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廷政变与晚清政局

2017-01-20彭南娟石焜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期
关键词:政局晚清政变

彭南娟 石焜

摘 要 晚清宫廷政变不仅是晚清朝廷内部势力的较量,也是近代外国势力对晚清强制力的产物,对晚清政局的走势至关重要,更是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晚清宫廷政变看晚清政局,主要从晚清的三次重大的宫廷政变分析其对晚清内部势力变化的影响、政变后晚清内外政策的变化以及晚清宫廷政变对中国近现代化的影响。

关键词 宫廷 政变 晚清 政局

作者简介:彭南娟,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石焜,西南交通大学。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1.128

满清王朝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繁荣昌盛以后迎来了衰弱的局势,到晚清最后的几十年里,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满清贵族统治被严重动摇,而晚清后期的宫廷政变则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充当了添加剂。虽然宫廷政变在晚清政局的向下走势中起到了延缓或是加快的作用,但它们终究没能改变晚清衰局的走势。不过,即使晚清几次宫廷政变没有根本改变近代中国的走势,但仍然对晚清当时的内政外交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提供了契机。

一、宫廷政变对晚清内部势力变化的影响

1861年在北京发生的辛酉政变是晚清政治格局变化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西太后慈禧通过联合恭亲王奕 发动了夺取政务大臣肃顺等人中央权力的政变,掌握了清廷大权,改变了咸丰帝生前预想的权力制衡的局面。政变后,慈禧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大力拉拢恭亲王奕 ,给予奕 诸多特权。而奕 则罗致文祥、李堂阶等人作智囊和助手,培植自己的势力。我们不难看出,辛酉政变导致的清廷内部人事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给晚清政局带来了一些新的动力,以奕 为首的中央官员,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首的地方官员的雄起,甚至是洋务运动的兴起也与辛酉政变的爆发有一定关联。这一人事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对巩固晚清政局的稳定有益,但与此同时也为后来清朝内部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

慈禧与奕 在联手夺权,排斥肃顺等人这一战线上显得格外团结,但当奕 在中央的势力足够强大以致威胁到慈禧时,权利心极强的慈禧便不能容忍,于是便有了1884年的甲申易枢。和辛酉政变一样,二者都是晚清朝廷内部的权力争夺,但此次政变没能给晚清带来新的活力,中央大权收归慈禧,清廷更加腐败。甲申易枢发生在中法战争爆发之际,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甲申易枢爆发的表面原因是前线清军在中法战争初期的接连失利,但其深层原因则是权利的转换。 1884年4月,慈禧太后与醇亲王奕譞一起策划,以“委蛇保荣,办事不力”的罪名,把奕 、李鸿藻、翁同龢等一概逐出了军机处,任命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等五人为军机处大臣。 慈禧的此举看似是要惩治在中法战争中的软弱妥协派,其实只是慈禧计划好的一场夺取奕 中央大权的政变。从有关资料可以得到:新的军机处并没有积极组织力量准备战守,只是在慈禧太后的指使下把一些清流派重要人物派到地方上去担任官职。 甲申易枢,它不仅是慈禧太后对奕 一个人的警告,也是对以奕 为首的洋务派和地方实力派一个警告。政变使一群更加没有能力和智慧的封建官员掌握了晚清的实权,慈禧太后的地位得到更加巩固,但也使中国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大败,使全国有识之士都为之震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始了向西方深层次学习的征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光绪的改革运动日趋激进,并预示了最后要对清帝国全部政治机构进行激烈改造的前景。如此,势必会威胁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 9月21日慈禧太后成功发动了政变,剥夺了光绪帝的权利,并把他幽禁起来。同一天,她还宣布重新当权“训政”,开始了她的第三次摄政。 戊戌政变的发生对晚清内部的派别势力消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慈禧太后铲除了以维新派为代表的一批相对激进的势力,控制了光绪帝,把重要的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亲信的手中,使短时间内出现的帝后两党之争的局面戛然而止,再一次重新掌握了晚清政局。戊戌政变的发生使慈禧在晚清政坛的地位更加巩固,妥协派在朝廷内部占了上风,对后来的清朝内外的政策改变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此次政变以后,基本上奠定了晚清最后几十年反动势力地位的基础,从此也就基本上决定了晚清最后几十年的走势,即使是其后的“新政”也已不能改变晚清的衰势。

二、宫廷政变对清朝内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晚清时期的宫廷政变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因为政变决定了中央政治派别的势力消长,更因为每一次的人事调整必定会牵扯到清朝内外政策的变化,而这些政策的变化与晚清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辛酉政变结束了以肃顺为代表的排外政策,揭开了慈禧在中国长达四十多年的黑暗统治的序幕,为正在集结中的奕 洋务势力揽权当政造成了机运,对晚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近代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的合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确立,是从辛酉政变开始的。 辛酉政变后,慈禧初次在中国政坛上当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内拉拢反动势力,对外寻求列强的谅解。

