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比赛因素 提高比赛效果

2017-01-28马铭良

运动 2017年14期
关键词:垫球效果比赛

马铭良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横河初中龙南校区,浙江 慈溪 315318)

改变比赛因素 提高比赛效果

马铭良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横河初中龙南校区,浙江 慈溪 315318)

比赛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比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而且能巩固技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选择比赛法一般有一定的目的,但在现实中经常发现一些比赛没有达到目的,即比赛效果差。因此,如何提高比赛的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适当改变比赛因素,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比赛;效果;因素

1 改变比赛场地,提高比赛效果

例如,A教师上耐久跑,为了发展学生的耐久跑素质,提高心肺功能,他组织学生在篮球场进行看谁捕鱼多的比赛。学生一听比赛,开始很兴奋,但由于场地小,难度低,捕鱼者时间很短,学生索然无味。显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否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值得商榷。第二节课,教师将足球场作为比赛场地,而且在场地中简插上若干标枪。由于比赛场地拓展,场地设置障碍,捕鱼的难度随之加大,学生在足球场上兴趣盎然地跑了6min,比赛结束后,学生意犹未尽。分析:发展学生的耐力需要一定的练习时间。A教师的本意是想通过拉网捕鱼比赛发展学生的耐力,但由于场地小,人数多,捕鱼难度小,鱼很快被捕完,学生练习的时间很短,很难达到练习的效果。庆幸的是,A教师善于反思,在第二节课拓宽了游戏的场地,增加了障碍,提高了游戏的难度,学生练习的时间增加,很好地达成了游戏的目标。可见,比赛场地也是影响比赛效果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师要根据比赛的目的适当选择与改变比赛场地。例如,在迎面接力跑比赛中,如果是发展途中跑的能力,比赛距离可选择50m,如果是发展加速跑能力,可选择30m的距离。

2 改变比赛器材,提高比赛效果

例如,在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内容是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B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面对成人用的篮球与篮筐,小学生毫无兴趣。因为学生很难将球投到篮筐上,即使投到篮筐,也很难投进。C教师也组织学生进行比赛,但他用呼啦圈做篮圈,高度降低50cm,比赛用球是小篮球。比赛开始,虽然学生技术生疏,但由于降低难度,学生积极地投入比赛。分析: B教师采用成人标准的篮球与篮筐,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而效果不佳。而C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比赛中通过采用改变器材、降低难度的方法提高了比赛的效果。目前,我国有很多学校为了追求体育场地与器材的气派,花巨资修建与购买成人用的体育器材,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买的器材大都成了摆设,因为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学生很难使用这些器材。因此,面对正规的器材,教师在比赛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当调整,调整的方法包括器材大小、重量、材质、高度等的变化。

3 改变比赛规则,提高比赛效果

例如,D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比赛开始后,技术好学生的单打独斗,技术差的学生的旁观,比赛成了技术好者的表演舞台。一段时间后,教师规定:技术不好的同学投进一次得5分,技术一般的同学投进一次得3分,技术好的同学投进一次得1分。重新比赛后发现,技术好的不再单打独斗,而是给技术差者传球,同时语言提示同伴注意动作,技术差的积极投入比赛,不再埋怨同伴,小组的替补队员不停地为同伴加油。每个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相互鼓励,相互谅解,相互帮助。此时,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分析:根据教学目标,D教师组织比赛的本意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第一节课效果不佳,原因主要是采用正规的得分方法,这种得分方法实际是引导技术好的同学单打独斗。因为把球传给技术不好的同学,他们很难得分。经过反思,教师及时改变得分规则。规则改变后,同样是投进一个球,但技术差的学生得分高,技术好的得分低。这样的调整无形中引导小组内同学团结协作。从实际比赛来看,技术好的同学总是传球给技术差的,面对技术差的学生投篮不进,不埋怨,更多的是鼓励。技术差的学生也在努力改进技术,争取不辜负同伴的信任。整场比赛很和谐,比赛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规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规则是为人服务的。反思当下的比赛规则,一般为正式比赛服务。可学生毕竟不同于运动员,他们的技术、身体素质等比不上运动员,如果按正式比赛规则,学生很难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变规则。

