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演唱体验中的“虚”与“实”

2017-01-30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头腔软腭喉头

朱 筱

(潍坊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浅议演唱体验中的“虚”与“实”

朱 筱

(潍坊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演唱中的虚实体验对把握演唱技巧、确立歌唱艺术审美方向具有重要作用,明确演唱中的“虚”与“实”,并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深刻理解虚实相生、虚实共进,才能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深化演唱技术技巧并达到良好的审美体验。

演唱;虚实相生;虚实共进

“虚”“实”的观念和范畴在我国文学诗词、书法、绘画、建筑中广泛体现,他们赋予了多种艺术形式鲜活的形象与耐人寻味的意境,正所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因为他们之间的相互成全,使我们的文化具有了独有的艺术魅力和长久的生命力。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更是贯穿着“虚”与“实”的种种对立与相成,不论是在演唱还是在教学中,让歌唱者把握好虚实的概念,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深刻体会他们之间的相辅相成并熟练运用,对声乐演唱水平的提升和情感的深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歌唱审美和演唱技巧的“虚”

演唱中的“虚”首先体现在声音在头脑中的概念,我们所说的圆润、明亮、通透、有张力的声音都是描述声音状态的“虚”的范畴,是我们对声音的一种“感觉”,歌唱者在张嘴发声之前,脑海中就已经预想好要发出声音的状态,包括音高、音色、位置、感情色彩等等,这些是每个人对声音的一种综合感觉和预知,它们都没有具象的形态,但就是这些要求和感觉引导我们向着发出怎样的声音去努力,意识在这里起到了统领发声器官的作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对好的声音的审美标准,它用抽象又具体的要求左右着歌唱者的训练方向。其次,每个人的精神气质、理解能力、艺术修养不同所赋予声音的色彩也会不同。而气质、能力、修养都是在人们长时间的生产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同样是没有具象的表现形态。我们平常所说的演唱者要具有“精、气、神”还有演员的修养与内力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始终贯穿于演唱始终,是形成个人所赋予的不同音乐形象和艺术体验的最关键要素。

演唱技巧方面的“虚”有脑后摘筋、吸着唱、上下贯通一气等。“脑后摘筋”的说法源于戏曲,就个人理解来看指的是声音通过软腭到达头腔引起头腔共鸣后传达出的声音,这还需以喉头位置的稳定、声带的良好闭合和对气息的有效阻挡为前提。在课堂上会经常跟学生说到脑后摘筋,是因为它更形象更有效地抓住了声音效果的精髓,一方面,“脑后”有助于学生通过意念的控制使声音通过软腭到达头腔,追求头腔共鸣;另一方面,“筋”给人以有弹性、有张力、好牵引的感觉,更贴切地形容出了好的声音的特质,让学生对声音的判断有了具象又抽象的感受。做到“脑后摘筋”发出的声音是集中、通透、有弹性、有潜质的声音,而不会是瘪、干涩、没有张力的白声。“吸着唱”是另一种“虚”,也是在演唱体验中的感受之一,我认为这是对“脑后摘筋”的补充说明,大学期间看过邹本初的《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其中有一句发声要领说的是“声音倒灌”,个人理解它一方面指的是在演唱过程中喉头不要往上提,而是要有往胸腔里灌得感觉,也可理解为是一种漏斗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就是这里说的“吸着唱”了,软腭抬、气息打到软腭到达头腔,与此同时有一种倒吸的感觉在软腭的地方体现,演唱者会感到鼻窦附近有凉丝丝的体验,在这种感受之下发出的声音也是通透轻松的,仿佛还有无限空间可以发挥。“上下贯通一气”也是我经常在课堂上说到的“虚”的一面,人体不像乐器,管道不是已经树立好的,也不是真正贯通一气的,但在演唱中要有贯通一气的假想体会,从下丹田到头腔甚至是头腔上方都要有贯通一体的意向,要即吸即唱,直接一些,感觉嘴巴就是长在丹田上的,同时这个无形管道的每一段都要附带上每一相应部位的共鸣,气柱打到肋骨上力量向四周延伸,一部分气息经过声带的阻挡到达软腭再经头腔共鸣发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要受其他无关力量的干扰,达到一定意义上的“贯通一气”。

二、承载“虚”的“实”

上面讲到歌唱中的“虚”,而诸多“虚”的实现都是以“实”为依托的,没有“实”的“虚”必然只是空谈和臆想。歌唱中的“实”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气息的支持,喉头的位置,声带的闭合,歌唱的共鸣,软腭的状态,大牙的松弛,咬字吐字等。发声首先要说气息,说到气息首先要说胸腹联合呼吸法,它是公认的最科学、协调、有效的歌唱呼吸方法,它由胸腔、肋骨、膈肌、腹肌、腰肌等共同参与完成歌唱的呼吸,共同协调为歌唱提供原始的动力。如果说气息是首要训练和解决的问题的话,那喉头位置便是解决发声问题最关键的要素,安放稳定好喉头是发出正确、立体、有美感声音的前提,喉头不稳或者提喉严重,声音会挤、卡,没有稳定性和弹性,无美感可言,同时,安放喉咙应在气息的支持下共同完成。声带闭合也是我经常在课堂上跟学生强调的问题,声带闭合不紧,对气息阻挡不够甚至基本不阻挡,必然会漏气甚至发不出声音,在训练中要力求做到不浪费一点气息量,根据音高相应调整声带和气息的对抗力度,做到事半功倍。歌唱的共鸣有美化、扩大声音的作用,通过调整相应频段所需“肉质音箱”的兴奋程度和张力,达到想要的共鸣效果,否则只有声带振动的声音是很难传得远的。演唱时要求软腭形成圆拱形,其实是为了声音能更好的通过鼻窦、上口盖到达头腔引起共鸣,对高音的美化扩音具有重要作用,大牙松弛也是为了留有充分的口腔共鸣,同时能更好地参与完成抬软腭、咬字和行腔的过程。咬字吐字也是由齿、唇、舌、喉、上腭等器官共同协调完成的。这些都是歌唱中的“实”,在这些实中处处渗透着“虚”的审美标准、导向以及意念的驱动。

三、小结

看过了声乐演唱中审美和技巧的“虚”以及承载虚的“实”使我们更深入体会到演唱中的“虚”“实”贯穿始终、相互依存,不论审美标准还是演唱技巧都是虚实并进的,技巧完善了才能将审美趋向、内在感悟以及个体气质不受约束地呈现出来。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深入理解虚实相生的涵义,力求达到虚实完美结合的境界,是我们声乐美的最高追求。

[1] 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08).

[2]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08).

[3]余笃刚,蔡远鸿.声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05).

朱筱(1987—),女,籍贯山东莱芜,潍坊学院助教,声乐演唱与教学理论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头腔软腭喉头
犬软腭过长矫正术初探
Sommerlad-Furlow 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软腭长度变化的研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护理风险措施的效果和价值分析
汉藏语言软腭擦音的主要来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软腭形态的动态磁共振研究
头腔共鸣在声乐演唱技能中的意义探讨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声乐教学之歌唱着力支点
浅谈喉头在歌唱中的作用
头腔共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