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心理学语境下强迫症病理与治疗的探讨
——两种模式:霍妮模式与佛学文化模式

2017-01-27黄青青范向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自性佛学强迫症

黄青青,范向阳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文化心理学语境下强迫症病理与治疗的探讨
——两种模式:霍妮模式与佛学文化模式

黄青青,范向阳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强迫症的认识与治疗有多种模式。文化心理学语境下探讨强迫症病理与治疗,霍妮的文化病理模式明显反映出文化冲突的根源作用;佛学文化中的四圣谛和圆满自性模式,对强迫症的根源性问题与治疗有特殊启示,或渐修痊愈,或当下解脱。

文化心理学;强迫症;霍妮;佛学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强迫症已成为当今困扰人们的一种疾病,为此,医学与心理学都在积极研究治疗方法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总的情况还不十分乐观。通过研读文献发现,现有的治疗手段虽对治疗强迫症有积极的效果,但并不能真正彻底治愈强迫症并让其不再复发。那么,在现阶段有无可能彻底治愈强迫症呢?本文将从文化心理学语境的角度作有关探讨。所谓文化心理学语境,是指从文化与心理两种因素交互作用角度来观察、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其核心要点是文化与心理、心理与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建构。对强迫症病理与治疗的认识,运用文化心理学来观察分析有其特定的参考作用。

二、强迫症及治疗的简要认识

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其主要特征是有意识地从观念到行为上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二者之间出现激烈的冲突,致使患者十分焦虑、痛苦,并对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产生较大的负性影响与损害[1]。强迫症的具体特征与认识,在CCMD-3上有详尽的解说,此略。

强迫症的治疗大体可分为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属医学模式,因其认为强迫症的产生与遗传和神经化学递质的异常有关,故治疗焦点指向于此。何芳梅的研究显示,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8.5%[2],但停药后强迫症状会复发,患者有可能需终身服药,且多数药物都有副作用。心理治疗属于心理模式,其分类比较多。精神分析疗法关键是让患者领悟症状中无意识的真实含义[3],将其潜意识中的矛盾与冲突意识化,并通过释梦、联想、解释、移情等技巧重新调整或解决被潜意识化的问题,以期达到治愈强迫症的目的。据戴伟华等[4]的研究显示,使用催眠疗法治疗强迫症患者的治愈率为27.64%,显效率为35.29%。认知疗法的关键点是让患者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认知观点与方法,重建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王超明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认知疗法并配以药物治疗强迫症,其有效率为83.3%[5]。行为疗法的关键点是改变患者习得的具体的强迫行为。认知行为疗法是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有较好的实践效果。森田疗法的关键点是调整和改善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顺其自然,为所当为[6]。张文娟等[7]的研究显示,使用森田疗法并配以药物治疗强迫症,其痊愈率为28.57%,显效率为50%。

肯定地说,上述疗法对治疗强迫症都有很好的疗效,相关研究的学术价值也极重要,但就现有文献来看,尚未有普遍、彻底地治愈强迫症的方法。虽然提出彻底治愈强迫症的观点有可能会引起专家学者的质疑,但是,将此作为一个问题来探讨应该还是可以的。为此,本文将从文化心理学角度作一些相关探讨。

三、霍妮神经症文化病理学对认识治疗强迫症的启示

1.病因深度揭示:矛盾冲突的文化环境与人格

霍妮认为,孩子具有的敌意与焦虑以及由此导致的更深的内心不安与精神痛苦,是父母不当的态度、行为所致。人们生活所依存的社会及其社会文化,充满着矛盾,使人缺乏安全感,焦虑伴随而来,而为解决焦虑所作的努力与寻求,又让人陷入更深、更多的焦虑中。“各种文化冲突以焦虑为中介,在人格中产生了一整套复杂的病态防御机制和内在动力,它们支配着整个人格,最终变成一种生活方式[8]。”

霍妮说的社会文化冲突主要有三种:第一,竞争、成功与友爱、谦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社会的一切事物都用来鞭策人们走向成功并为此展开竞争,不顾及他人;另一方面,人们又受自己宗教理想的影响,觉得应该谦卑不自私。二者矛盾的解决,要么择其一,要么都接受,但又都会产生抑制倾向。第二,享受欲望的激活与满足欲望的实际受挫之间的矛盾。社会舆论对高消费享受的大肆宣传,使得人们不再局限于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而认为追求高消费生活的欲望是正常的、合理的,为之奋斗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造成个体欲望与现实之间的极大差距,由此激活和强化了个体的内在焦虑。第三,个人自由与实际受限的矛盾。社会文化让人们形成并相信人是自由独立的个体,只要自己聪明能干且精力充沛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以及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事实上,当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境与挑战时,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软弱与无能为力。这些矛盾极易造成人们内心的动荡与迷失,强化其焦虑体验。

