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医学专业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2017-01-27林海燕于佳宁于京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药理学中医药中药

林海燕于佳宁于京平

(1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烟台 264003;2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两腺外科,烟台 264100)

提高中医学专业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林海燕1于佳宁2于京平1

(1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烟台 264003;2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两腺外科,烟台 264100)

目的 探索如何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方法 从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加强实验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四个方面加以论述。结果 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该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

中药药理学;中医学;教学改革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中药药理学正式开设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近二十年来,该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因本课程在我校中医学专业开设较晚,缺乏授课经验,加之学时数较少,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结合笔者近几年授课的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1 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中药药理学教学内容既包含中医药理论知识与技能,又包含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要上好课,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尤为重要。因此,若是学西医出身的教师,我们会安排他们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基础知识,并到当地中医临床去观摩;若是学中医出身的教师,我们会安排他们进一步学习西医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通过以上2个途径,力争把中药药理学的师资打造成中西医知识兼备的复合型师资。对于青年教师,我们采取“老带新”的培养模式,并要求青年教师入职5年内必须保证每学期至少听4次老教师、优秀教师的课,不断给自己充电。新入职的教师可参加中药药理学的实验带教,1年后方可进行理论授课。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活跃于学生的奇思怪想之中,成就于教师的关怀鼓励之下[2]。在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1 讲授教学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向学生描绘情境、阐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则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3]。讲授不是简单的传递和注入,而是将教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理解的过程。由于讲授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量大、可控性强等优点,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进入教学领域的当代,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几种基本教学方法之一。中药药理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必须以教授法为主,方能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同学。具体讲授的时候,可首先将教材中所涉及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归纳,确定几个重点专题。比如,抗炎作用实验研究、解热作用实验研究、镇痛作用实验研究、抗菌作用实验研究、通便作用实验研究、化痰止咳平喘作用实验研究、保肝利胆作用实验研究、补虚作用实验研究等等。将这些药理作用专题分别对接具有该典型药理作用的中药。讲授时先从实验方法入手,力争讲得系统、完整。这种化零为整的讲授方法,既可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的效果。在讲授的过程中可适当穿插小故事、小案例,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到中药药理学的含义时,强调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来进行研究,可以举陈克恢教授与麻黄碱提取的故事。日本学者长井长义早于1887年即已分离此碱,但当时只知道它能扩大瞳孔,不知道其他药理作用。陈克恢教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麻黄的功效,最终取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能深刻领会到做中药药理研究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才能出成果,离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中药药理的研究就是无本之木。当然,讲授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演变为注入式。因此,讲授法必须辅助其他的教学方法。

2.2 启发式教学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抓好“启”的时机,只有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有研究表明,问题的难度掌握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主动思考。教师要因势利导,不能简单、机械地灌输。如讲到补益药提高记忆能力的药理作用时,启发同学思考用什么样的动物实验方法来加以证实。学生讨论起来热情高涨,有的同学甚至能在完全不了解这方面实验的情况下设定与经典实验方法相似的实验。可见,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很丰富的,应加以挖掘。

2.3 案例教学法 中药药理学的学习若配合案例式教学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实施必须要注意以下原则:首先,案例教学的关键是编写教案。应选择难易适度的病例;其次案例教学要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达到“抓两头,带中间”的目的;再次,必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调动和开展。如在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给学生讲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曾发布通告,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类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同时暂停受理和审批相关各类注册申请。主要不良反应是由于静脉注射引起的过敏反应,严重者会因过敏性休克而致死亡,以加深学生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

3 全方位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配合理论教学,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加强实验教材的建设 以往教学大多侧重于理论课的教材建设,而往往忽略了实验课教材的建设。不仅造成了教材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跟不上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而且实验方法与现有的仪器条件也不相符合。所以,我们组织教研室老师,对实验内容进行反复的讨论修改,同时随着学校仪器设备的增添和更新,编写、出版适合本校中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中药学实验教程》。

3.2 强化声像教材与电化教学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体会到以下问题:首先,在讲授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设备时,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对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很难在短时间内讲清楚;其次,由于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法广泛,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安排实验内容,但也只能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因此造成学生对中药药理学实验缺乏系统的认识;再次,有些实验内容由于周期很长,比如中药免疫药理学的某些实验,学生很难了解到实验的全过程。因此,为弥补由于现有实验条件、开课时间等条件限制给学生造成的损失,我们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的形式来弥补。

3.3 加强操作能力训练 过去的实验课上,教师总是事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一切药品、仪器,学生只需要按教师的操作示范和讲义的给药顺序重复一遍,无疑这不利于锻炼独立实践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从中药的煎煮和浓缩、试剂的配制、动物用药量的计算到实验仪器的调试和实验动物的麻醉等都必需能独立进行。而且我们在平时成绩中增设基本技能考核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杜绝有的同学实验课一直看别人操作的陋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大为提高,原来不敢抓小鼠的女生也可以熟练、准确地抓住小鼠。很多学生在读研期间深刻体会到中药药理学实验课对其从事科研工作的帮助。

3.4 强调学生自主设计中药药理实验 笔者在授课时,常在课程的最后一周增添“中药药理研究课题设计”的内容,给学生讲授中药新药审批的相关知识,指出中药药理研究和中药毒理研究在新药审批中的重要性。讲解中药药理学课题设计的基础知识,如何选题,如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如何确立合适的实验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研究动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课程结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药物,设计一个课题来证实药物的药理作用。学生热情很高,设计的课题总体比较理想。在20%的实验成绩中课题设计占10%,今后还会加大实验成绩及课题设计所占的比例,以便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已渗入中医教学的各个领域。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形象、视听兼备等多重优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并能将深奥的理论融入直观有趣的影像语言中,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如讲到镇痛实验常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时,放一段3~5分钟的小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观察到典型的“舔足”反应和“扭体”反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5 结束语

虽然在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深入、细致地去开展。创新教育改革,对教师来说,既是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挑战,又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挑战。因此,要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完善、总结、创新,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

[2]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2):39-43.

[3]李孝诚,刘兆丽.我国“讲授法”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16(4):6-11.

The Experience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N Haiyan1,YU Jianing2,YU Jingping1
(1.College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003,China;2.Department of Two Gland Surgery,Yanta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1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 From four aspects,such as improving teachers,professional level,adopting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strengthe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using modern teaching methods,the matter was discussed.Results The teaching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obviously.Conclusion The teaching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3.003

1672-2779(2017)-23-0006-03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No:2016B-ZY017】;山东省滨州医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No:JYKT201528】

2017-09-21)

猜你喜欢

药理学中医药中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