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志演义》的帅哥之谜

2017-01-28辽宁梁归智

名作欣赏 2017年16期
关键词:马超演义赵云

辽宁 梁归智

《三国志演义》的帅哥之谜

辽宁 梁归智

文学作品中最具有永恒魅力的,就是青春之歌。《三国志演义》里面,那些青少年武将们最能抓读者的心。这些武将,以刘备一方被写得最多最精彩。青春、勇武、智谋、道德,都成为这些青年武将加分的元素。在“力”与“美”的双重作用下,赵云、马超、吕布、关羽等人的形象,也成为永远的经典。

《三国志演义》 武将 赵云 马超 经典

《三国志演义》与《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多一个“志”字?在开始正题之前,先说明一下《三国志演义》的“三个书名”和书的作者。今天保存下来的明清时期的这本小说共有三十多个刊本,其书名并不统一。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上面题署是:“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学者认为:“编次”一词,不仅含有“编辑”的意思,而且可以解释为“撰写”和“创作”。所以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一个山西太原人,姓罗名本字贯中,他根据陈寿的《三国志》作“通俗演义”。现存《三国志通俗演义》刊行于嘉靖元年(壬午1522),是接近罗贯中原本的刊本,说“接近”,因为已经有了某些后人的改动。但后来成为大众普泛读本的,则是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订评点本《三国志演义》,意思仍然是史书《三国志》的文学化“演义”,但省略了“通俗”二字。再往后书坊翻刻,多简称为《三国演义》,意思就成了是演义魏、蜀、吴“三国”的小说。我们这里谈的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做了重大修改润色的《三国志演义》,其实并不完全是罗贯中的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讲学术规范,也不能简称《三国演义》。

《三国志演义》的开头是一阕《临江仙》词(乃明代杨慎作品,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让我们想起另外一阕词,苏东坡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千古风流人物,乱石惊涛,不就是在历史社会的分合动荡中,英雄美人高山流水遇知音吗?我们讲《三国志演义》,就讲帅哥和美女,还有知遇和知音,以及“分合”,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困惑,还有“韬光养晦”。我们主要讲这五个方面:(一)帅哥:赵云和马超谁更帅;(二)美女:貂蝉和小乔谁更靓;(三)分合:历史的尴尬和困局;(四)知遇:寻找我的另一半;(五)韬晦:智慧还是阴谋?

首先,我们讲帅哥。《三国志演义》代代流传,但我们有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到底喜欢里面的什么呢?过去有一句话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好像是说《三国志演义》里面写了太多的阴谋诡计,说得好听一点,谋略计策,体现了对智慧的赞美。但实际上,并不是老了才读《三国志演义》,大多数津津乐道《三国》的,还是青少年。比如一句流行的三国武将顺口溜就是青少年编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

这说明,《三国志演义》最吸引青少年的,还是那些写武将的章节。这是因为,武将大多数是青少年,不管是对他们武功的刻画,还是对他们打斗的描写,都是生命力的张扬奔放,是一种青春活力的展现。青少年永远是文学艺术的接受主体,成年人也最愿意回忆自己的青春时代。

文学作品中最具有永恒魅力的,就是青春之歌。甚至让我们想起杨沫的《青春之歌》和王蒙的《青春万岁》等“红色经典”。

古今中西的大多数名著,都是以青少年为主角。西方的比如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俄国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美国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等,还有曾经风行的《牛虻》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里造反的好汉都是青年豪杰;《西游记》里最精彩的前七回,孙悟空的成长传记,其实象征着人在青少年时期的骚动;《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也都是少男少女。所以,《三国》里面,是那些青少年武将们,最能抓我们的心。这些武将,当然还是以刘备一方被写得最多最精彩,也就是所谓五虎上将。这五虎上将,就是五种类型,关羽是道德型,张飞是粗豪型,黄忠是老将型,最帅气的,则是赵云和马超。我们最喜欢的,其实也是赵云和马超,因为他们是美男加勇男,体现了青春最辉煌的一面。人谁不爱美谁不爱勇敢谁不爱青春呢?那么,赵云和马超谁更帅一点?他们两个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分别来看看。