强迫症有“明知不对,欲罢不能”的特征。这里面的对与不对、罢与不罢、能与不能等等矛盾的观念、标准、期望、动机等,根源在矛盾的社会文化状态。霍妮人格理论中的理想自我,其基础是社会文化给你的所谓完美全面的目标与标准,而现实自我,基础是个人体会到的社会文化的缺陷状态,人在二者中处于矛盾、焦虑、防御状态而无休无止。环境与个人的这种状态,使人的矛盾性格逐渐形成且根深蒂固,矛盾、焦虑不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强迫症患者通常都有这样的人格特征,正是这样才有理由说,强迫症产生的基础在于社会文化的矛盾冲突,这是霍妮提出的文化病理模式带来的明显启示。

2.治疗方法的利弊同在:自我分析与回避矛盾的社会文化

几乎没有关于霍妮谈强迫症治疗方法的研究文献。霍妮的《自我分析》论述的是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强迫症能否用自我分析的方法来自我治疗呢?应该是可以的,特别是患者如果针对自己三种自我不协调、潜意识焦虑进行深度的自我分析,肯定是有助于康复的,因为这种分析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患者不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困扰,成长发展真实的自我。霍妮在这点上并没有作社会文化矛盾的深度解析,与此相应,在谈到患者如何应对社会矛盾冲突状态所体现的治疗态度与方法时,霍妮并不主张对这种文化状态进行讨伐与改造,反倒是让人适应这种矛盾的文化[8]。以上可以给人一正一反两点启示:其一,治疗强迫症可以积极运用自我分析方法来协调三种自我之间的关系,推动真实自我的实现;其二,强迫症的治疗,不消解患者内心具有的矛盾冲突的社会文化状态及其在人格上的阴影,治疗难以彻底。

进一步看,霍妮理论中的不足,还在于个别关键内容或概念的阐释有问题。如造成社会现存文化矛盾的纵深根源是什么?真实自我——“我们身上存在的、独特的、人格的中枢;是‘能够’而且‘希望’成长的部分[8]。”这种解释是否准确?模糊的概念与关键内容缺乏深入说明都影响了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因为病叶虽治,病根还在。

四、文化心理视野下的佛学观察与启示

佛学,又称为佛学文化。佛学文化与文化心理学有密切关系,一是佛学有典型的文化特征,二是佛学的学习运用与人的心理过程紧密相关。从佛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引起强迫症的原因与治疗方法,可以得到许多启示,这里只探讨两个方面。

1.四圣谛的启示

四圣谛是佛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9]。

四圣谛对认识强迫症的原理与治疗有什么益处呢?从苦谛看,佛学认为苦有多种,如八苦和三苦。其中有些观点特别有意义:如求不得苦(用心追求的却不一定能实现或得到)、苦苦(苦上加苦,苦累积性地对人的身心产生压迫与折磨)、坏苦(人的快乐会变异、变坏)。强迫症患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以现有错误的方式是解决不了的,但患者又不放弃,错误与苦痛继续。苦谛的启示主要在于:强迫症是自生苦中苦。苦起于不正见,继之于不当行为,再盛于执着不放。患者知此,当由表及里改变错误知见,以正念来中断强迫观念与行为的继续,放下执着。

从集谛看,佛学认为人苦的原因是由于无明、贪爱、嗔恨等烦恼驱使,当因缘成熟后便会感召相应的苦果,自尝苦果后又新生恶念招致新恶果,如此循环,苦苦相连。强迫症的产生与发展受无智慧思维和负面情绪的引导和推动,所进行的强迫行为过程与所产生的结果又强化了整个错误的反应模式,不良因果循环往复。集谛的启示在于:强迫症患者处于苦因苦果状态之中,患者习得和积累了多种负性的、情绪化的观念和行为,并不断地衍生出更多灾难性的认知与评价,反复强化错误的强迫观念和行为而让自己痛苦不堪。患者知此,当远离种种病因。

从灭谛看,佛学认为众生若能断除贪爱、嗔恨、愚痴等无明烦恼,就能从死生相续的苦报中得以解脱,达到自在安乐、清净圆满的光明境界。强迫症从一开始就与患者不能深刻明白事理、强化病态认知有关,后期的种种病态让人更加痛苦。灭谛的启示在于:强迫症起于无明愚痴,此因不灭,病苦不去。患者当以大智慧来生活,不妄念,不妄作,安康自现。

