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维思考

2017-01-19尹长云

学理论·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尹长云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丰厚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思维方式、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拓展,提供了可以继承与借鉴的宝贵经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对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新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25-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无论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还是从知识体系到信仰体系的转化,抑或是从价值体系到践行体系的转化,都可以从中找到极具启发意义的思考路径。鉴于此,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维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融合,以求进一步转变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从而开创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新局面。

一、教学理念维度:汲取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思维方式的智慧,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进一步转变

以人为中心,坚持主体性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在特质,也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灵魂与精髓。按照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思维方式,人处于各种关系的核心,它既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从这一思维方式出发,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特别强调尊重主体人格价值,重视主体自觉,注重主体树立自信,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教育特征。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客观上要求教育者树立主体性教学理念,但单向强制灌输,忽视大学生主体作用的机械化教学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没有或没有完全确立主体性教学理念。因此,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就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那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怎样才能确立主体性教学理念?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可以继承与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价值,注重教育的感化性。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特别强调尊重人的人格价值,认为人不是“物”的存在,而是“人”的存在,儒家甚至把人的人格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就启示了我们,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导之以情,把情与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交融。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说服人、教育人,促使大学生对科学理论的真信、真用。

二是要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十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性作用,认为道德养成是由主体内在自觉的结果。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确立主体性教学理念,教育者就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围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来设计教学内容体系与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不能仅仅扮演“中介人”的角色,以死板、生硬方式传递教育内容,而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为主线,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并选择最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此来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活化,效果才会提高。

二、教学内容维度: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资源,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对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最深厚的文化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现二者的对接,既可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学平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使大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化育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融合与对接,前提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那些符合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体现中国人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相适用的思想精华,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

其一,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方面的教育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既倡导以孝为先,由孝而敬的家庭伦理,又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这种家国情怀,有助于大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应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特别是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应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无论是“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的家国情怀,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担当,以及历史长河中涌现的爱国志士、古往今来流传的爱国典故等,都是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其二,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方面的教育内容。仁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民胞物与”的博大胸襟。孔子不仅主张“仁者爱人”,而且主张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更是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种仁爱思想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相互包容;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合群济众; 在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上,倡导协和万帮。将这些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有助于启发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社会情怀,形成文雅、温和、关爱、和谐的品质,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文化资源。

其三,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方面的教育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伦理型文化,要充分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资源,将诸如公正、诚信、友善、谦敬、礼让、奉公尚忠、以义制利、以理制欲等传统文化道德修养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并转化成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此外,还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独特的道德修养方法。比如,立志、内省、自省、修己、责己、慎独、改过、力行等。它对启发大学生主动提高修养的内在要求,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知荣辱、守诚信,完善人格修养,提升内在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也应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关键是要找到两者相融合的“契合点”。比如,传统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传统“和”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统仁义礼智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爱国精神与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传统修身养性与大学生德性养成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契合点。需要强调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同时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转化,实现二者的有机对接。

三、教学方法维度:借鉴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一整套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梳理,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断推陈出新,有助于拓展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体系。

第一,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孔子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传授方式,施以不同教育。这就启示我们,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班级和个人的思想状况与实际接受能力,以及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不能搞“一刀切”。传统文化还主张教育学生要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孔子认为,学生问题提到什么地方,就回答问题到什么地方,并且按照学生当时的理解程度和积极程度而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告诉我们,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育者要善于根据学生对教学的反应,采取启发引导,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直接启发或间接暗示使学生接受教育。

第二,学思并重,反省内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贻”,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反省内求是传统文化强调的一种自我教育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学与思相结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当提倡。反省内求强调发挥主体的自我修养的能动作用,强调经常反省自己,表现了“严于律己”的品格。借鉴这一方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

第三,身教示范,躬行践履。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正人必先正己。孟子说:“教者必以正”;荀子提出“师以身为正仪”,强调以身作则。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借助真理的力量,还要借助榜样的力量。因此,教育者不仅应注意运用榜样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更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当代大学生做出示范,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和影响学生,达到以行为促进学生思想与行为的转变。传统文化还认为仅有个人道德修为是不够的,还要将道德意识转化为实际行为,切实做到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履行道德规范。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践履,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由价值体系到践行体系的转化,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应予重视和拓展。

第四,克己慎独,环境陶冶。慎独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行为自律。《礼记·中庸》载:“是故君子戒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应从当下、从细微、从隐处做起,加强自律。传统文化还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孔子提出择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择处“里仁为美”。荀子指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熏陶法,具有教育目的的隐蔽性和教育方法的间接性,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同一环境中的平等性的特点,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加以弘扬。

参考文献:

[1]李小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探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4).

[2]李国娟.对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12).

[3]王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的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4]刘淑霞.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实然状态与应然态势[J].唐都学刊,2011(1).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