帅哥赵云

我们先看《三国志演义》中对赵云的描写。

我们知道,历史的真实,赵云在刘备的团队里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生前只被封为永昌亭侯,地位远在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之下。后主刘禅即位,追谥前朝功臣,开始只是给关、张、马、黄和庞统以谥号,姜维等蜀国的大臣们为赵云鸣不平,说他“昔从先帝,功绩既著”“义贯金石”,赵云才被追谥为顺平侯。不过在五虎将中,赵云却是活得最久而离去最晚的一位,通过《三国演义》的传播,他的形象和声名已经和关羽并驾齐驱,超过了另外三个五虎将。文学还是很厉害的啊。

(一)赵云的出场

《三国志演义》中,赵云在第七回就出场了。那是东汉末年刚刚开始天下分崩的时期,董卓占领了长安,袁绍和公孙瓒等军阀混战,争夺地盘,公孙瓒被袁绍手下的勇将文丑追杀,形势危急,突然从草坡下面出来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救了公孙瓒,并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这是赵云第一次亮相。

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是通过赵云与文丑的战斗不分胜负表现赵云的武艺特别厉害。因为文丑是河北名将,武功超强,能和文丑杀五六十个回合不分胜负,那就很不得了。文丑后来被关羽所杀,但按小说描写,关羽是因为骑的赤兔马快而占了便宜,并不是武艺真比文丑高多少。所以文丑、关羽和赵云的武艺是半斤八两。第二,是突出了赵云的忠肝义胆,志向崇高。赵云说他原来是袁绍手下的人,因为“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所以抛弃袁绍而改投公孙瓒。这样赵云一出场头上的道德光环就很耀眼,他的理想是“忠君救民”。这和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发誓“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很接近,为后来赵云投奔刘备埋下了伏笔。第三,是对赵云的相貌这样描写:“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写他是一个帅哥,一个威武英俊而浑身正气的帅哥。

赵云一出场,就是大帅哥。

(二)赵云的出镜率和华彩乐章

我们看,赵云一出场,就在武功、道德和外貌三方面都很突出,这在对三国武将的描写中是很少见的。此后,他的出镜率一直很高,我没有详细统计,但印象里是超过张、马、黄,好像也超过关羽。如保护刘备去襄阳赴会(第三十四回),诸葛亮借东风后予以接应(第四十九回)等。赵云又最长寿,其他四将死后他还有戏,如诸葛亮南征二擒孟获时写赵云冲杀,“蛮兵大败,生擒者无数”(第八十七回),六出祁山时还有“赵子龙力斩五将”(第九十二回)等华彩乐章。此外,还有“截江夺阿斗”(第六十一回)的忠义、“一身都是胆”的勇略(第七十一回)、劝谏刘备不要伐东吴的明智(第八十一回)、不受诸葛亮赏赐的廉洁(第九十六回)等许多精彩表现。

最让赵云名扬后世的,是大战长坂坡(第四十一回),一个人怀携阿斗而冲锋陷阵,所谓“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简直就是战神再世,让我们想到《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那种气概和气势。可以说,长坂坡大战是赵云的英雄交响乐,比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更传奇更出彩更打动读者的心。

华彩出镜率,赵云数第一。

(三)智勇和忠义结合的英雄

赵云体现了智勇双全和道德忠义几种元素的完美结合。他不仅智勇双全,独领风骚,而且占领了道德高地。前面说过赵云不受诸葛亮赏赐的廉洁品格,而真英雄不好色更是一大道德标杆。大约是宋代理学大兴以后,“万恶淫为首”逐渐成为道德律令。在这一点上,赵云也形象高大,比关羽毫不逊色。关羽保护两位嫂嫂在曹营,曹操曾经故意让他们叔嫂共居一室,但关羽夜里秉烛达旦而读《春秋》,让曹操很佩服。而赵云,则有拒绝娶赵范寡嫂的段子(第五十二回),那是赤壁大战后刘备与东吴争夺桂阳的战斗中,桂阳守将赵范投降,想把自己的寡嫂嫁给赵云,而这位寡嫂“有倾国倾城之色”,但赵云却坚决拒绝。后来刘备和诸葛亮都说“此亦美事”,赵云却说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所谓“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这个情节加强了赵云的英雄光环,和吕布纳貂蝉、曹操占张绣寡嫂构成鲜明对照。