从道谛看,佛学认为灭苦断集有许多方法,如原始佛教中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行、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强迫症患者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可这些所谓正确的方法其实是有缺陷的甚至是错误的,因而加重了强迫症患者的病情。道谛的启示在于:强迫症患者要康复乃至回到身体健康、清净圆满的状态,心、念、语、行当归于正道。如强迫症患者可尝试多学习、观察、实践,强迫症患者所强迫追求的一切,都是因缘生灭的,毕竟没有实质,既无实质,执着不仅无益反害自己,于是回到无染心行上来。

2.圆满自性的启示

强迫症患者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强迫行为,从内心状态看,其所追求的是一种消解困苦后的安心,但求来求去总不能实现真正彻底的安心。那是否有能令其安心的办法呢?佛学文化典籍揭示,大乘佛法所说的圆满自性是可以让人安心的。强迫症患者对此若能理解并运用,就不会再受强迫症的困扰。《圆觉经》中说道:“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10]。”“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10]。”这里有几个要点对于强迫症患者去理解运用至关重要:一是人人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自清净圆满的;二是人现在的身心皆是由这个圆满智慧德相变化而来的,是如幻的存在。为何如幻?因为它是因缘生因缘灭的;三是诸幻灭尽,并非什么都没有了,而是回归到了本来的圆满自性且更为自在。根据佛学文化的记载,圆满自性不可当成一种说法或理论,它是被佛陀亲证的实相。

以上面的说明为基础,圆满自性对认识强迫症病理与治疗有三个启示:

其一,圆满自性人人本有,正信方能正用。就其疾病状态来说,强迫症患者相信什么?其多相信自己感受、思维到的种种,但这正是其患病的缘由。强迫症患者需要正信。在佛学文化中,特别强调信愿行,指出“信为道源功德母”,此处的信不是迷信,这在佛学文化中有明确的说明。相信并运用圆满自性,就像回到清泉涌动的中心,一切污浊无法存在,心念言行一切清净而无害自他。强迫症患者若能信此,病态观念即无存在基础,病之坚冰随即融化。

其二,圆满自性在运用上更圆顿、更直接。比起其他方法治疗强迫症的艰辛,运用圆满自性法则更为直接。圆满自性法让人明白:“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转[10]。”“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10]。”这是不是更直接、快速、圆满而无有缺憾呢?只要一念觉悟安住当下,种种妄念或无法延续或顿消无形。强迫症患者可在病状显现时,直接念真不念妄,慧观而安住。

其三,圆满自性能使健康久远。若强迫症患者能够明了世间一切都是由圆满自性变化而来的,而自身本具的圆满自性才是自己的安心处,就可时时处处、现在未来都把安心指向安心处,不随种种变异而产生内心的烦恼与外在的妄作。用清净心、清净念、清净语、清净行不仅能彻底瓦解强迫症的内在基础而治愈强迫症,更会一生快乐无忧。

总的来说,现下的医学和心理学理论方法、霍妮的社会文化病理学方法、四圣谛和圆满自性法对认识强迫症的病理与治疗强迫症都有其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至于选用什么方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既取决于患者,也取决于医者。这犹如旅行,既可以步行一步步向前,也可乘飞机直达目的地,一劳永逸。

[1]强迫症[EB/OL].[2016-07-17].http://baike.baidu.com/item/强迫症/90900

[2]何芳梅,曾小清,林永娟.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74.

[3]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6.

[4]戴伟华,沈均,严成华,等.催眠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分析[J].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5):362.

[5]王超明.认知领悟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作用[A].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1.

[6]叶建国,陈军,史琼,等.森田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的比较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3):60-61.

[7]张文娟,李健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6):821.

[8](美)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冯川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9]四谛[EB/OL].[2016-07-17].http://baike.so.com/doc/6322685-6536291.html

[10]慈法法师.圆觉经读讲[M].菩提眼小组,2011.

(责任编辑:朱 彬)

On Pathology and 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in Context of Cultural Psychology——Two Modes:Horney Mode and Buddhist cultural Mode

HUANG Qing-qing,FAN Xiang-ya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There are many approaches to cognizing and treating OCD.As to the exploration and treatment of OCD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psychology,the cultural pathological mode by Horney expresses the cause of cultural conflict.The Four Noble Truths and self-fullness from Buddhism are of significance to the treatment of OCD.

cultural psychology;OCD;Horney;Buddhist culture

B848

A

1009-3583(2017)-0086-04

2016-11-14

黄青青,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心理学。

猜你喜欢

自性佛学强迫症
重思慧能的“自性”
——从体、相、用出发
如何读《坛经》
以荣格原型理论分析《天之骄女》中马琳的悲剧
《八月之光》中乔安娜的人格原型分析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