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我国工业4.0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战略*

2017-01-30尚会永张成岗

教学与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工业体系生产

尚会永,张成岗,刘 峰



实现我国工业4.0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战略*

尚会永,张成岗,刘 峰

工业4.0;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战略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的下行压力及对未来制造业领导权的争夺引发了世界各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激烈竞争,以将社会生产体系中的人、资源、产品整合在一起实现生产的网联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工业4.0计划最为引人瞩目。工业4.0的发展必将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和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的重构,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和个人自主劳动的更有效结合:中小企业的崛起和分化速度更快,核心企业和边缘企业转换更加频繁,按照企业所处的产业链的位置和按照岗位级别建立的等级制分工体系将让位于更加平等的网络化分工体系。工业4.0的发展也必将带来社会管理体系的变化,要求政府的公共管理体系和工业4.0的社会化生产体系相匹配,因此也需要政府更加重视发挥体制内企业家精神,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肇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对于未来制造业制高点的争夺,美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国内制造业的再工业化,德国于2013年出台了被称为“德国工业4.0”的制造业发展规划,而中国于2015年推出了被视为中国版工业4.0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从各国对工业4.0的认识来看,工业4.0主要是指将现代通信技术和智能机器、存储系统、生产设施相结合,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生产。工业4.0 是“通过技术实现了实体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的相互融合,反映了人机关系的深刻变革,反映了网络化和社会化组织模式的应用”,[1]工业4.0在融合更多的要素资源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的同时,也将促进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再平衡,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工业4.0所代表的技术进步必将引起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一部分中小企业因能够适时融入工业4.0所代表的现代化生产体系而获得发展,那些与这一趋势相悖离的企业将被边缘化或惨遭市场淘汰;而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工业4.0所代表的制造业对劳动者的需求结构也将发生改变,特别是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对于我国来说,作为一个制造业的大国,低端制造业仍占有较大的比重,我国“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 747万人”,[2]低端制造业及其中小企业在吸收城乡居民就业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如此快速的、大规模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经济问题,而且还是牵涉到大量人员就业的政治问题。因此,深入了解工业4.0的发展逻辑及趋势,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当前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一、互联网、3D等数字技术重构生产体系

著名经济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钱德勒认为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美国的制造业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企业管理结构的变化。[3]而从当前来看,网络等信息技术所引发的生产体系的变化更为深刻和持久,也必将引发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的重构。

1.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一般来讲,政府机构和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出于管理的需要,往往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产业划分。最为常见的就是按照产品的形态和在历史上出现的顺序依次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大类,然后再进行子类目录的划分。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新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商业运行的逻辑,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链不断重新聚合,价值增值的环节悄然发生改变。“技术进步导致了行业间的互相渗透、融合和行业边界模糊”,[4]原有的各个产业的分工结构和链接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产品的形态和价值增值环节按照现有标准已很难归类,基于经济发展、产业调控、税收为目标,按照产品形态所进行的划分方法已很难满足管理的需要。以3D打印为例,3D打印机可以打印不同种类的产品:食品、塑料及金属制品,甚至一些活体器官等,这些产品往往分属于三个不同的产业;而打印方案的设计、打印设备的归属以及打印机器的操作可能会来自于不同地区的组织或个人。

