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

2017-01-28王敏杰金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27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药理学讲授

王敏杰 金蓉

·教育实践·

“对分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

王敏杰 金蓉

课堂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推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广大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如自主课堂、案例教学、PBL教学等。然而,这些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仍有一定的局限,很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效果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结合案列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更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对分课堂;药理学;教学改革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也是一门桥梁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1]。药理学课程在医学生的教育体系中作为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与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息息相关[2]。其课堂教学效果将直接决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近年来,涌现出众多的药理学教学改革方法,如案例教学法[3]、情景教学法[4]、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PBL)[5]、病例教学法[6]、基于课堂的教学法[7]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法[8]等。然而,药理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看电脑、不认真听课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因此,对药理学课堂教学改革仍需进行创新性的探索。

“对分课堂”是由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9]。“对分课堂”在全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中、以及部分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已有应用,并且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报道仍然较少,本文作者在学校教学改革立项的资助下,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理学课堂教学初探,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发现对分课堂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在药理学教学中进行尝试和推广。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介绍

“对分课堂”是张学新根据国内大学课堂的现状、基于心理学规律提出的课堂改革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突出课堂讨论过程。实质上,它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对讲授内容吸收后,有备而来的参与讨论[10]。

“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3个步骤,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 、内化吸收(Assimilation) 和讨论(Discussion),也称为PAD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无需大量投入,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课程改革,值得尝试。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11]。

2 “对分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

2.1 课前准备

2.1.1 课程规划 药理学课程多为大班授课,学生众多,教学内容紧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大班操作。因此,应选择小班授课班级,人数在40人左右为宜。选定好授课班级好,进行课程规划和准备工作。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准备清晰、完整的教学大纲,并着重列出课程的授课时间、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考勤和考核方式等内容,并把教学大纲通过学校教务处的课程中心平台、或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将大纲与学生共享,以便学生作为选课参考,让学生提前了解“对分课堂”,做好准备,同时可以对 “对分课堂”模式的关键点给学生予以解释,让学生能够提前接受“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2.1.2 教学设计 为了保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在课程之前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次课堂讲授章节重点内容,学生课后阅读的教材,课后作业等,并根据教学内容和重要问题进行复习,预备交流;下次课堂教学设计:前一半时间(30分钟左右)交流讨论,后部分时间(25分钟左右)教师讲授下一章节内容;考勤和作业考核:教师提前设计好考勤和考核方式。作业通过网络平台或手机APP提交给任课教师,教师批改作业和同时与学生交流,督促学生复习,保证理解基本内容,能够进行深入、有意义的交流讨论。鼓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独特的分析、思考和体会。

2.2 “对分课堂”的实施

2.2.1 课堂讲授 课堂教授是“对分课堂”的核心,教师在进行严格的教学设计后,进行课程教学,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在课下对药理学课程付出的学习时间有限,可尝试将药理学中部分教学内容,如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心血管系统药理学等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根据提前选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第1周第1次课向学生讲解对分课堂的理念及操作方法,第2次课教师对第1部分教学内容框架、概念、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并布置作业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分课堂”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讲授时间比传统教学时间短,教师的角色由灌输知识转向引导学习。

2.2.2 课后学习 课后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读书、复习、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其中作业是连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关键环节,是对分成功的关键。教师布置作业要与传统的课后习题不同,体现出作业的梯度性和选择性,让不同的同学选择自己相应难度的作业。学生在理解教师讲解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慕课、微课等多种资源,自主完成作业并总结出对所学内容的“亮考帮”,即列出自己收获最大、存在困惑和挑战他人的几条内容,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学生完成作业,吸收内化。

2.2.3 隔堂讨论 下一次可回到课堂,进行分组讨论或全班交流。全班随机分为4~6人一组,分3个环节进行讨论。第1环节是组内讨论,主要就各自的“亮考帮”进行交流。第2环节是组间讨论,小组代表表述自己小组讨论的精华或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由其他组回答,共性问题或解决不了的由老师来指导。第3个环节是教师总结,这一过程充分凸显了教师的引导性作用。教学步骤层层递进,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真正实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有利于教学相长。

