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法,设定学习目标,规范考核方法。

培训内容:①积极学习急救护理理论知识、相应的抢救措施;②熟练掌握常用抢救药品的相关信息,如药物名称、作用机理、配伍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③加强学习各项抢救流程、应急预案,并加以反复练习;④该院儿科现有的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气囊、负压吸引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⑤重点掌握各项急救操作技术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内容,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新生儿窒息复苏、简易呼吸囊等;⑥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评估要点,及时发现遗产该情况,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处理;⑦急救配合能力,主要是指备好急救物品,确保抢救仪器运行完好,如何建立与医生良好的配合默契度等,促进抢救顺利完成;⑧学会灵活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技巧。

培训过程:通过观看急救模拟的视频,模拟演示、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开展培训内容,①主持人事先确定本次工作坊活动主题,加以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受培训护士了解到通过这次工作坊培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再具体安排工作坊的时间、地点、培训内容;②按照培训内容讲解相关知识;③根据以往临床抢救经验选取10例相对较难且属于重点的急救护理工作场境,加以结合急救护理活动内容,布置场景,实施模拟训练,各项操作技能有选择地贯穿于其中。工作坊教学组根据设置情景,模拟抢救过程。受培训护士观摩教学组的的应急演练流程,构建出自己进行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如有感觉疑惑的问题,请教工作坊老师帮助解答。低年资护士分组进行情景抢救模拟练习,感觉疑惑的问题由组员、教学组现场讨论指导。操作后采用自评与互评、护士长和护理培训老师进行点评和打分的形式。受训护士通过参与、体验、讨论,共同探讨抢救过程,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想,引发思考,最后由主持人进行培训总结,帮助成员学到的知识,使其明确自身在实际工作成存在的知识薄弱点以及日后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提升自己。

表 1 两组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比较[(±s),分]

表 1 两组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比较[(±s),分]

组别 抢救技术 急救理论 病情观察 团队协作 沟通交流对照组(n=15)实验组(n=15)tP 67.37±3.76 86.56±3.54 14.392 0.001 76.61±3.48 91.56±4.37 10.365 0.001 67.62±4.61 88.24±4.82 11.974 0.001 66.31±4.13 91.83±4.73 15.740 0.001 75.41±4.13 82.10±5.21 3.897 0.00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应急能力、急诊护理技能的变化情况。

判定标准:以医院自制的急救应急能力考核量表考察、评价护士的培训成果,如沟通交流、抢救技术、病情观察、急救理论、团队协作等5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各个项目均20分,每个项目由5个小项组成,根据分数可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得分分别是90~100分、80~89分、低于80分。针对低于80分者,应积极分析其具体原因,并要补考至合格[2]。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观察两组应急能力、急诊护理技能情况:培训后,实验组、对照组在抢救技术、急救理论、病情观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这5个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一般来说,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少、知识掌握不足等原因的存在,导致工作期间一旦遇到重症患者,便会出现紧张、不知所措等不良心理,加之应急护理能力的欠缺,极易出现护理缺陷,甚至发生护患纠纷。并且在实施抢救时,分不清轻、重、缓、急,通常是在医生指挥下被动工作,缺乏主动思考、主管判断等,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决定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争分夺秒的抢救现场,需要急救护士快速应对能力、与抢救人员间的默契配合、工作协调性[3]。因此,需要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急救素质的提高,不断锻炼其工作配合默契度,调整护理思路,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工作坊(Workshop)是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特点为实际操作、互动充分、启发思维等,是当前国际惯用的一种小班课教学组织形式。此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调动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自主性,重点培养学习者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掌握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此外,此模式更加注重真实性,核心环节是场景模拟演练,通过训练相关急救技巧、方法,把理论致使贯穿于具体情境操作的体验当中,促使护理人员在掌握一定程度理论知识基础上可以较好地把片段知识融合起来,能更好地把护理知识、临床急救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由此可见,此模式可以促进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的相结合,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尽快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并且能够进行评判性思维,培养其职业敏感性、思维敏捷性,可以预见性地准确判断病情进展,大大提高了护士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既注重过程又重视结果的学习方式[4]。经工作坊模式培训后,参加培训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运用场景模拟演练方式,使护理人员在模拟场景中获得心理体验,自觉地结合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操作能力水平,成功为日后临床实践奠定良好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抢救理论知识与技术、病情观察、治疗抢救、配合等方面的分数均较对照组高,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团队意识、职业素质等,一方面可以促使护士扎实掌握某项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工作坊是较好的学习方式,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值得临床护理教育人员借鉴。

[1]黄心茹,江桂素.层级培训模式在儿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68-69.

[2]江雅,王晓珍,李清.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在新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92-94.

[3]杨光伟.基于教学主题的工作坊研习模式在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9-12.

[4]Karimi H.Applying Nursing Process Education in Workshop Framework[J].Procedia-Social Behavioral Sciences,2011,29(10):561-566.

猜你喜欢

工作坊儿科应急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