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农村青年早婚现象初探

2017-01-26刘世玲

法制博览 2017年14期
关键词:生育现象重庆

刘世玲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广西农村青年早婚现象初探

刘世玲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本文描述了广西农村青年早婚的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并列举了早婚可能造成的危害,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其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广西;早婚;早育;原因;危害

一、引言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男女的初婚年龄分别呈现出不断后推的态势,晚婚晚育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根据广西的普查数据分析,2000年-2010年的十年间,广西15-19岁的人群中,有配偶的比例上升了0.96个百分点,广西早婚趋势有所上升。

二、广西农村青年早婚现状

(一)农村早婚青年比例相对较高

根据对广西省内的典型早婚村S村的调查走访,发现该村的早婚现象相当普遍,甚至在当地人的观念中,未满法定最低结婚年龄而在当地举办结婚仪式的婚姻并不属于早婚,早婚在当地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笔者对S村的计生站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发现在2006至2016年的十年间,该村尚未达到结婚年龄而生育的妇女就有44人。计生站所记录的只是早婚并生育的妇女数量,而早婚尚未生育的妇女则没有相关的数据统计,也就是说S村早婚的数量超过调查到的实际数据。这个数据对于仅有五百户左右的行政村来说是相当高的。

(二)农村青年早婚与大量“剩男”并存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状是,广西农村的“剩男”数量相当多,当地的许多大龄男青年因为在经济条件上并不具备优势,加上国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等原因,陷入了“娶妻难”的困境当中。在同一个行政村中早婚现象和“剩男”现象并存,早婚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剩男”的焦虑,“剩男”现象的存在也使得人们的早婚行为更像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早婚往往着伴随早育

“早婚”和“早育”常常伴随着出现,早婚行为和早育行为在逻辑上和时间上是紧密相连的。在实际的调查中,广西的早婚行为也常常伴随着早育的发生。根据费孝通的相关理论,中国婚姻制度的实质是一种生育制度,组建家庭的目的是为了生育下一代。在农村地区的具体实践中,不但遵循了这样的理论,同时也符合当地农村传宗接代的传统。因为缺乏相关的避孕知识和避孕手段,农村早婚青年的早育行为就显得相当普遍。

三、农村早婚现象原因分析

(一)当地传统观念的影响

文化具有继承性,中国自古以来的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深深扎根于历代人民的心中。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在城市的人群中得以保留,更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得到了继承和延续。广西农村青年的父辈对于孩子成家立业的期待和“抱孙子”的急切盼望使得早婚青年在提出早婚时不但不会遭到父母的反对,反而会得到他们的支持。这种观念影响了早婚行为的发生。

(二)对早婚行为监管措施的失效

早婚行为从法律上讲是违法的,但是在最新修订的《婚姻法》中并未对早婚行为做出明确的相关处罚规定。因此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早婚的双方当事人并未受到任何的处罚,特别是在给早育的孩子办理户籍手续的问题上也并不存在太多的阻碍。早婚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导致了早婚行为的进一步蔓延。

(三)低教育水平的制约

广西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缺乏,当地的农村学生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相对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在结束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甚至是尚未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就会有学生离开校园不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校教育。这就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学生外出打工或闲置在家,为早恋的发生提供可能,早恋又是促成早婚的前提。

四、早婚行为的不良影响

(一)早婚关系没有法律保障

早婚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一种社会关系,当早婚的男女双方在婚姻生活当中出现了利益纠纷或感情纠葛时,并不总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这对于早婚双方当事人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没有了法律的保障,这种婚姻关系会变得更为脆弱。

(二)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过早缔结婚姻的农村青年因为年龄较小,在经济上尚未独立或者只能从事收入不高的工作。而组建新的家庭不仅需要男方支付一笔彩礼,还需要为家庭添置新的物品,对于物价不断攀升的今天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一部分的开支大都由农村早婚青年的父辈承担,这就无疑增加了早婚青年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对早婚青年的生理危害

早婚青年对性知识缺乏正确的了解,过早性行为可能会使男青年患上某些男性疾病。对于早婚早育的女青年来说,她们的子宫发育不完全,分娩不但会对她们的生理健康造成一定威胁,更会对新生儿的健康埋下隐患。

五、结语

总之,广西农村的早婚现象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早婚造成的诸多危害不利于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政府各部门以及当地村委应该采取适当的举措减少和遏制早婚行为的发生。

[1]房福.农村早婚早育现象的五种表现[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06).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C

A

2095-4379-(2017)14-0290-01

刘世玲(1991-),女,壮族,广西崇左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生育现象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在这里看重庆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猜谜语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