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7-01-28贾洪洲

运动 2017年14期
关键词:体育研究学生

贾洪洲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贾洪洲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本文通过对1982—2016年学界关于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35年来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可分为4个阶段。目前研究卓有成效,但也存在着研究队伍不稳定、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对象范围窄等局限性。构建青少儿余暇体育服务体系和提升青少儿余暇体育参与质量将成为后续研究的2项重要议题。

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展望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步伐加大。我国青少儿拥有可供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接近全年的1/2,如果说学生在校期间过多的时间放在文化课学习而导致运动不足的话,那么节假日等余暇时间可以使学生体育需求得到充分弥补。事实上,学生余暇时间被电脑、电视、各种培训班占据着,加上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学生正常生活方式在余暇时间被打乱,晚睡晚起,各种零食代替主食,尤其是经过寒、暑两个长假,学生体重明显上升,体能素质明显下降。可以说,本应该成为弥补学生锻炼不足、达到增强体质的余暇时间反而加剧了这一问题的存在。体育学界对青少儿余暇体育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笔者收集余暇体育相关专著4部、期刊论文203篇、硕士学位论文16篇和会议论文1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仔细研读,梳理,总结成果、分析不足、找出后续研究新的生长点,以期为该领域向纵深研究提供参考。

1 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回顾

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分类、研读、分析认为,我国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经历了4个阶段。

第1阶段(1982—1990年):余暇体育研究孕育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逐渐增加,余暇的概念在生活中日益得到体现。体育和余暇这对天然内在联系的概念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结合在一起,一些学者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现象,并对其展开研究,代表人物与观点有张振亭在1982年提出:“余暇是一种财富,而参加体育活动是占有余暇财富的极好手段。”牛犊在1990年提出:“体育是余暇内容中最值得推荐和最值得倡导的节目。”从上述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余暇体育概念虽未明确提出,但对体育在余暇时间的重要地位达成共识,余暇体育研究领域初见端倪。

第2阶段(1991—2000年):余暇体育基本理论框架形成期。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首先要对核心概念有明确的表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界开始以余暇时间中的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展开基本理论研究。在核心概念表述上虽有余暇运动、娱乐体育、休闲体育等不同说法,但主流还是采用了余暇体育,具体定义有林志超(1994年)认为:“余暇体育是工作、学习之余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具有内容丰富、自由度大、随意性强,趣味性高、参与面广等特性。”于涛(1998年)认为:“余暇体育应该是一种体育思想,是体育文化的时代性反映。”这一时期学界主要明确了余暇体育概念、特点、分类,余暇体育与娱乐体育、休闲体育、学校体育概念区别与联系等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本理论框架。

第3阶段(2001—2009年):青少儿余暇体育开展现状调查热点期。随着余暇体育基本理论框架形成及余暇体育实践蓬勃开展,越来越多学者聚焦在青少儿这一特殊群体的余暇体育上,形成了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快速发展期:(1)从研究数量看,以余暇体育为篇名的203篇论文中有137篇是这一时期发表的,占67%;其中16篇硕士论文中有12篇是这期间完成的,占75%。(2)从研究质量来看,余暇体育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有34篇,这一时期有25篇,占74%。(3)从研究范式看,以量化研究为主;从具体研究方法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4)从研究方法看,以质化研究范式为主,多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等。(5)从研究结果看,这一时期学界对青少年余暇体育研究从学校、家庭、社会、政府4个角度入手,提出建设公共体育平台、服务体系等措施。

第4阶段(2010年至今):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深化期。2010年以来,以青少儿余暇体育为篇名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多,但以青少儿体育为主题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来看,其指向的不是在校学习时间的体育参与,而是课余时间的体育参与,其实质是余暇体育参与。

2 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评析

2.1 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成绩

学界经过35年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确立了体育在余暇时间的重要地位,开拓了余暇体育研究领域,形成了余暇体育概念、特征、分类等基本理论框架,掌握了我国青少儿学生余暇体育开展基本现状及影响因素,正在努力研究和建设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在内的青少儿余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人们观念更新、政策制定、余暇体育开展、学术交流等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2.2 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不足

