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7-01-19

中国美术馆 2016年6期
关键词:版画美术馆美术

资讯

展览

“故宫藏历代书画展”最后一期展出晋唐宋元领衔的国宝书画

2016年9月6日,“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馆正式开展,展出21幅书法珍品及47件稀世画作。“故宫藏历代书画展”自2008年4月21日在武英殿开展,共分为9期,分批展出故宫博物院藏难得一见的书画作品。“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共分九期,该系列展览以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为主轴,系统展出故宫院藏书画典范之作,将众多深藏宫中难得一见的书画珍宝展示给广大观众。

伍必端艺术研究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2016年9月5日,“九十刻痕——伍必端艺术研究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原版画系主任、艺术家伍必端先生九十高寿之年,梳理伍先生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版画创作和艺术教育方面的成就。展览分为七个学术版块,涵盖了伍老从15岁公开发表的第一件版画作品到今年的最新创作,时间跨度长达七十余年,涉及版画、彩墨、油画、水粉、水彩、漫画连环画、文学插图、素描、速写等多种艺术类型,共展出作品两百余件,是迄今伍老艺术实践与创作最为全面的一次综合呈现,这次展览也纳入了“百年辉煌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中。

人民美术出版社纪念成立65周年

2016年9月19日上午中国美术出版大厦,以“中正大雅、朴真至美”的人美精神为人所称道的人民美术出版社迎来65周年社庆。为纪念成立65周年,人美社推出重点图书《人美文库》(共28卷)、《人美连环画家画库——庆祝人民美术出版社建社65周年》(共19卷)、《棔柿楼集》(共10卷)。《人美文库》将人民美术出版社65年来出版的经典美术理论书籍重新刊印并结集出版。《人美连环画家画库——庆祝人民美术出版社建社65周年》将1978年成立的人美创作室画家们的经典连环画作品结集付梓,精心打造人美社美术理论品牌系列图书,展示了人民美术出版社在特殊历史时期连环画工作取得的卓著成就。

“快乐的旋转——秦宣夫诞辰110周年专题展”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快乐的旋转——秦宣夫诞辰110周年专题展”,于2016年9月29日上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唐斌策展,范迪安任学术主持。展览以二百余件绘画作品和秦宣夫留存的教学笔记、几易其稿的研究手稿等丰富的文献资料,以及家属新近发现的一些珍贵旧照片,全面呈现秦宣夫的艺术历程、突出反映其探索中国油画发展之路的创新精神。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秦宣夫是一位在油画艺术的引进、传播和创造上卓有成就的艺术名家,也是一位在西方美术史研究和教学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名师。

国家博物馆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

2016年9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开幕。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了艰苦卓绝、震惊世界的长征,为中国革命胜利前进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场惊心动魄的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行军条件之艰苦,敌我力量对比之悬殊,战斗之频繁,为人类战争史上所罕见。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发挥馆藏文物的优势,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反映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使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

杜滋龄大型回顾展“行者无疆”亮相山东美术馆

2016年9月22日下午,“行者无疆——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全国巡展在济南山东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继广东美术馆之后的第二站,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会联合主办。展出杜滋龄先生从早年自学绘画至今所创作的中国画、写生、速写、素描等近百幅作品。

第十三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教学年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2016年10月12日,第十三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教学年会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主办,以“行动中的版画实验——历史谱系下的版画内核与衍生”为主题,共同探讨版画在历史语境和当代语境下的发展可能性。本次年会共有来自全国各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代表七十余人出席,共三百八十余件作品参展,展示了国内各个院校版画专业近两年发展的全部面貌。此次展览中既有中国传统的“饾版”印刷的作品,也有新兴的数码版画作品;有版画印刷和装置语言的交织,也有平面绘画语言和社会调查的文案相结合。

向人民汇报——20位中青年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成果在京汇报

2016年10月14日,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两周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向人民汇报——20位中青年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在中国政协文史馆拉开了帷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主题性实践活动着重反映和展示他们近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优秀成果。在展览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领略到艺术家独具个性的艺术创造,而且可以体味到创作者“走进去”的觉悟、“融进去”的情怀和“沉下来”的恒心。这20位参展中青年美术家具有鲜明的共性:他们长期扎根生活,所表现的对象是经过长久观察后对生命、生活的一种提炼,在情感上是质朴而丰厚的,在创作语言上是独到而多元的。