2.核心企业和边缘企业之间的转换更加频繁。

从当前生产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来看,一部分企业处于支配地位和价值链上游,他们能够对价值链中的其他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能够在价值分配中处于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对于被动接受价值链核心企业的指令和价格进行生产的企业则是尽力往价值链的上游攀登。可以说,现有的制造业体系的主流还是一种等级制的架构,各个企业并不是按照价值创造的数量分割利润。但是,随着工业4.0的推进,企业之间由于人员优势、技术优势、地理位置所造成的产业链中的位势差异及其等级制生产体系将最终让位于网络化、扁平化、生态化的生产体系,网络体系中企业之间链接的范围和内容都有了极大的扩展,即使是一个中小企业也具备和多个顶级的跨国公司形成业务合作的可能,并在与不同价值理念和发展方向的跨国公司的业务合作中提升能力,逐渐树立在某些单一产品上的竞争优势,甚至能够实现和产业链顶端企业的“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销售”[5]的深度合作。等级制的生产结构转化为网络化、生态化的生产结构,任何企业都变成网络化生产体系的一个节点。从某个时点看,只存在着核心企业和边缘企业,而由于资源流动的速度和范围的变化,核心企业和边缘企业之间的转换更加频繁,由于企业发展对网络的依赖,企业扶助网络体系中的利益相关者将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3.消费者自主生产将成为一种时尚。

早期的工业化所对应的是大规模、批量化的生产,通过减少产品的品种和提升单一产品的生产数量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比如,以生产“T型车”为代表的福特制就是这一理念的集大成者,采用福特制的企业所获得的效率优势又能够给企业员工带来较高的收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是,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强,企业具备了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不少企业具备了实行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生产模式。目前,随着工业4.0的发展,借助于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新的商业模式,生产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加以满足。工业4.0的“智能工厂使个体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意味着即使是生产一次性的产品也能获利” 。[6]而且,借助于发达的信息系统,消费者有可能参与到生产的具体过程中来。可以预见,消费者不久就可以通过移动信息终端操作远程的机器从事个性化的生产。比如,3D打印技术的成熟,消费者已经能够将个人的设计通过3D打印机器加以实现。这一趋势及其商业模式必将使消费者更多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来。正如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中所提到的,借助于先进的激光烧结技术,用户可以将他们的设计通过互联网传送到终端设备上制造出来,这将产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7]

二、工业4.0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根据《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工业4.0“意味着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可能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 ,[6]并通过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将更多的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纳入一个整体。由于企业之间的分工深化并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生产网络,小型的生产组织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在生态体系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1.中小企业生存领域不断拓宽。

从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看,中小企业的总体数量不断增多,随着工业4.0的推进,中小企业数量增加的逻辑更有可能得以增强。一是社会发展对知识及服务类产品需求增多,此类产品的生产的最优规模一般为中小企业。以汽车产业为例,一辆汽车所集成的软硬件的总体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和信息服务方面将集中更多的中小企业的产品。二是社会分工深度的增加,围绕产业链分工更加细化,原先单一企业所做的产品将由多个企业来完成,这将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市场机会。三是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横向转移不断加快,新的产品不断跨越国界刺激了当地中小企业模仿、利用,也会促进大量中小企业的生成。再以汽车产业为例,汽车产业逐渐由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自2009年起就成为世界上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而汽车产业更是成为中国第二大支柱产业,其中诞生了数十万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说,在未来工业4.0庞大的生产体系中,借助于工业4.0所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中小企业能够应用那些在当今的许可和商业模式下无力负担的服务与软件系统”,[6]中小企业有了更强和更广泛的适应性。

2.中小企业成长、分化的速度加快。

一般而言,无论是大到汽车、轮船等大件商品,还是小到其中一个零部件,从企业数量上看,市场竞争的结果大体上是要经历一个生产企业的数量持续增加而在到达顶点以后再不断减少的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倒U形的轨迹,这是生产集中的一般趋势。比如,经过上百年经济周期的反复的洗礼和一轮一轮的并购,目前美国较大的整车企业仅剩福特、通用及克莱斯勒三家,而德国的较大整车企业也仅剩大众、奔驰、宝马数家,这些都可以视为生产集中的范例。在工业4.0的生产体系中,因为生产的高度自动化,在质量、价格等权利和义务确定以后,不同企业的产品不再是经过复杂的交易和物流系统层层转移到下一个企业及下一道工序,而是相关联的企业在信息、生产和物流系统的高度对接。那些能够更好、更快地嵌入到自动化生产网络的企业能够聚集社会资本,不断相互反馈、自我增强;相反,不能够通过网络有效聚集社会资源的企业将得不到资源的补充而加速消亡。可以说,工业4.0强调的重心不再是单个企业的规模,而是强调个人、企业与整个社会网络之间链接的广度和深度。中小企业将在社会化大生产网络中快速分化,或因社会资本的集聚而迅速膨胀,或因社会资本的加速抽离而消亡。