青少年最容易产生英雄崇拜的思想感情,赵云的形象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这一点。这是赵云影响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的武功实际上被读者认为是《三国》武将中最高的,所谓“一吕二赵”,所谓“前三国吕布,后三国赵云”。吕布生于157年,赵云生于169年,赵云比吕布小十二岁。

英国19世纪有个历史学家叫卡莱尔,写了一本《英雄与英雄崇拜》,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很推崇他,对他的英雄史观给予科学的评价。崇拜英雄是人类永恒的心理需求,我们喜欢赵云,也是这样。

赵云是把武艺、勇敢、智谋和道德品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三国第一武将,是一个大英雄和理想的帅哥。

帅哥马超

(一)马超的出场和三次重点亮相

马超是西凉太守马腾之子,他于第十回出场,随其父率领西凉军队杀奔长安,要“清君侧”,对象是原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他一出场就英姿勃勃,“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脸庞像美玉,眼睛像星星,一张演艺明星的脸,老虎一样健壮的身躯,猿猴一般修长而敏捷的臂膀,彪和狼一样的腰和肚子,也就是细腰塌腹,全是肌肉块,一个体育健将的身材。又说他“年方十七岁,英勇无敌”,一交手就杀了一员敌将,擒获另一员敌将。但西凉兵马很快失败退兵,给人的感觉这一段插曲就是为了推出马超的英雄亮相。

后面有三回以马超为回目的故事,完成了马超的另类虎将形象。“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第五十八回),“许褚裸衣斗马超”(第五十九回),“马超大战葭萌关”(第六十五回)。

第一次重点亮相斗曹操。

马腾被曹操杀害,马超统兵报仇,阵前,小说通过曹操眼光描画出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第五十八回)并写曹操心理活动“暗暗称奇”。洁白的脸蛋,红色的嘴唇,细腰,宽肩膀,就是倒八字形身材。难怪连曹操这个敌人都不觉眼睛一亮呢。后面就是突出马超的英勇善战,曹操手下的名将于禁斗了八九个回合就败走,另外一员名将张郃战了二十个回合也败走,第三员将领李通则几个回合就被马超一枪刺死。接着追杀曹操,杀得曹操弃袍割须,狼狈逃窜,几乎被杀。曹操被马超的部队包围,西凉军大喊“穿红袍的是曹操”,吓得曹操赶紧脱了红袍子;西凉军又喊“长髯者是曹操”,吓得曹操又用佩刀割断了胡须;西凉军又喊叫“短髯者是曹操”,吓得曹操扯下战旗包住脖子逃跑。小说特别写一首诗予以赞美:“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皇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内容就是上面说的那些情节,曹操字孟德,他被马超杀得“剑割髭髯”“脱锦袍”,吓破了胆。

第二次重点亮相斗许褚。

紧接着第五十九回马超和许褚夜战,二人“斗了一百余合,不分胜负”,曹操说“马超不减吕布之勇”,马超说“吾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总之马超与许褚是势均力敌。后面马超中计兵败,但仍然突出了马超的神勇,一人力敌五将,“剑光明处,鲜血溅飞”,而曹操传令谁能擒获马超“得首级者,千金赏,万户侯;生获者封大将军”,从侧面渲染马超的武勇对曹操是巨大威胁。顺便说一句,许褚的“褚”应该读“主”不读“楚”。

第三次重点亮相刘备眼中锦马超。

“马超大战葭萌关”(第六十五回),又描写马超与张飞大战,日战接上夜战,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不分胜负。同时,再次通过刘备的眼睛,写马超“狮盔兽带,银甲白袍,一来结束非凡,二者人才出众”,而情不自禁夸赞马超:“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很快诸葛亮到来,设计降服了马超,从此入了五虎上将之列。

对马超的描写,出场亮相之后,又先后通过曹操和刘备的眼睛,突出其长相的英俊神武,写活写神马超的艺术“秘密武器”是这三幅美男彩描画,还特别设计一个“锦马超”的赞词。“锦”字特别好,人如锦绣一般,那真是又亮又丽。此后对马超不再有正面描写,只偶然提到在西北守关,因为他“积祖西州(凉州)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第八十五回)。后来,通过诸葛亮之口说了一句马超已经病故,就交代了(第九十一回)。

