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容小觑的古代“乐舞”

2017-01-30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乐舞礼乐贵族

蔺 黎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不容小觑的古代“乐舞”

蔺 黎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礼乐文化是我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基,乐舞又是我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中出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音乐载体。远古时期原始的巫术乐舞礼乐文化,发展为周代服务于政治的乐舞礼乐文化,它的发展轨迹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更迭,政治的演变;足见其不容小觑的历史背景及政治意义,也记录了礼乐文化发展最初的线索,为后人研究我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可考的历史依据。

礼乐文化;不容小觑 ;古代乐舞

我国古代就有六艺之说,礼、乐、射、御、书、数。礼为尊,乐其次;礼主外,乐掌内;礼显敬,乐示亲;礼定异,乐为同。礼乐制度就是很好的见证。六艺之中礼居第一,足见它的地位,但古之“乐”也同样不容小觑。在远古及周初,将音乐、舞蹈、诗歌、三种形式结合在一起,称为“乐”,也称“乐舞”。乐之所以被古人重视,就在于它晓政治,通军事,喜丧不可缺,宴饮不可少。《礼记》中有“礼节民心,乐和民声”的记载,把“礼”和“乐”并立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其重要性。

一、我国古代乐舞出现的时代背景

远古时期,人们为了满足最简单的衣食住行,过着一同狩猎、一同劳作的原始部落生活,无等级之分,经历了三皇五帝,尧、舜、禹禅让时期。随着部落时期贫富差距的产生,逐渐出现阶级,礼就是阶级分化的象征。

从启建立夏经历商、西周、东周的春秋时期进入封建社会。在商代,音乐在贵族之间开始兴盛,巫术乐舞礼乐成为祭祀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乐也被升华为一种特殊待遇。

在周王朝,一是为了巩固统治,从礼巩固阶级分化,控制人的思想和舆论;其次是借前车之鉴,吸取商灭亡的教训,提倡“节乐”,反对过度“淫乐”。礼乐制度在周朝被用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贵族们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具体到衣、食、住、行;亲人去世,不同等级的贵族称呼都不能使用一种说法;天子称“驾崩”、诸侯称“薨”、卿大夫称“卒”、士称“不禄”、平民奴隶称“去世”。 长幼尊卑要有明显的区别;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宾礼(朝觐,互聘)、军礼(行军,出征)、吉礼(祭礼)、嘉礼(婚宴,加冠)、凶礼(丧礼)等仪制,使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贵贱分明,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的礼事讲究严格、分工明确。有朝礼、大搜礼、乡射礼、籍礼、聘礼、冠礼、祭礼、婚礼丧礼、乡饮酒礼、祭礼等等。朝礼彰显了尊重国君的权利和地位;大搜礼起着检阅兵力、整编军队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具有军事演习和军事检阅的性质;乡射礼具有以乡为单位的军事学习和军事训练的性质;籍礼是用来监督平民百姓在籍田上从事的无偿集体劳动,以维护称为籍的办法;聘礼是用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冠礼是用来巩固贵族成员间的关系和维护贵族的利益,授予成年贵族种种特权;婚礼和丧礼在于维护族权和宗法制度;乡饮酒礼是用来维护一乡之内贵族的统治秩序和宗法的制度;祭礼是用来维护神权和尊重族权,祭祀天地和祖先。

到春秋末期,诸侯、卿大夫为扩张势力,夺取国君权利,僭越天子之礼,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礼乐制度逐渐走向解体。

二、我国古代乐舞的发展轨迹

在远古时期,乐舞是这一时期的最主要形式。主要作品有《云门》、《咸池》、《箫韶》。音乐用来祭祀天地山川或图腾。考古学家在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发现了距今约5000余年,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盆内壁有三组舞蹈者,每组五人,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舞者头上有下垂的发辫,身边拖一小尾巴,可能是扮演鸟兽的装饰物,这个出土文物印证了古籍记载的古乐舞情景。

至周代,礼乐制度形成,盛行六代乐舞——当时六个帝王时代的大型乐舞。分别是:黄帝时代的《云门》;尧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大濩》;周代的《大武》。《云门》是歌颂黄帝功德,祭祀天神的乐舞;《咸池》是歌颂尧帝功德,祭祀地神的乐舞;《韶》是歌颂舜帝功德,祭祀山川大地、日月星辰,“击石拊石,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的舞蹈场面,得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尽善”,“尽美”的赞誉;《大夏》是歌颂禹治水功绩的,祭祀大地山川的乐舞;《大濩》歌颂商汤武功的乐舞,表现战争、厮杀、格斗的乐舞,多用于祭祀先祖;《大武》是歌颂武王伐纣,祭祀先祖的乐舞。前三个是原始社会的乐舞,后三个是已进入奴隶社会,音乐开始成为帝王歌功颂德工具的乐舞。艺术特点:从音乐发展来看,创作由幻想性逐渐发展为现实性。从表演形式上看,艺术水平逐渐提高,后期有了服装、道具、化妆。音乐风格古朴、粗犷。这一时期还有小乐舞,包括:帗舞、羽舞(羽毛舞)、皇舞(五彩羽毛舞)、旄舞(牛尾舞)、干舞(盾牌舞)、人舞(长袖舞)。宗教性乐舞有天旱求雨时的《雩舞》、驱除瘟疫时用的《傩舞》。

先秦时期的乐舞经历了变迁和发展,为统治阶级所使用,在为帝王歌功颂德和祭祀的同时,也促进了这一体裁以及其它音乐形式的发展。

三、我国古代乐舞对后世的影响

我国古代乐舞的发展,产生于远古时期的图腾巫术祭祀礼乐文化;发展于夏商,将乐作为王室贵族享乐的工具,最终荒淫无度导致灭亡;定型于周代,严格地执行礼乐制度,礼乐治国,规定了不同阶层严格的用乐制度,巩固阶级分化的同时,采取“节乐”措施。详细分工用乐制度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为歌舞伎时期汉代的相和大曲、唐大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乐师乐工,音乐理论也获得飞速发展,为后世音乐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历史依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李纯一.先秦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林琳.图说中国乐舞艺术[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4]张金保.中国的古代乐舞[M].南京: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5]朱绍侯.中国古代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蔺黎(1979—) ,女,籍贯:山西,学历: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扬琴表演艺术与教学研究,音乐理论。

猜你喜欢

乐舞礼乐贵族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龟兹乐舞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贵族
北宋对党项贵族的赗赙之礼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