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高专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2017-01-29马金萍

黄河之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变声期歌唱声乐

马金萍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307)

关于幼高专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马金萍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307)

本文对当前幼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各个不同学制和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条件、生理特点和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以促进声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初中起点;声乐课;声音条件;变声期

当前,各地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使得各高校(非师范类)、各职业学院纷纷加入到了幼儿教师的培养大军中来。由于常年参加各个学校的招生面试,也是基于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对各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不同起点的学生,特别是对幼高专不同学制和学段的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分析

当前,幼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分为初中起点(3+2)(3+4),高中起点(专科)两个层次。

首先,初中起点学生分为专科(3+2)和本科(3+4)两个学段。从学习能力上来说,后者入学分数比前者高,这表明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自我控制力普遍比前者强;而就声乐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方面则前者比后者积极;就音乐素质来讲两种班制的情况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听觉、节奏感、旋律感和音乐记忆力等等在班级当中所占比例区别不大。每个班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对音乐感兴趣,这部分学生的音乐听觉、节奏感、旋律感、音乐记忆力等都很好,其中大部分是在小学、初中学过声乐、舞蹈、乐器的;另外四分之二的学生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效果好,这部分学生潜在的音乐能力就可能被激发出来,如果教学效果不好,这部分学生有可能永远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这里也分几种情况:一部分学生是天生唱歌跑调,听觉差、抓不住音高,时间长了,对自己的演唱能力失去了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是性格内向、羞怯,不敢表现自己,不敢当众演唱,久而久之失去了对歌唱的兴趣。这部分学生经过训练是可以掌握歌唱技能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已。

高中起点(专科)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音乐课教学内容是音乐欣赏课,属于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而且大部分被语、数、外课的老师占用。因此,高起专教学班的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前面说的初中起点的学生的区别并不大。

二、对各个年龄段的声音特点的分析

(一)生理特点

初中起点的学生们的声音条件特征:这部分学生入学年龄在15、16岁,一部分学生的声音仍处在变声期或者变声后期。变声期是嗓音在青春期由童声向成人声音变化的一个过程。整个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初期、变声期、变声后期。

从年龄上看,男女生变声的年龄并不一致。一般来说,发育的早,变声期也来得早。女生大约在13—15岁之间,平均比男生提前一年进入变声期,过程较男生短,症状并不明显。男生变声期平均在14—16岁,整个变声期过程时间较长,多数症状较明显。变声期的完成,女生最迟约到16岁左右,男生则要到18岁变声期才趋向完成。变声期之后男生的声音通常会比变声期前低一个八度,音域扩大,音色宏厚。变声期之后女生的音域虽然也变宽,音色丰满,但音高上却无显著的变化。

入学之初,男生的声音已经变成成人的带有胸腔共鸣的男声,但是他们的歌唱习惯却仍然停留在童声状态没有改变,这是因为男生在变声期前声带小而薄的缘故,语言和歌唱都是使用近似假声的童声发声。所以,学生们刚刚进入声乐课堂是很不适应、很难受,他们的声带总是在打架。而这时的女生在生理上没有男生变化大,但是发声时就像踩在棉花垛上使不上劲。

(二)心理特点

学前教育的特点是女生多,男生少。在每一个教学班里,百分之九十多是女同学,而男生只占不到百分之十的比例。这些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自主意识较童年时期增强,易于冲动并富于幻想,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以及理想与现实、爱好与学业、感情与理智、自尊和自卑的冲突与矛盾,等等。总的来说青春期男女的心理特点是情绪多变。

(三)高中起点的声音特征

这部分学生入学年龄在18岁左右,从生理上讲,他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已经进入了成熟稳定期,已经完全是成年人的身体状态。但由于他们高中阶段学业紧张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对于用来歌唱的重要器官——声带,没有进行过有意识的锻炼,这时候的声带仍然只是用来说话,而人们平时说话只用中声区,气息也用得较浅。即使是唱歌也只是唱一些流行歌,不是小声哼唱,就是大声喊叫,绝不是科学的用声音进行歌唱。所以,即便是这些学生们生理成熟,具备了成人声带,但他们在声乐知识和技术上仍然是白纸一张。当然,在进行声乐训练时要同初中起点的学生区别对待,可以加大训练的力度和延长训练的时间。

在心理层面上,经过高考的磨砺,又年长三岁,他们的心智较初中起点的学生已经相当成熟。他们少了些冲动,少了些情绪化;多了些忍耐,多了些理智。所以,在声乐课堂上他们更加内敛、克制,与老师的互动不如初中起点的学生积极,但是他们也更加认真、配合。只要教师们方法得当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三、如何提高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需要。是每一位教师都在追求的最终目的。这是一个科学理论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那么,如何提高这一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呢?