3.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从我国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中小企业所汇聚的创新力量推动了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各类劳动力的蓄水池,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中小企业以聚沙成塔的方式在纳税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小企业能够承接大企业外包的业务,帮助大企业降低成本等。可以说,中小企业比较活跃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弹性、活力要远高于大企业所主导的地区。随着工业4.0的推进,新的产业不断涌现,已有的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将不断地延展、交叉及重新划分,社会化大生产在吸纳中小企业的能力方面将得以提升,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化大生产之中,中小企业将不再是被装在袋子里相互无关的“马铃薯”,而是变成整个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衡量某个中小企业的价值不再仅依据单个企业的规模,而是强调企业所处的网络的价值及企业在网络中的地位。可以预见的是,中小企业更能满足劳动者对自主劳动和个性解放的终极追求,并在不断满足这种追求中实现生产能力的飞跃。工业4.0也正是实现人的自主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相结合的探索,随着工业4.0蓝图的逐步实现,中小企业的社会作用将更加凸显。

三、公共管理部门如何应对 工业4.0所带来的挑战

工业4.0的深入发展不仅表现为生产力方面的变化,而且会带来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变化,客观上要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方面要能够和工业4.0的发展节奏相协调。此外,我们还必须加以关注的是,如何平衡创新和共享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工业4.0的推广、应用所产生的丰裕的社会发展成果能够为全民所共享,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并增强发展的后劲。

1.大力弘扬体制内企业家精神,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从目前主流的管理体制和结构来看,大多数组织机构都建立了严密的等级制的管理体系。从企业的实践来看,等级制管理体系建立于大批量、流水线制造体系之上,存在着传导流程节点多、时间耗费长的特点,但是这种管理体系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是应对信息量较小、对信息处理的耗费时间不敏感的生产体系的管理方法。可以说,对于所有采用等级制管理体系的机构来说,其特点具有一般性。目前,由于生产能力的飞跃,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即使是一个中小企业,也要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生产需求。而随着工业4.0生产体系的逐步确立和完善,消费者零星的个性化需求将得到更大的满足,甚至是消费者深度参与到生产体系中来。因此,随着工业4.0的推广和实践,需要有一些重要的法律、制度保障企业之间无缝化的生产链接,以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能够顺畅地履行,这就需要公共管理部门能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可以说,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企业的直接成本和隐形成本,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工业4.0建设的速度。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不仅适用于企业,而且也应该包括各级公共管理部门,要求其充分发扬企业家精神:一方面尽快清除与当前生产和生活不相容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是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的管理结构以提高服务的效率,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

2.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推动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

由于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企业所获得的资本、技术、市场、劳动力等各种要素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将更加虚拟化、国际化,主动在国际市场上整合所需要的要素资源、融入国际生产体系不仅仅是大企业的需要,而且也成为中小企业的客观诉求,但是满足这种诉求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帮助中小企业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和资源分布,能够以较小的代价达到这些目标。美国等发达国家尽管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会出现不平衡的发展,但是发达的服务业并没有对制造业形成挤出效应,而美国推进制造业的回归也并非以削弱服务业的发展为代价,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一种相互支撑的关系。当前,生产服务业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障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为此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溢价才得以达成交易。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需要做好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权力和生产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市场权利方面的平衡与协调,既需要防止出现政府公共管理的权力侵蚀生产服务业企业的市场权利、各种对于市场正常经营活动的不当干涉等等;也要防止生产服务业企业滥用市场影响力而影响到国家的利益,以及其他企业正当发展的权利。