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即将全新亮相中国美术学院

2016年10月16日,中国美术学院举行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二周年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由“人民心 中国魂”艺术家交流座谈会和“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两部分组成。其中罗工柳百年纪念展分五个版块:“在战斗的前线”、“为新中国而创作”、“留学研究在苏联”、“中国油画要走自己的路”、“柳色常青”,共展出罗工柳先生毕生创作的336件作品,时间跨区七十余年。展出作品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新中国艺术史上人人耳熟能详的《地道战》,中国美术馆藏代表作《紫裙姑娘》《马本斋的母亲》《陕北人》等。

“新沂蒙”美术作品展(北京站)在今日美术馆启幕

10月29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新沂蒙”美术作品展(北京站)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全国各地艺术家一百多幅精品力作,对每一位参展艺术家来说,参与“新沂蒙”项目,既是对自身艺术水平的检验和提高,更是深刻领悟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一次重要实践。“新沂蒙”之“新”,首先是艺术表现的“新”,展览涉及油画、中国画、版画、水彩、实验艺术等多个美术门类,艺术家们在主题表现的角度、深度和形式上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其次是项目构成的“新”,不但有美术创作、教学和展览,还进行了沂蒙风物的社会调查和纪录片拍摄,并开展了相关的社科课题研究。最后是策划组织的“新”,不但有全省高校、文化部门、艺术机构间的联动,还有全国范围的征稿和巡回展览,以及丰富的公共教育和公益宣讲活动。

祝大年百岁诞辰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2016年10月16日下午,《大年百年——纪念祝大年百岁诞辰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展览展现了祝大年先生毕生的艺术成就,作品涵盖工笔重彩画、钢笔画、陶瓷、雕塑以及设计等不同类别百余件代表作。祝大年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始人之一,是我国现代陶艺、现代壁画、现代工笔重彩画的重要开拓者。

“传承·发展——张洪祥师生油画作品展”在济南市美术馆开幕

2016年9月26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联、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组委会共同主办的“传承·发展——张洪祥师生油画作品展”在济南市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张洪祥先生及沈光伟、毛岱宗、姜衍波、王沂东、王玉萍、闫平、王克举等32位优秀艺术家的近一百五十件作品。张洪祥先生是山东高等美术教育学科推动者,他对油画语言宏大叙事性的透彻理解和对社会、人文的朴素关怀,他严谨的油画基础教育理念和执著的艺术追求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学生们。他们传承并发展了张洪祥的现实主义道路,成长为山东乃至全国油画界的骨干力量,为融会中西传统、开拓齐鲁油画新风范,引领山东油画在全国发声、发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溯本寻源——邢少臣中国画展”在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开幕

2016年11月8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湘潭市文体广新局主办,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湘潭市齐白石美术馆承办的“溯本寻源——邢少臣中国画展”在齐白石纪念馆开幕。邢少臣先生是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其作品从传统入手,以生活为创作源泉,用心揣摩前人精髓,对中国写意画笔墨的认识与研究独具只眼。喜写常人常见而未见之物,用笔以简驭繁,不拘小节,形成拙重、雄浑、富丽的艺术气质。本次展览展示邢少臣先生近期力作六十余件。

研 讨

世界艺术史大会来到中国

2016年9月16日上午,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拉开帷幕。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主题为“Terms”(概念:不同历史和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大会设立21个分会场展开专题发言与讨论,以期交流艺术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启发人们在全球文化语境中重新思考世界文化艺术的版图,重新评价和审视东西方文化各自的价值与贡献,特别是亚、非、拉地区的艺术与文化的发展特色,勾勒与重塑世界艺术历史的新面貌。

中国美术学院首届“古书画鉴藏与修复国际研讨会”启幕

2016年10月10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首届“古书画鉴藏与修复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盛大启幕,标志历时三天的研讨会序幕拉开。本届研讨会邀请全球范围内修复方面的专家与相关研究者共19人。研讨会内容包括就各馆馆藏精品为修复案例分析,介绍各种修复技艺,讨论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办方希望将此研讨会作为契机形成一项延续性的盛会,每届确定一个主题,以一种受众的形式演绎,展示世界修复现状及成果、与社会讨论对待古文物的态度。本次研讨会主旨为整理讨论世界古书画修复现状,通过对案例分析的形式思考修复的理念,从而建立起一项专门的学科,培养拥有系统理论支撑的修复行为。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十年:探讨“批评的有效性”

