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2017-01-20张晓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6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我院

张晓影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张晓影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88例患儿,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入我院并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4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低于常规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期间,予以合理有效的优质护理措施,可降低穿刺所致的不良反应率。

静脉留置针;小儿护理;应用

临床中,无论是成年患者还是小儿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这一方式都比较常见[1]。一般而言,在患者静脉穿刺部位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可以保持5~7 d,加之静脉留置针穿刺简单,除了能帮助患者减轻穿刺所引起的痛苦之外,还能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故临床应用优势突出。若是静脉留置针期间护理不当,则引起诸多的不良反应,比如静脉炎、局部红肿疼痛等,对患儿疾病治疗十分不利[2]。对此,研究特以我院收治的8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儿,均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4例。研究组中24例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年龄3~10岁,平均(4.4±1.5)岁,18例早产儿,4例重症患儿,21例感染疾病患儿,1例化疗患儿。常规组中25例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年龄3~9岁,平均(4.3±1.4)岁,19例早产儿,2例重症患儿,22例感染疾病患儿,1例化疗患儿。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静脉留置针穿刺 视患儿血管状况,选择粗大的血管予以穿刺,局部常规消毒后,用左手将穿刺位置的血管皮肤绷紧、固定,右手持留置针,在血管上方以20°~30°的夹角予以穿刺,刺破皮肤表面,见回血后将针压低5°~15°,继续前进0.2~0.3 cm;退出针芯5~10 mm,送软管到血管处,确保液体无阻碍进入后,撤出针芯,并Y形固定穿刺部位[3]。

1.2.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即时刻观察患儿输液情况,输液管有无反折、扭曲,穿刺部位是否红肿,并注意查看患儿输液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4]。

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即:(1)心理干预:大部分患儿对穿刺针都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并表现出抵触行为以及哭闹情绪[5]。(2)封管:输液结束后,关闭输液调节器,分离针头与肝素帽,并做好相关消毒工作。12 h再一次予以封管处理[6]。(3)留置过程中的护理。通常而言,静脉留置针最长时间可保留5~7 d[7]。(4)撤管。结束输液后,顺着患儿血管方向,拔出针头,而后利用无菌干棉签,对穿刺部位持续按压3 min,最后在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在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如静脉炎、穿刺局部红肿等。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21.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研究组病例数44例,局部红肿1例占2.27%,静脉炎1例占2.27%,发生率2例占4.55%;常规组病例数44例,局部红肿5例占11.36%,静脉炎4例占9.09%,发生率9例占20.45%,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儿年龄小,面对穿刺针容易产生害怕、恐慌以及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较差,使得护理人员难以完成穿刺工作,增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8-9]。而静脉留置针能够良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但静脉留置针期间若是护理不当,则极有可能会引起诸多的不良反应。故患儿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期间,必须予以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以降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促进患儿尽早康复。研究中,全部患儿均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但研究组辅以优质护理,常规组予以常规化护理,结果发现,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低于常规组的20.45%(P<0.05)。这一结果说明,在优质护理模式下,由静脉留置针穿刺所致的不良反应得到了降低。另外,静脉留置针具有较强的柔韧性,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势,使得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升。

[1] 梁淑玲.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330.

[2] 郭玉莲,刘立杰. 静脉留置针U型固定技巧的临床应用和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2):84-85.

[3] 王玉芳.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1):435-436.

[4] 李惠琴. 浅静脉留置针应用及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35-236.

[5] 翟保华,俞菊红,黄艳辉,等. 静脉留置针在血友病病人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全科护理,2017,15(28):3543-3544.

[6] 未洪娟. 运用品管圈降低患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7,24(30):151-152.

[7] 胡琼丽,姚远,江奕. 心理干预联合消炎镇痛膏对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治疗作用分析[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42(10):258-259,261.

[8] 高玉兰,官文娟. 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5):75-78.

[9] 董晓红 秦凤华 王雅丽. 儿科患者静脉穿刺过程中实施细节护理的疗效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236-237.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Pediatric Nursing

ZHANG Xiaoy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Jili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130021,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pediatric care.MethodsThe study included 88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nd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from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7, through the computer random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amely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4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Results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4.5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20.4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For children with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treatment,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quality care measures can grea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puncture.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ediatric care; application

R473

A

1674-9316(2017)26-0180-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6.099

吉林省人民医院儿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我院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