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7-01-20陈伟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成药不合理处方

陈伟

邹平县人民医院,山东滨州 256200

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及预防措施

陈伟

邹平县人民医院,山东滨州 256200

目的分析和研究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6年1—12月期间的中成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从每月5号、15号、25号各抽取20张中成药处方,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在720张中成药处方中,共有42张处方存在不合理问题,其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5.83%,其中17例没有按照辨证论治、8例与西药配伍不合理、6例用药剂量不正确、6例滥用具有滋补效用的中成药、5例剂型不合适。结论为了有效避免门诊中成药处方中出现不合理问题,医院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消除每一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另外医生在诊断的时候需要辩证选药,并综合考虑合并用药、禁忌证、使用疗程、用法用量等多方面因素。

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运用;原因;预防措施

中成药指的是根据相关中医理论指导,通过一定的生产工艺将固定的中药材处方加工制成标准的中药制剂,其具有奏效快、携带方便、不良反应小等方面的优势,当前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也逐渐加重,因此需要加强研究,提高应用的合理性[2]。该文针对该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门诊2016年1—12月期间的中成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从每月5号、15号、25号各抽取20张中成药处方,共计720张中成药处方。

1.2 方法

根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处方书写格式及书写规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以及药品说明书,对门诊中的中成药处方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出不合理处方[3]。然后用Excel统计表格对处方中的复核发药、审核调配、规范用名品种数、药品品种数、临床诊断、存在问题等各项信息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总结。

2 结果

在720张中成药处方中,共有42张处方存在不合理问题,其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率为5.83%(42/720)。其原因主要为:17例没有按照辨证论治,占40.48%(17/42),典型病例表现为患者的虚证、实证、风热、风寒没有仔细辨别,用银翘解毒片、羚羊感冒片治疗发热、感冒等症状,将活血化瘀药等同于西药中血管扩张药。8例与西药配伍不合理,占19.05%(8/42),典型病例表现为知柏地黄丸、金匾肾气丸、牛黄解毒片六味地黄丸与西药中的碳酸氢钠、氨茶碱等药物同用。6例用药剂量不正确,占14.29%(6/42),典型病例表现为大量增加维C银翘片的使用剂量。6例滥用具有滋补效用的中成药,占14.29%(6/42),典型病例表现为患者不存在适应症,但使用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中成药。5例剂型不合适,占11.90%(5/42),典型病例表现为慢性疾病患者使用注射剂,急重症患者使用延效制剂。

3 讨论

与人工合成药物相比较来说,中成药的成分是中药材,毒副作用比较小,而且患者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生产中成药制剂的工艺越来越成熟,已经逐渐生产出标准化的中医药诊疗的现代中成药[4]。通过对生物芯片、基因组学、核酸分子杂交、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中成药的质量已经得到大大提升。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在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现象发生率为5.83%,其主要表现为。

①没有明确地对患者病症进行辨析。这是门诊中成药处方中发生不合理应用现象的首要原因,占40.48%。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辨证论治是其重要基础和依据,而且中成药制剂生产的理论基础仍然是中医理论,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只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针对性的中成药,才能够得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因此,在门诊中使用中成药处方的时候,一定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针对性的选择中成药。但是在临床中没有明确的对病症进行辨析是十分常见的,比如风热、风寒等外感,都会使用大青叶合剂或片剂、双黄连针剂或口服液,这都是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充当抗生素的作用;在脑梗死、冠心病等症状中使用脉络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药物,这是将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充当血管扩张的药物使用[5]。

②中西药配伍不合理。由于中成药是由多种中药材共同制成,其成分十分复杂,有较多的注意事项,这样在与西药配伍的过程中就很容易会发生不合理的问题。比如龙牡壮骨冲剂、牛黄上清丸等含有较多镁离子和钙离子的中成药,会与异烟肼、四环素族发生反应,形成溶解难度比较大的络合物,导致患者肠胃道会药物的吸收较差,降低药效;定喘丸等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果与氨茶碱、复方降压片等药物同时服用的话,患者很容易会出现心律不齐、头痛、头晕、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当六神丸与地高辛药物同用的话,患者会出现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反应;复方新诺明与保和丸、山楂丸药物同用的话,由于在保和丸和山楂丸中含有酒石酸、苹果酸、构榄酸、维生素C等成分,会使尿液酸化,增加乙酰化磺胺的溶解难度,并在尿道外析出晶体,导致患者出现结晶尿或血尿问题[6]。