第十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于2016年10月22、2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批评的有效性”,参会批评家将从“批评与前沿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批评与社会现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从2007年举办第一届,到2016年,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已成功举办第十届。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秉持“致力于中国美术批评的学术建设,促进批评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出美术批评新人,关注和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的宗旨,始终坚持思想自由,采取学术独立的民间立场,不断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反省,在业界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术批评界一年一度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美术批评家共聚一堂,为中国当代艺术把脉,讨论中国美术批评的现状与未来。

对外交流

“互绘·相知——中外美术作品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启幕

为进一步展示中国美术与世界美术交融创新成果、增进中外美术交流、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人文合作,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互绘·相知——中外美术作品展”于2016年9月10日下午2点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一层展厅拉开帷幕。逾二百件囊括六十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情的中外美术作品齐聚展览,全面呈现中外美术家眼中的多彩世界。

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首先致辞,他认为本次展览共同特点是各国艺术家大多数作品都基于写生并在写生基础上展开想象,发挥不同国家艺术语言的优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面貌。他希望这种互绘的美术交流新形式能够延续下去,不断向纵深发展,产生更多优秀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作为发言人从美术家的角度,简要梳理了中外美术交流史。并谈到,近现代以来,中国美术家主动迈出国门,在坚守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之上,更加广泛地研究、借鉴外来美术形式,产生了一大批借传统水墨表现异域风情的独特画作,体现出多元共生的艺术态势。展览所呈现的“海外研修工程”和“吕霞光画室研修”板块,是中外美术从古至今持续交流的接续与延伸,中国美协将继续使用、维护、拓展好这些优质的交流平台。刘大为最后特别向吕霞光夫妇对文化艺术的贡献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此次展览以中国美协对外交流项目为主导,以“一带一路”为主线,集中展示近年来协会对外美术交流成果,共分四大板块,涵盖国、油、版、雕、水彩、综合材料、装置艺术等诸多门类。与三年前首次“中国美术家眼中的世界”作品展相比,参展作品件数、涉及国家数量都几乎翻倍。其中,“中国美术家眼中的世界”全面聚焦“一带一路”国家,作品以开阔的创作视野、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语言,描绘出和而不同、缤纷多彩的沿线国家风光。同时,此次展览也邀请了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阿联酋、意大利等丝路沿途国家在内的众多国外美术家,请他们以中国为题进行绘画创作。使中外美术家通过相互描绘彼此国家具有特点的民情风貌和文化符号,借助艺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展示出不同民族艺术语言之优长,共同感悟“丝路精神”厚重的文化底蕴,借助“互绘”,实现“相知”。

此外,“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还继续呈现近两年海外研修创作人员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历程与最新成果;“巴黎国际艺术城吕霞光画室研修”则首次梳理三十余年来中国美术家们在巴黎吕霞光画室的收获与记忆,展示画室为培养造就中国美术名家、推动中法两国乃至国际美术交流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及深远意义,并向吕霞光先生致敬。

开幕当天,中国美协还与企业合作,在炎黄艺术馆建立虚拟展厅,将北京双年展部分捐赠作品以虚拟现实的形式予以呈现,并邀请观众亲身体验艺术与数字媒体的结合与演绎。

其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9月开门11项开馆展穿越古今中西

2016年8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新闻发布会在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举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建成,寄托着几代清华人为传承民族艺术、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美好心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最早雏形是1926年由清华国学院和历史系共同创办的考古陈列室,用于存放教学和研究使用的考古文物;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加盟清华大学后,艺术博物馆项目开始启动;2003年确定由瑞士设计师马里奥·博塔担纲建筑设计;2013年,世纪金源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向清华大学捐赠2亿元人民币用于艺术博物馆建设;2016年4月落成竣工,并于9月1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责编:张译丹 宫剑南)

猜你喜欢

版画美术馆美术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版画作品选登
创意美术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创意美术
去美术馆游荡
创意美术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