2.2.1 研究队伍不稳定 稳定的研究队伍、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既是提升研究成果质量的保证,也是该研究领域成熟的标志。洛特卡定律又称倒数平方定律,描述的是科技工作者人数与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一定时期、某一主题领域的文献作者分布情况。该定律指出,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 n2。据统计显示,1982—2016年余暇体育相关研究作者171人,个人发文数量在1~4篇之间,人均发文数量1.19篇,其中发文最多的1人(4篇),发文1篇者158人,占92%,远远高于60%;发2篇的为8人,远远低于发1篇的1/4(39人);发3篇的4人,低于发一篇的1/9(17人),发4篇的1人,低于发1篇的1/16(10人)。普赖斯定律以发文量来确定核心作者,其公式为M=0.749(Nmax)1/2,其中M是核心作者发文量,Nmax为最高产作者发文量。根据公式得出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可称之为核心作者,统计显示共有13人,发文32篇,占总文章量的16%,较普莱斯定律核心作者发文总量为论文总数的50%相距甚远。由此可见,在此方面研究的核心作者数量明显不足。通过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分析发现,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缺乏核心作者,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带头人。从近期看,反映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从长远看,也制约该领域可持续的深入研究。

2.2.2 研究方法单一 研究方法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直接影响着学术规范与研究质量。青少儿余暇体育属于体育社会学范畴,其母学科社会学拥有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理论。通过对现有文献分析发现,定量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多数是将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百分比统计,鲜有研究应用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分析、模型构建等数学工具。定性研究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少数研究采用个案研究、参与式调查,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和解释青少儿余暇体育现象的研究也不多见。研究方法的单一直接制约着研究的质量和深度,如在第3阶段对余暇体育现状研究,虽然涉及到地区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大同小异,研究结论趋于一致。

2.2.3 研究对象覆盖面窄 青少儿包括3~6岁的儿童、7~14岁的少年和15~35岁的青年,贯穿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整个学校教育,不同年龄段学生余暇体育参与行为和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区别,然而,现有文献中研究大学生75篇(核心期刊14篇)、中学生17篇(核心期刊1篇)、小学生2篇(无核心期刊)。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兴趣、能力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为终身体育和健康奠定基础,尤其是小学阶段余暇时间多、学生自主开展活动能力薄弱,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遗憾的是这一阶段余暇体育没有得到深入研究。

3 青少儿余暇体育研究展望

青少年余暇体育具有广阔研究空间的“富矿”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均未得到充分的挖掘,结合现有研究不足和国内外研究趋势,在余暇时间日渐增多、余暇体育观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构建余暇体育服务体系和提升余暇体育参与质量将成为后续研究的两项重要议题。

3.1 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参与余暇体育的服务体系

“人人”是指关注所有青少儿,具体包括大、中、小、幼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不同区域学生;不同体育基础、不同体育爱好、身体健康与障碍等不同类型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农村地区学生、体育基础薄弱学生、身体有障碍学生更应引起学界研究重视。“时时”是指涵盖余暇的任何时间段,具体包括平时放学后,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的上午、下午和晚上等时间。“处处”是指在学校、社区、各种公共体育场所等都可以使青少儿便利的参与余暇体育活动。不同类型学生、不同余暇时间、不同渠道的余暇体育参与规律相差很大,不能一概而论,后续研究将有针对性,打破统一化、群体化特征,体现差异化、个体化特征。

3.2 提升青少儿余暇体育参与质量

建设青少儿余暇体育服务体系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功能,真正使青少儿在参与余暇体育过程中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青少儿余暇体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的同时,提升青少儿余暇体育参与质量的议题自然应运而生。围绕着该议题,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体育业余培训、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社团、企业赞助的各项青少儿体育赛事等路径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4 结 语

为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参与余暇体育的服务体系,切实提升青少儿余暇体育参与质量,需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学生、家长、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者等众多人员参与,涉及到场地器材、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监督评价等内容,为此将衍生出众多议题,如青少儿余暇体育服务体系的供给、均等化、法制化、服务满意度、国外经验介绍等。随着研究的开展,议题逐渐突破,青少儿余暇体育理论与实践得到深入开展,在青少儿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张振亭.请占有这笔财富—小议余暇[J].体育博览,1982(2):9.

[2]牛犊 .论余暇 [J].体育与科学,1990(1):13-15.

[3]林志超,季克异.余暇体育[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1.

[4]于涛.余暇体育研究的理论框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3):6-11.

G806

A

1674-151X(2017)14-03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4.020

投稿日期:2017-05-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JC890011)。

贾洪洲(1978—),讲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青少儿体育、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研究学生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赶不走的学生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学生写话
我们的“体育梦”
聪明的学生等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