③中成药使用的剂量过多。有些人认为中成药不存在毒副作用,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考虑药物成分和疗效,不需要重视剂量大小问题,出现随意加大剂量、随便吃等现象。但是中成药只是与人工合成的药物相比较来说毒副作用比较小,如果随意增加剂量的话,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如常常会出现加大维C银翘片的服用剂量,这样维C银翘片内部含有的乙酰氨基酚成分就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7]。

④滋补性中成药存在滥用现象。有些人认为服用滋补性的药物对自身的身体有益,让医生为自己开相关药物,部分医生为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就会滥用滋补性中成药。比如患者没有适用证,但仍然使用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药物。

⑤剂型不合适。由于中成药药物成分的不同,也会存在较多的剂型种类,而不同剂型药物的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注射剂由于药效比较快,主要是适用于急重症;膏剂型的中成药一般是以滋补作用为主,主要是应用于体虚病久的患者;与液体制剂相比较来说,胶囊、散剂、冲剂药物的吸收速度稍慢,但是要快于丸剂;片剂和丸剂型中成药,患者在服用之后有一个释放期和崩解期,经过肠胃道吸收之后才能够进入血液循环,整个过程较为缓慢,但是作用更加持久,比较适用于慢性病、病症较轻的患者;口服液体制剂的效果也比较快,患者能够快速吸收[8]。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患者和医生都很容易出现误区,就是对中成药的毒副作用选择性忽视,在认识上和意识上存在错误,虽然中药的药性比较平和,但是并不等同于不存在毒副作用。另外在很多说明书上,并没有对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做出明确标注,这就很容易出现服用剂量随意加大现象。对于中成药来说,其毒副作用会随着服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这样当患者随意增加服用剂量之后,也就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比如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冰硼散等中成药中都含有朱砂成分,在很多人的意识中都认为朱砂是无毒无害的,但是如果大量服用的话,就会出现毒性,导致患者出现中毒现象[9]。

由于在临床上对中成药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其药效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患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病症。导致中成药使用出现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体现在多方面,在药物生产到患者服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可能会导致问题出现,因此需要对中成药合理使用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中成药应用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程度。首先医院门诊出的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中药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医院本身应该定期的对医护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中药学理论相关知识,保证在为患者诊断的过程中根据中医药理论做出正确判断,进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10]。其次对于中药师来说,也需要熟练掌握和使用中成药相关知识,并加强对中成药处方的审核,如果发现处方中存在不合理问题的话,一定要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进而做出及时的改善;同时还应该定期分析和总结不合理用药的中成药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到医院的相关部门,进而提高中成药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最后是医院需要根据门诊中成药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并加强调查和统计患者用药情况;坚持“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在医院中营造出良好的医风医德氛围;并制定出相关的奖惩制度,将责任落实;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生诊治的监控管理,有效避免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11]。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避免门诊中成药处方中出现不合理问题,医院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消除每一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另外医生在诊断的时候需要辩证选药,并综合考虑合并用药、禁忌症、使用疗程、用法用量等多方面因素。

[1]韩洁,邹金凯,刘蕾.2011-2012年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45-48.

[2]倪修红,邹红,吴君.门诊处方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构成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31-32.

[3]陈敏,罗燕梅,易美红,等.我院38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用药分析[J].中国药房,2012(15):1439-1440.

[4]周易,张美祥,石素平,等.门诊西医不合理使用中成药分析及对策[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9):442-444.

[5]陈卓,刘永,王芬,等.门诊中成药临床应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3):3544-3546.

[6]杨静琦,程京艳,张春丽.2013年门诊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2):708-710.

[7]拾倩,于丹.从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存在的问题分析临床中成药使用的合理性[J].江苏中医药,2016(3):75-77.

[8]林桂锋,杨樱,何小敏,等.儿科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5):33-34.

[9]丁娟,王璐,王海贺.本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浅析[J].包头医学,2016(4):213-214.

[10]金锐,王宇光,薛春苗,等.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标准与尺度探索(四):适应证不适宜[J/OL].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 (13).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13.01.html

[11]林秀珠,林芸茹,张志峰.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3(5):299-301,310.

R28

A

1672-5654(2017)04(b)-0158-02

2017-01-16)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1.158

猜你喜欢

中成药不合理处方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人间处方
差评不合理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处方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