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7-01-27任周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课题组导师研究生

任周新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郑州 450046;2 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 450046)

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任周新1,2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郑州 450046;2 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 450046)

鉴于医学的发展,社会对中医内科学研究生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团队立体式培养模式成为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可靠培养模式。通过分析课题组培养的优势,初步建立了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医内科学;研究生;立体式培养

目前,单一的导师模式仍然是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普遍培养模式[1]。随着新技术和新知识的爆炸式扩张、医学学科交叉和渗透的增多与深入,宽口径和厚基础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2-4]。单一导师制度弊端逐渐显现:导师精力的不足、知识结构在某些方面的欠缺等,难以适应高水平复合中医内科学研究生的要求。笔者的团队在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尝试以导师、临床指导老师、研究课题老师和实验技术骨干教师组建课题组团队,对研究生教学、科研等进行立体式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课题组培养的亮点

1.1 弥补导师力量不足 构建强大的培养体系 当今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培养中医内科学研究生的师资应能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扩展知识结构。但是,众多学科的发展及其交叉,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已非个人所能承担。如一个合格的中医内科学研究生需要中医的师承教育,承袭中医临床教育;需要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需要对临床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这就需要掌握统计学的知识和技能;需要获取前沿的知识,这就需要深厚的英文翻译能力;需要对临床有效方剂的疗效进行机制探索和提高,这就需要具备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和实验技能。

解决上述师资的有效方式,就是由导师为核心,根据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有的放矢地组建一支团队(课题组)。一个理想的课题组师资应纳入高级、中级甚至初级职称的教师,以及学长或在读博士生,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团队,对学生的中医思维、中西医临床技能、研究方案制订、实验方法优化和技能掌握等的教育与培养,进行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指导,建立起一个完善、高效的研究生全程教育体系,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中医内科学研究生日益提高的要求。

1.2 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迄今为止,中医师承教育仍是学生掌握中医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中医学术流派众多,不同的导师具有自己独特的中医思维和临床特点。学生师从课题组不同的中医内科导师,易于取长补短,拓展中医学术思维,避免学术偏见,从整体上提高中医临床水平。

中医内科学导师普遍具有深厚的学术知识和能力,承担大量的临床及管理工作,难以分出充足的精力从事具体的实验。这就需要团队的支持与帮助,团队其他成员依据导师的设计和总体规划,运用所擅长和精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制订具体的研究和实验培养方案,然后,给予研究生具体的指导。需要重视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具有高效、易于理解和互动的特点,是提高研究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吸纳知识丰富、技能较强的博士生、高年级优秀硕士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传、帮、带等教育方式,是课题组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借助于团队每位教师、学长们的学科优势、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层次的互补作用及具体的经验,研究生能够博采众长,感受不同层次的人文关怀,将培养空间从传统的病房、教室拓展到实验室、宿舍,形成持续和高校的宽视野、厚基础的教育模式,满足社会对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复合型、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1.3 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一个高效、有力的课题组团队,强调工作的协同配合,团队中各个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每个成员都为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而各司其责,形成一种向心的合力。研究生置身其中,能够深刻体会团队的力量,建立团队为我服务和我为团队贡献的精神,为未来工作尽快融入新团队和组建自己的团队获取必要的经验。

在团队中,学生经历了不同中医学术流派、现代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各种观点之间的头脑风暴,易于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通过应用不同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某个具体学术问题,发现这些方法和思维的长处与不足,借助与团队中不同人员之间的交流,开展多层次、互动性相结合的研究生—团队成员间复杂而密集的学术交流,从而有效打开研究生的视野,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形成发散思维模式和多向度思维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解决目前研究生普遍存在的创新能力一般的问题[5]。

2 课题组培养的具体实施

研究生导师是课题组的核心和负责人,通过与研究生交流,负责研究生课题的制订。课题方案制定后,根据课题的内容,负责人组建适合研究生培养的人员队伍。课题组的基本模式是:主导师1名,副导师1到2人,助理导师3人,博士研究生或年长硕士研究生若干。根据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课题组成员分别负责某方面的具体教育内容,责权划分清晰,成为一支目标明确的课题组团队。

这个团队中,主导师是灵魂和统帅,具有高水平的中医内科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另外具有一定的工作协调和教学与科研能力。主导师负责对学生培养的全局规划、具体研究方案的确定和实施及研究生开题和毕业论文答辩、协调课题组同事之间的工作进度和一些人事关系等。副导师一般由某个学术领域的骨干并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医师或研究人员担任,直接指导学生开展临床实践、科研活动,教授新的知识、指导研究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具体指导研究生形成研究方案,提交主导师审核并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助理导师是导师组的工作助手,承担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和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助理导师要求年富力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快,是整个团队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具体掌握者,也是研究生平时接触较多的老师,是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桥梁。在读博士生和年长研究生,则主要是助理导师的辅助,具有同龄之间交流方便、易于沟通的特点,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研究、生活等状态,并在实验技术、临床技能、生活技巧、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予低年级研究生帮助,弥补老师教育的不足。

通过主导师、副导师、助理导师和学长组这种金字塔型的课题组培养模式,形成一个健全的培养网络,全方位、长时空地将研究生置于浓厚的学术环境中,从而加快了研究生的成才速度、提高研究生的整体学术水平。

3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3.1 人员组织与现有管理间的矛盾 科研活动具有多变的特点,需要根据课题的具体要求,组成相应的人员结构的课题组。因此,当课题变化时,就要组成不同的团队。目前,高等院校的人员仍然具有相应僵化的学院、系(处)、研究所等行政单位,一些单位人员的流动仍有困难。课题组需要的某些人员,难以脱离本单位教学工作等的束缚,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课题组甚至不能加入;另一方面,课题经费一般不充裕,不能给予参加者较高的报酬,难以聘任到适合的研究人员。这些决定了课题组在人员配备方面,面临较少选择的尴尬境地,难以根据课题需要配备理想的人员组合。

3.2 相应激励机制缺乏 课题组培养模式面临的最大问题,作者认为是非主导师的其他导师和助理导师的教学工作量的确定问题。学生在临床、科研设计、实验技术的行程等都需要上述教师的教育及时间、精力的付出,经过这些教师的教育(也包含主导师的努力和付出),一个没有科研或临床经验的初始研究生才逐渐成为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从理论和实际上看,上述教师的劳动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应该有课时等评价体系,体现教师劳动的价值。然而,多数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劳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就导致课题组部分老师工作敷衍,不能尽力尽责。

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中医内科学研究生成为复合型、应用型和广博知识结构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1,6]。这就需要在中医内科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中,引入培养团队的模式替代单一导师制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课题组模式在实践中显示出许多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这就需要对现行的某些研究生教育和评价体系进行适度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和学科的发展。

[1]龙春莉,谢永祥,史伟.关于导师团队培养中医内科学研究生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37-239.

[2]俞亚南,姜秀英,陈云敏.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s2):166-169.

[3]李晓莉,王东升,张田,等.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下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7,34(1):82-85.

[4]郑庆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四位一体”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80-84.

[5]董泽芳,何青,张惠.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1-5.

[6]曹艳,陈科力,黄必胜.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初步实践-以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347-348.

The Consideration on the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 in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N Zhouxin1,2
(1.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46,China;2.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Respiratory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46,China)

Considering of more advanced demands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am cultivation method is thought as a good way.A research group method for the student cultivation has been done.Then,the paper gave advantage and some problem.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ostgraduate;stereochemical formula cultiv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3.004

1672-2779(2017)-23-0009-02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No.16A360002】

2017-09-12)

猜你喜欢

课题组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课题组成员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