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取所需”:三种SLA理论结合视角下的二语教学

2017-01-21赵紫渊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行为主义

摘 要行为主义、天赋论和互动论对二语教学都有启示,本文将三种理论之长相结合,探讨了二语教学中语言习得年龄、大纲设计、课堂氛围、纠错回馈等问题。

【关键词】行为主义;天赋论;互动论;二语教学

1 引论

行为主义、天赋论和互动论都是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虽各有所长,却难以面面俱到。本文将三种理论相结合,以期形成更全面的二语教学指导。

2 行为主义、天赋论和互动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2.1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语言学习是不断模仿、练习、回馈,最终养成习惯的过程(Lightbown & Spada, 2002: 9)。儿童对听到的声音或句型进行模仿,当模仿行为受到积极肯定(如表扬)时就会继续、加强,直至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即习得语言。然而,儿童能输出从未模仿过的句子,能使用从未学过的复杂语法,其错误模仿行为在没有得到积极肯定的情况下也能形成习惯,这些现象是行为主义“模仿说”解释不了的。

2.2 天赋论

鉴于行为主义的不足,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了著名的“天赋论”。乔姆斯基认为儿童有天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即普遍语法。“儿童大脑某部位存在‘黑盒子,里面全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类语言的语言规则,普遍语法规则能防止儿童在后天的语言学习中犯错误,后天环境的作用在于激发儿童天生的语言学习机制”(Lightbown & Spada, 16)。

天赋论的另一重要观点是“关键期假设”。“儿童习得语言有关键期,关键期内的语言习得快速有效,过了关键期,儿童大脑内的语言学习机制基本无效”(Lightbown & Spada, 19)。由此可见,必须在“关键期”内激发儿童大脑中的语言学习机制,语言习得才会有效进行。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认为只有可理解性的“i + 1”输入才是有效的,过少或过多的输入都会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前者太简单,学习收效不大;后者太难,学生消化不了。

天赋论的不足在于过于关注语言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2.3 互动论

互动论较关注语言学习的过程。“语言习得主要通过互动实现”(Lightbown & Spada, 43)。米歇尔·隆强调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这与克拉申的观点一致。不同的是,隆进而提出了互动式输入可大大增加输入的可理解性。互动中,二语学习者经常使用简化输入、理解核实、澄清误解等方法,交流中的用语就成了可理解输入,二语习得才能有效进行(Lightbown & Spada: 43)。

3 行为主义、天赋论、互动论结合视角下的二语教学。

以上三种理论对二语教学都有启示,但皆有不足。笔者将三种理论之长相结合,形成以下几方面建议。

3.1 语言习得年龄

二语习得必须在“关键期”内开始。“若二语学习者的目标是二语达到像母语一样的水平,应尽早开始充分接触第二语言;若其目标只是一般的交流能力,则可以稍晚开始”(Lightbown & Spada, 2002: 68)。

3.2 教学大纲设计

教学大纲制定者应将克拉申的“自然顺序假设”和“输入假设”考虑在内。“自然顺序假设”认为,儿童习得语言知识是遵循一定顺序的,有些知识总在其他知识之前先习得。因此,教学大纲及进度的设计必须遵循儿童习得语言的自然顺序,才能事半功倍。教师在执行教学大纲时,每节课的输入必须为可理解性输入,新知识点过多或过少,学习效果都不理想。

3.3 课堂氛围

根据“情感过滤假设”,学生感到有压力或自卑时,学习效果会被过滤,无法习得语言;当其放松、有学习动机时,语言习得才不会受阻(Lightbown & Spada, 2002: 39)。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和学习时的情感状态都会影响语言习得效果。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学生摆脱情感过滤。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而非竞争。合作中,学生通过对话可以互相学习,发现彼此的语言错误并帮其纠正。如果课堂氛围是竞争的,学生会努力证明自己的用语才是最好的,从心理上排斥对方的用语,因而无法互相学习。

第三,教师应营造自由的课堂气氛。如果学生害怕犯错误而不敢表达,避免使用新、难句型,新语言点就无法习得。如果学生不敢问问题,其错误就得不到纠正,甚至僵化。

第四,教师应确保学生在互动中处于平等地位。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和比自己水平高的搭档互动才能提高二语水平。然而,水平不一的学生在互动中地位不平等,水平高者占主导地位,发言机会多,而水平低者发言机会很少。所以,教师在分组时应将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

3.4 纠错

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CLT课堂中的纠正反馈持肯定态度,认为在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在语言重塑中纠正错误(魏红梅,2009)。如何纠错应考虑到错误的类型和学生的差异。

二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能发现并改正一般错误,至于他们察觉不到的错误,教师可以使用启发、重述、理解核实或重复错误等隐性纠错方式帮学生改正;二语水平较低者对隐性纠错不敏感,教师应给予显性纠错。纠错应尽量不影响学生的交流。

5 结论

本文将三种理论相结合,谈论了二语教学中的语言习得年龄、大纲设计、课堂氛围、纠错回馈等方面,希望本文对二语教学实践能有所启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Lightbown,P.M.,& Spada,N.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Richards,J.C.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oday[M].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7.

[3]魏红梅.CLT课堂口语纠正反馈的态度和偏好调查[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13.

作者简介

赵紫渊(1987-),现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系郑州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47000

猜你喜欢

行为主义
刑法行为人主义的辨析及其价值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转变
行为主义视角下的后进生转化
融合心理理论助力班级管理
变革中的学前教育:理论范式的转换
行为主义视角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浅析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异同
行为塑造理论在初等教育中的运用
民事法律行为类型化的创新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