(一)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扎实、要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做支撑,语言表达要准确,教学组织能力要强。他们必须要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敬畏感、使命感,同时还要始终保持对这一职业的新鲜感和激情。

其次是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仔细观察学生的情况,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做出策略调整,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

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情感要充沛,要有感染力,同时语言要幽默,教学手段要灵活。

第四教师要多多的激励和表扬。作为一名声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抓住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的给予鼓励表扬,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和课堂训练

1.学情分析:基于前面分析的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一年级学生总有一小部分同学自认为自己的声音很难听,怪声怪气,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声带发出一种自己很不习惯的,但老师认为是对的声音。还有一部分学生出不来声音,音量小,这是因为他们的肺活量小,跟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只要加强体育锻炼,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认真学习,掌握好了歌唱共鸣的要领,音量就会加大。再有一部分同学不好意思唱,看到老师的范唱,他们会惊讶怎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他们羞涩、胆怯,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们就会习以为常了。第四种现象是对生理知识的懵懂认识。虽然现在的中小学都有生理知识这门课,但基本上都停留在背相关术语,或者初步了解的层面。而声乐课则要求他们不仅知道横膈膜,喉头,声带,肺和气管的准确位置,还要求他们明白各个器官之间在歌唱时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更要求他们能够控制各个歌唱器官协调运动。这就要求我们的声乐老师要耐心的、准确的、细致的、通俗的讲解发声的原理。

经过一年声乐专业训练的二年级学生,上声乐课已经没有了好奇、没有羞涩和胆怯,逐渐的能够放开声音,多了些许的大方和自信。他们已经能够较流畅地演唱一些音域不宽、结构规整、节奏稳定的歌曲了。老师的注意力也可以从心理引导逐渐的多放在技术练习上了。

到了三年级,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术,能够演唱有一定难度的声乐作品了,演唱时有了一定的表现力。对于声乐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步骤也非常熟悉了,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像朋友一样放松。老师的教学重点可以放在歌曲的音乐形象的塑造上了。

四年级基础课结束,开始分专业方向了,学前教育进入下一个阶段。

2.课堂训练:(1)练声曲的选择。练声曲是一种技术性的常规训练曲,其作用就是使歌者通过发声练习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歌曲的表现力,也就是说练好发声是唱好歌曲的前提。前者是因为后者而存在的,前者是必须,后者是必然;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而言,练声是机械的、枯燥的、千篇一律的。因此,大部分初学者都不喜欢练声,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应付,特别是这种声乐大课。教师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让学生们认识到练声的重要性。

那么,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该怎样选择练声曲呢?首先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高的位置”“深的气息”“丰满的共鸣”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发声练习来实现的。A、深沉而有控制地呼吸:缓呼缓吸练习、快呼快吸练习、快吸慢呼练习。这个练习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是要天天练习的,一句经典的语言“学会了呼吸,就学会了歌唱”,可见气息练习的重要性。B、连音练习:歌曲当中的抒情性、旋律流畅性,都是靠连音练习来获得的。C、跳音练习:是通过对横膈膜的弹跳训练,可以获得轻快、灵活、跳跃的声音,用来表现歌曲当中快乐、俏皮、轻松的形象。D、拓展音域练习等等。这些练声曲还要用不同的母音做替换练习。具体练习要看教师的训练习惯,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进行选择。

一年级时,练声曲可以选择三度到五度之间的级进练习,主要是对气息的体会和声音位置的认识。二年级可以将练习难度提高到五度和八度的连音、跳音练习,练声曲的范围广了,选择也可以灵活、多样性。到了三年级,练声曲要在之前的基础上选择更多的大跳音程练习,以达到拓宽音域的目的。

(2)曲目的选择。声乐课最终目的是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能用美妙的声音演唱不同形象的歌曲。但并不是等到声音训练成熟了,再开始训练歌曲演唱,再教学生如何表达歌曲的情感,如何处理歌曲的强、弱、连贯、歌唱性、和如何咬字、吐字,以及怎样表现一首歌曲的快乐、忧愁、抒情、歌颂、辉煌等等。经过声乐教师们多年的声乐教学探讨,那样是行不通的。只有声音训练和歌曲演唱处理同时进行,才是科学有效的声乐教学。有经验的声乐教师都有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设想和方法。但教学原则是一定的。

那么如何根据不同年级循序渐进的选择歌曲,这应该是一个科学的、规律的,而且在不断探索中的问题。下面要谈的就是作者多年积累后,又不断总结并加以改进的行之有效的结果。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曲目要选择结构规整、节奏稳定、没有大跳音程,音域一般要在十一、二度以内,歌曲的韵辙不要复杂。如:《送别》、《花非花》、《龙的传人》等等。二年级时,学生的视唱水平有了提高,也有了一定的歌唱技术,所选择的歌曲的音域就要宽一些了,节奏型可以复杂一些,要逐渐的加入切分音、附点音符、各种装饰音等等,要有一些大跳音程,歌曲的情感要有所起伏。例如:《借月光再看看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祖国》、《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三年级是可以选择一些大型的作品,作品的风格型可以强一些,可以学习一些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例如:《大森林的早晨》、《我爱你中国》、《风萧瑟》等。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和学生的声音条件来进行调整。

声乐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学生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要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要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的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发挥学生最大的能动性。

最后要说的是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个好的演员、好的导演、好的编剧加一个好的心理医生。■

[1] 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2] 徐青茹,崔春荣.声乐教程[M].山东文艺出版社,1994.

马金萍(1962-),女,甘肃玉门人,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变声期歌唱声乐
变声期学生合唱水平的提升方法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青少年变声期怎样保护嗓子?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