马超出场,眼睛一亮。三幅肖像,靓丽辉煌。

(二)马超的少数民族血统

从“帅”的角度,马超几乎可以说是三国第一帅哥了,至少也和“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并驾齐驱。但马超还不同于吕布,就是马超有一部分羌人的少数民族血统,因而表现出“混血儿”的另类风采。

马超的父亲马腾,小说中说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到汉桓帝时,马超的祖父马肃在天水做县尉,后来流落到陇西,娶羌族女子为妻,生下马腾(第五十七回)。马腾“身长八尺,体貌雄异”,注意“雄异”中的“异”字,就是不同于中原汉民族的另类美,“雄异”是少数民族的野性美。马腾是否又娶羌女为妻,没有交代,至少,马超也有四分之一的羌族血统了。

写曹操见到马超“暗暗称奇”,刘备见到则叹为“锦马超”,羌人都崇拜马超,其实都是在渲染马超作为“混血儿”另类的雄烈壮美,生物学上所谓“杂交优势”。就像1987年央视春晚唱“冬天里的一把火”的费翔一出台,让人眼睛一亮,把本土的歌星比下去一样。

另一方面, 对马超的描写,始终突出英勇,但缺少谋略。后面“杨阜借兵破马超”(第六十四回),毛宗岗评点说在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赵云、黄忠是“大将之才”,而马超则只是“战将之才”。如马超“杀韦康、屠百姓,不得谓之仁”,“不疑杨阜,不得谓之智”,这一回写马超攻城略地,杀了已经投降的冀州刺史韦康全家四十余口,而对于劝韦康抵抗马超的杨阜,马超却说是“守义”而释放,结果反受其害;“惑于曹操而攻韩遂”,中了曹操的离间计,马超和韩遂的联盟破产;“复归于张鲁而拒玄德”,一度投奔张鲁而与刘备为敌。这些写马超的情节都表明马超的见识差,不如关、张、赵、黄。历史上的马超不一定有勇无谋,但小说是这样刻画的。同时,马超的杀戮残酷,也正是少数民族比较原始野蛮特性的体现。

赵云和马超谁更帅?这个问题有答案吗?那就看你是喜欢哪一种类型的帅了。是庄重正统的还是新潮另类的?就像现在大家对歌星的口味不一样,是喜欢刘德华、齐秦呢,还是喜欢小虎队呢,或者喜欢扎西顿珠、古巨基呢?

马超是异端美,赵云是正统美,各有千秋。

帅哥吕布与关羽

(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第一,前三国吕布,武功实际上超过关羽和张飞。吕布在第三回就出现了,当荆州刺史丁原和董卓为废汉少帝立陈留王而发生争执时,作为丁原义子,吕布站在丁原身后当保镖,通过董卓女婿李儒的眼睛写吕布“生得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此后李儒设计说反吕布杀丁原而归董卓,吕布又认作董卓的义子。后面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人联手,才打败了吕布,所谓“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是脍炙人口的英雄打斗审美图像,但也侧面写出吕布的武艺高于关羽和张飞。后面还有吕布和曹操手下六员大将“六英战吕布”(第十二回)以及“辕门射戟”(第十六回)等不少段子,总之吕布的武功高强英勇,是独步三国无人可及的。

第二,写吕布的方法,和写赵云、马超不同。对吕布外貌的描写,采取了“模糊策略”,只是泛泛地写他“气宇轩昂”,而没有具体写眉目体型如何,不像写马超和赵云时那样详细。如这样写:“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第五回)描写重点在衣装铠甲,实际上褒贬暗含其中,就是暗示吕布只是个“衣服架子”和“男花瓶”。

第三,写吕布的英勇也有深刻的意思。吕布虽然英武,却有严重的道德缺陷,是个见利忘义之徒,杀丁原,杀董卓,所谓“三姓家奴”,最后被曹操擒获,摇尾乞怜,全无气节,在白门楼死得很难看。《三国志演义》一方面写吕布是一个道德上的“小人”,另一方面又把他写成一个“帅哥”和天下无敌的第一武功高手,突破了“恶则无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脂砚斋评《红楼梦》语)的俗套,审美思想其实是相当深刻的,作为文学形象,吕布是成功的典型。这也是《三国志演义》是文学经典而不是一般通俗小说的一个标志。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道德缺陷,不掩英武。