3.大力降低中小企业的生存成本,增加企业的创新资源。

本轮危机中一些特大型的钢铁、煤炭企业及银行机构先后陷入困境的实践证明:垄断不是竞争力,垄断企业是以削弱其所处的价值链和微观生态体系的活力为代价换取短期的发展,其最终结果却是阻碍了自身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垄断性的特大型企业要为社会及其他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其也只有在关联企业的健康成长中才能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比如汽车产业中大部分整车企业都在主动帮助零部件供应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丰田公司甚至主动帮助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企业获得约8%的利润水平以保证相关各方有能力实现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销售。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用地贵、人工贵、税收负担重等诸多困难,这些成本的根源则在于货币超发和土地财政等税收制度设计,以及一些特大型企业转嫁给中小企业的成本。从发展趋势来看,大量的中小企业点点滴滴的创新不断产生代表未来趋势的大企业,同时大企业又是汇聚中小企业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对接市场的主要窗口;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重要支撑,而大企业又是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因此,践行工业4.0理念就需要政府和大企业关注生产系统的健康与活力,主动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生存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甚至能够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发挥利润的倍乘效应,助力中小企业聚集创新的资源。

总之,工业4.0是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助于加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智能化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从而不断推动产业的升级和经济体系的重构。从我国来看,尽管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但是日渐深入、全球互联的生产体系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快速学习和改善的机会,我国企业能够通过融入全球产业链学习西方的技术、工艺及管理经验,能够利用互联网方便地获取前沿的资讯和信息,同时也能够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加速在工艺、管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数据积累。此外,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积累的雄厚的社会资本、较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储备、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相对优势等都是“中国制造”崛起和领航的有利条件。可以说,工业4.0或许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如果我们能够结合中国已有的经济、科技、产业基础,并且善用工业4.0所带来的新的技术机遇,我国制造业和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甚至能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不得不加以关注的是:工业4.0是技术进步所带动的生产领域的革命,未来智能化机器、设备的广泛、深入的应用必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并将大量的劳动者从生产线上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繁重的、重复性的生产劳动将由智能化的机器来承担。但是,如果以工业4.0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偏离了以劳动者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生产性质,则很容易发生劳动者的大量失业问题,失业的劳动者不但不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反而为社会发展所抛弃。因此,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更应该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汲取营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技术进步、劳动者的发展、社会变革进行整体性思考,使工业的4.0与人文发展、社会治理相互匹配,使“中国制造”能够在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大环境中不断崛起,提升产品品质和全球竞争力,从而使“中国制造”能够有力地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裴长洪,于燕.德国“工业4.0与中德制造业合作新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4,(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4/t20160428_1349713.html.

[3] 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詹姆斯·W·科塔达编. 信息改变了美国: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M].万岩,邱艳娟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4] 毛蕴诗, 蓝定.技术进步与行业边界模糊——企业战略反应与政府相关政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 尚会永,董晓松.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N].光明日报(理论版),2015-09-09.

[6] 工业4.0工作组,德国联盟教育研究部.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上)[J]. MT机械工程导报,2013,(7-9). http://www.doc88.com/p-7985488604781.html.

[7]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摘编)[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4,(3).

[责任编辑 陈翔云]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Progress of Industry 4.0

Shang Huiyong1, Zhang Chenggang2,Liu Feng3

(1.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2.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3.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Industry 4.0;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leadership of the futur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led to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since 2008.The most eye-catching competition is that the Industry 4.0 plan will integrate the human resource,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product in the social production system, which will realize the networking and intelligentization in the prod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4.0 will bring about the leap of productivit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social production system. The ris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ill become faster, the conversion of the core enterprises and the enterprise at the edge will be more frequ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dustry 4.0 in China,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pirit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号:11BJL026)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我国中小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路径、机制及案例研究”(项目号:2017JJ004)的成果之一。

尚会永,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100089);张成岗,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北京100084);刘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1)。

猜你喜欢

工业体系生产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工业人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