2.2.4 成绩考核 对分课堂弱化了终结性考试,强调平时学习、考核,而教师要将考核落实到多次性的小作业和常规性的小组讨论上,如药理学44学时课程,对分课堂进行22学时,平时成绩达50%,而平时作业和讨论占到40%,考勤占到10%左右。另外50%的成绩可在期末考试中体现。

3 “对分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优点及不足

3.1 “对分课堂”结合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药理学课程内容复杂,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与临床的疾病结合起来,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和实践药理学这门课程。因此需要理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而案列教学法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目的,但是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对分课堂”结合案列教学在药理学中应用,对老师的精心收集的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的典型案例加以整改,提出问题,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对临床疾病用药中的问题进行深刻的阐述和理解,为临床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12]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充分的内化吸收,只是被动地学习过程,无法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课下学生要独立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基本概念、重点和难点,自学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授到的知识点,准备下次课堂上交老师。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炼、汇总,鼓励学生写出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对分课堂”学习,使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受用终身。

3.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对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等过程。每个人都阐述自己的“亮考帮”,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观点交锋、共同解决问题,并共同确定本小组讨论的精华和未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在和同学的讨论中学习知识,在同伴的互助下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再像传统教学过程,只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等,这些交流环节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批判性思维、领导能力等,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成就感。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符合新时期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

4 小结

通过“对分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初探和尝试,初步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药理学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和透彻,为在其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打下坚持的理论基础。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平。其次,要紧跟时代步伐,善于运用各种资源,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地在药理学的教学改革中前进,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尝试在药理学教学中更加广泛的运用“对分课堂”,以及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最终为药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乔国芬,娄建石. 药理学[M]. 2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6.

[2]穆鑫,赵颖,阿丽塔,等. 2013年中国药理学发展研究:国际论文分析[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5):593-596.

[3]刘宪军,陈世才,赵桂宏. 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8):667-680.

[4]张晓虹,高艳丽,任鹏飞,等. 模拟药房在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初探[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235-236.

[5]赵万红,蓝星莲,朱克刚,等. 药理学PBL教学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135-141.

[6]张崇,张慧,牛秉轩,等. 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教育,2015(6):104-105.

[7]薛小燕,毛星刚,侯征,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3):257-260.

[8]游秋云,李沄. 药理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4):79-80.

[9]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10]陈瑞丰. 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 上海教育科研,2016(3):71-74.

[11]赵婉莉,南娇鹏. 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2016(5):40,42.

[12]马陆艳,陈瑞丰. 对分课堂对提升大学生人格的意义[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8):168-169.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PAD) Class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WANG Minjie JIN Ro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110, China

The reformation of class teaching is the centra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 lot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and explor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reform process, teachers have performed more explorations and reformations, such as case teaching, PBL teaching, et al. However,these was limitation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reformation, like poorly effective of class, low enthusiasm of learning. Application of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PAD) class in the pharmacology teaching, and combine with the case teaching, which could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creas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between students, cultivate independent thinking,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embodies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pharmacology; teaching reform

R96;G642

A

1674-9308(2017)27-0017-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27.009

内蒙古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类立项项目(NYJXGG 2017095)

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金蓉

读者 作者 编者

医学论文的写作模式

医学论文内容千差万别,但写作有一定模式,一篇完整的医学论文的主体项目应包括:(1)文题;(2)作者署名;(3)摘要;(4)关键词;(5)引言(由此起才进入论文正文);(6)材料和方法(或改为临床资料分析);(7)结果;(8)讨论;(9)参考文献。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宜超过5 000字。多年来中外文期刊对论著文章的结构已形成了通用模式,正文内容主要由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和(and)讨论(Discussion)等部分组成,英文简称为IMRAD。此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其具体情况改动。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药理学讲授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