(二)戏曲中的吕布

从元杂剧到明清传奇再到京剧等地方戏,都有“三国戏”,在其中吕布更日益成了一个美男帅男多情男的悲剧英雄。尤其是吕布和貂蝉的爱情故事,被大力渲染,让观众向往和同情,完全剔除了《三国志演义》中对吕布道德上的贬低。这是因为戏曲更是一种要求“类型化”的表演艺术。“连环计”“辕门射戟”“白门楼”……戏曲舞台上的吕布,是集体育健将的健美、影视明星的靓丽、战斗英雄的猛勇、帅哥型男的痴情于一身,而成为社会偶像、大众情人。他好色、好利、贪生怕死等人性弱点,也让芸芸众生感觉更能平视而不需仰视,有一份亲切感。

当代作家红柯的小说《阿斗》,里面写貂蝉把吕布和关羽作比较,从“雄风”“性感”的标准抬高吕布而贬低关羽。貂蝉对关羽说,你的床上功夫比吕布差远了,很有创意,表现了当代人的思想和审美趣味。

舞台戏曲,美男独步。

(三)忠义化身关羽

《三国志演义》对于关羽的描写,丹凤眼,卧蚕眉,髯长二尺,面如重枣也就是大红脸(第五回),更突出的是“武圣人”大义凛然的道德标志。他的“夜读《春秋》”“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放曹操”等情节,都贯穿着“义气千秋”的庄严内涵,所以关羽的雄伟武勇,与道德方面的推崇密切联系在一起。他的美是“美髯公”的崇高美,由汉献帝口中说出,突出阳刚雄正,区别于“奶油小生”或“潮男”,代表的其实是忠义的“善”,区别于纯粹的“美”。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大家说内心里真的喜欢关羽吗?至于写张飞、典韦、许褚等,那是“粗豪”“蛮野”的类型,相当程度上是“审丑”而不是“审美”了。

对吕布和关羽的描写,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

《三国志演义》写“美男”和“帅哥”的启示

从《三国志演义》写美男和帅哥的艺术处理方式,以及社会的接受反应和演变,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呢?

第一,英雄加帅哥,也就是“力”和“美”互相结合,能产生强大的魅力,让人向往和崇拜,是永恒的社会心理需求。美和力,有时候是超越道德,超越“善”的。大众的审美也很微妙,如对关羽和赵云,虽然敬爱但难免觉得有点高不可攀,对吕布和马超,却有亲切感。“善”和“义”,与“美”和“力”之间,对前者,高山仰止,对后者则心旌摇动。这就像当下社会“追星”和推崇道德楷模之间的张力一样。

第二,对美和力的追求,是人类对青春的陶醉、留恋和回忆,因而其价值永不衰竭。“青春万岁”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口号。美是多元化的,既有赵云那样健美、高尚和威武等各种元素完美结合样式的美,也有马超那种奇异、野性的另类样式的美,还有虽然不纯正甚至带有负面因素但仍然具有吸引力的吕布样式的美。关羽的更多道德内涵的崇高,张飞、典韦、许褚那种审丑,同样是美的不同表现形式。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宣传弘扬“道德”和“善”是主旋律,但不能绝对和单一。

第三,当今的商品化娱乐化社会氛围,比较偏重阴柔的中性的“花样美男”那种美,有历史的合理性,也有偏颇的一面。而《三国志演义》所表现的英雄的阳刚健美,力与美的结合,对当今的审美风尚有参照作用。一个民族的气质,不能缺少了阳刚健美、自豪感和英雄气概甚至某种“野性”。俄罗斯民族这方面特点突出,是一个很自豪的民族。这也是文明发展的悖论,正像现在要把圈养的猛虎野兽放归山林让它们恢复野性一样。梁启超作过一首歌咏陆游的诗,值得回味:“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从这个意义上,《三国志演义》作为文学经典,也有现实意义。

作 者:

梁归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资格,出版有《红楼梦探佚》、《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大家精要·苏轼》、评点本《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与《红莓与白桦:俄罗斯游学记》等学术文化著作二十余种。

编 辑:

张勇耀 mzxszyy@126.com

猜你喜欢

马超演义赵云
马超尊顺刘备
标点符号的争吵
Jokes Today
薛景 赵云 华金涛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让马超识规矩
叫卖的艺术
逐鹰演义之战三英
马超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