4 改变胜负方式,提高比赛效果

例如,在排球自垫球新授课中,E教师组织学生进行1min自垫球比赛。教师想法很好,但看到的现象是学生为了求快,动作五花八门,有单手垫,也有双手垫,垫球部位有手、手腕、前臂、手掌等。分析:在案例4中,教师的初衷是巩固技术,激发兴趣,但良好的初衷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比赛的方式是竞速(高、远)。竞速(高、远)的比赛好,只是需要学生掌握比赛的技术。上述案例中,学生的技术处于泛化阶段,此时竞速,学生为了求快,势必破坏先前的运动技术。笔者建议,当学生的技术处于泛化阶段时,教师采取的比赛方式要尽量引导学生在比赛中关注技术。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技术。例如,在本次比赛中,F教师在排球自垫球教学中,也组织学生进行比赛。不同的是,她的比赛方式既比垫球多也比垫球技术。方法: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一组垫球,另一组评价,评价标准是击球部位准确,手型正确。1min内看谁正确垫球的次数多。比赛开始,学生的兴趣很高,而且注意力集中在技术上。无疑这样的比赛才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比赛胜负的方式主要有比快、比高、比远、比动作质量、比作风等。要根据比赛的目的设计相应的胜负方式。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比赛效果。

5 改变比赛对象,提高比赛效果

例如,F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立定跳远比赛,要求相邻两位同学进行PK。结果赢者高兴,输者垂头丧气。分析:教师的本意是通过两者之间PK激发所有学生练习的兴趣,但比赛时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究其原因是两人水平天生有差异,导致在比赛前胜负已经确定,在这种缺乏悬念的比赛中,双方都体会不到比赛的乐趣。这样的比赛只会使少数人的快乐建立在多数人的痛苦之上。众所周知,只有当比赛双方水平相近时,才能激发双方的比赛热情。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比赛的快乐,笔者建议淡化横向竞争,注重纵向比较。即与自己前一次课同样时间内练习次数的变化进行比较。让学生在与自身比较中收获信心,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避免相互竞争引发的消极情绪。即使是横向竞争,也要确保比赛对象之间水平相当。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安排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比赛。在水平接近的比赛中,每个学生都有赢的可能,因此,每个学生在比赛中都会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比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6 改变比赛评价,提高比赛效果

例如,G教师组织50m迎面接力比赛,游戏接近尾声,教师喜形于色,不等游戏结束,依次大声宣布比赛成绩:第一名是某某、第二名是某某、第三名是某某、第四名是某某等,这时笔者观察到,除第一的组高兴外,其他组垂头丧气,甚至有些组在埋怨组内跑不动的学生。显然,这样的比赛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分析:教师的本意是通过游戏激发每个学生的练习兴趣,发展速度素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根本没有达成目标。究其原因,在50m迎面接力比赛中,教师采用跑得快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只能激发快的组的积极性,而忽视了其他组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感受。这违背了新课程的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新课程要求体育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意志品质、自信心、自尊心、合作和创新意识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与评价,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也就是说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不是搞一刀切。实际上,其他组除速度慢外,可能还有很多值得赞赏的地方,如有的组传接棒好、有的组不甘落后、有的组团结协作等。因此,宣布比赛成绩时,我们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上述案例中,当比赛结束,教师可这样评价,本次比赛合作最成功的组是;不甘落后勇于拼搏的组是;充分体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组是;速度最快的组是。笔者相信,这样的评价定能有效调动每组学生比赛的积极性。

7 改变比赛人数,提高比赛效果

例如,在肩肘倒立教学后,H教师组织学生进行50m迎面接力比赛。他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0人。比赛开始,笔者看到少数人练习,多数人站着等候。在6min内,每人跑了2次50m。分析: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肩肘倒立课一般运动负荷较低。H教师的本意是通过接力比赛发展速度素质,补充主教材运动负荷之不足。但仔细分析该比赛却发现,很难达成目标。(1)从发展速度的角度分析,6min内每人跑2次50m很难发展学生速度。(2)从弥补主教材运动负荷的角度分析,跑两次50m的运动强度大,但运动密度很小。总之,很难达到比赛效果。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比赛人数来提高比赛效果。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10组,在同一时间内,学生的练习次数增加近3倍,这样就能增加练习密度,提高比赛效果,真正达成比赛的目的。

G806

A

1674-151X(2017)14-11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4.060

投稿日期:2017-05-10

马铭良(1983—),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垫球效果比赛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排球垫球熟练度的方法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抓住“瞬间性”效果
选美比赛
比赛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最疯狂的比赛
垫球启蒙
一个教学片断引发的争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