内政方面,在当时,奕 是当时唯一一个可以与慈禧抗衡的朝廷内臣,尽管奕 也是主张以和对外,但不得不承认,这也是权宜之计。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从军事、科技等客观方面全面的论证了晚清必定不能战胜英国的事实。面对此种现实因素,奕 坚持以和对外,那也是不得已为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他不仅开展了一些有利于晚清发展的运动,还对慈禧太后的某些非分举动也的确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制,比如杀安德海、谏阻修园等。 甲申易枢以后,醇亲王奕譞取代了奕 。奕譞的资质远赶不上奕 ,再加上新组成的军机处大臣们也不如上一班的大臣们,朝廷内部的执政能力大大降低,腐败更加严重,给当时的清朝政局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光绪十一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奕譞总理海军事务,奕劻、李鸿章会办,善庆、曾纪泽帮办,以图统一海军指挥权,实权操在李鸿章手中。奕譞利用“总理”职权挪用海军军费为慈禧修颐和园,李鸿章应要求挪用原本是建设北洋舰队的军饷给奕譞来修颐和园。此举对北洋舰队的危害在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体现的十分清楚,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甲午中日战争揭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外交方面,奕譞上台以后一改强硬态度,对洋人俯首称臣。奕譞不仅在中法战争期间将对外交涉大权交给赫德、金登干,而且在光绪十四年的中英西藏问题交涉中让赫政插手其中,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化的道路上越走越深。

戊戌政变成功发动后,慈禧再一次彻底的把中央大权揽在自己手上,预示着其即将在对内、对外方面采取一些新措施来巩固自己势力。

内政方面,政变发生后,慈禧太后大量捕杀维新派人士。慈禧不仅对维新派人士进行肃清,还力求去维新思想。就连在维新变法时期兴起的报刊、社团、学堂都被慈禧命令查封,曾支持光绪帝主张变法的地方官员也遭到了慈禧残酷的打击。经过一系列打击帝党和大力起用后党的措施,慈禧如愿以偿地把中央大权掌握在手。

外交方面,帝后两党之争不仅是维新派和守旧派在朝廷内部势力的争夺,也是求强派与妥协派的外交政策之争。戊戌政变发生以后,以慈禧为首的妥协派否定了戊戌派的外交政策,他们对外软弱妥协、墨守成规,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在列强入侵之时或是让中国士兵去送死或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901年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此,清朝廷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慈禧一党以保全自己在清朝地位为宗旨,尽量满足列强要求,此乃赤裸裸的以妥协求全的外交政策。

三、宫廷政变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中国的近代化是以生产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标志的,当然它还包括了外交、制度、思想近代化等等,从一定程度上说它是随着列强的入侵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而晚清每一次宫廷政变,都会深刻的影响着清朝的内政外交,故亦对中国近代化的开启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861年辛酉政变成功发动之后,慈禧和奕 上台。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奕 的上台以及奕 集团的形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启起到了一定的加速作用。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以奕 为首的清廷官员开始萌发“求强”意识,发动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之路。洋务派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设立海军衙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习西方文化和科技用以求强于中国。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更是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序幕。虽然以奕 为首的开明士大夫们的努力对晚清政局的改变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否定辛酉政变后的晚清当局者企图挽救政局的努力。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探索才致使后面的有识之士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

以奕 为首的开明士大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然而在开明士大夫们与顽固派争权的宫廷政变中,奕 败下阵来。他的失势势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近代化发展的步伐。1884年的甲申易枢政变,慈禧剥脱了奕 的实权,对正在进行的洋务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他的洋务派在奕 的这次厄运中看出了慈禧太后的本意,为明哲保身,他们不得不有所收敛。八十年代后期以后,除了张之洞仍有作为外,几乎不再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举措,洋务运动呈衰弱之势。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的惨败导致了洋务运动的结束,同时也让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识更进一步,特别是从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来看,先进的中国人不再仅仅满足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把重点逐渐的从物器层面扩展到制度乃至是思想层面。

在中国近代化这一历史过程中,戊戌变法所占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维新派提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都体现着近代化的思想。虽然变法在实施过程中与维新派之前提出的主张有些出入,但此变法仍然对晚清乃至中国现代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主张直接触及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在光绪帝宣布维新变法后的第四天,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了三道命令,接着便发动了戊戌政变。9月21日,慈禧太后经过周密布置,先将光绪皇帝囚禁瀛台,重新“训政”,继而大肆逮捕维新派。戊戌政变的成功发动,表明了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政变的发生,中断了维新派改革维新的步伐,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余各种新政措施全被取消。维新变法的失败,不仅预示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生涯的中断,也同样预示着维新派引领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暂时中断。

晚清的宫廷政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三次重大的宫廷政变都由慈禧组织发动并统统取得成功,三次宫廷政变似乎就是慈禧夺权-固权的一个发展过程。不得不说慈禧太后是一个政变行家,利用宫廷政变独掌朝廷大权,但这些政变不同于改朝换代、新势力的夺权,更没有新的动力注入,只是朝廷内部势力的角逐,因此当然不能使晚清政局得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不过,虽然这些政变没有使晚清摆脱亡国之危,但是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晚清政局,在晚清政局向下的走势中充当了一剂调味剂,影响重大。

注释:

陈勇勤.论甲申易枢后清流党人任海疆三会办问题.历史档案.1992(1).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华书局.1994.147.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论丛.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154-221.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71.

陈绛、杨苏荣.论辛酉政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5).

魏丕信.洋务运动与防务破产.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2辑).1993.50,51.

高晓颖.从辛酉政变到甲申易枢.辽宁师范大学.2007.52.

猜你喜欢

政局晚清政变
南唐“崇文抑武”政策及其影响
浅析阿尔及利亚内战时期军方力量对政局的影响
天人互动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
土耳其历年政变简史(下)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
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武力清党”之商榷
有情总被无情恼
明中后期政局的边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