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两观三性”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研究以莆田学院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2017-01-18周可斌刘垚

中华建设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性莆田校区

周可斌 刘垚

基于“两观三性”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研究以莆田学院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周可斌 刘垚

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六十年代,以林克明、陈伯齐、夏昌世与龙庆忠为主的一批学者与建筑师对现代岭南建筑创作与理论的研究从而诞生了岭南建筑学派。九十年代中期,岭南建筑学派的领军人物何镜堂院士针对当时的建筑创作现状提出并践行了“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即建筑设计应具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同时也要表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及建筑思想的继承与开拓,也是岭南建筑学派建筑创作实践理论与方法的当代发展代表 。文章旨在通过中标实施的莆田学院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基于何镜堂院士的“两观三性”理念,深入探究这一建筑创作实践思想对于大学校园规划的适用性,及当前我国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升理论价值。

一、基于“两观”的校园规划理念表达

1.整体建造思维引导下的山水校园空间与氛围营造

校园规划设计与研究中的“整体观”其核心:清晰的规划结构将起到统领校园全局的重要作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与景观设计等系统规划均应以该规划结构理念为前提来进行相应的考虑。

(1)区域关系

规划从新校区与莆田大学城区域整体格局出发,实现良好互动,和谐共生。在校园的功能布局中将科研创新带沿紫霄大道布置,东西两端分别靠近大学城的产研服务中心与文化休闲服务区,强化服务能力,搭建发展平台。

(2)规划结构

规划以一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以山水资源为生态本底,通过多条廊道将北面的紫霄山脉和过山溪水系接入校园的核心区,形成山水相连的良好生态格局,着力打造“山水相融,三园三带,一廊五轴”共享空间的校园整体规划结构。

(3)空间氛围

规划关注校园空间整体氛围与空间形态塑造,东、中、西三大组团由横向水轴串联,倚山朝湖,礼仪轴居中;教学区与公共区以院落式建筑群环湖而立,生活区以行列式建筑靠山布置,运动区就近生活区安排,以屋顶造型、色彩与材质统一各个功能组团风貌。

2.可持续发展思维引导下的校园规划与建设策略

可持续发展观体现在校园规划设计中,指充分尊重自然与保护自然,强调营造“集约校园”、“弹性校园”与“绿色校园”,同时还包括注重能源节约、资源再生、减少和避免污染物排放等绿色循环低碳举措。

(1)空间模式

新校区空间以组群为单元模式,疏密有致。图书馆、学院楼及校行政中心构成 “一主四从”的校园中心区;学科院系按专业聚组成群,围合成校园副中心;东西科研创新平台融入各自学科组团;生活区分三组依山傍水设置,分别服务对应的学科组团。

(2)建设时序

学院的组团式布局和宿舍区的分区结构均有利于新校区的规划分期建设,也便于按照使用功能进行分割,应对动态发展要求,保证了各阶段校园空间景观达到相对完整的效果。

(3)绿色设计

校园景观以“大学园林”为设计理念展开组织,第一层次园林以自然山水为核,定义了基地的生态背景面;第二层次园林由建筑围合而成的组团中心形成,以不同主题组织半人工化环境。第三层次指园林建筑内部庭院,建筑、小品及植物共同构成柔美自然的校园环境。

二、基于“三性”的校园空间与建筑设计方法

1.地域性:地域环境的延续与转化

大学校园规划地域性的表现核心是如何通过空间设计延续与转化大学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文化印记,在功能分区、建筑布局与场地设计等过程中回应地域环境特点,同时注重文化传统尤其是建筑文化元素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提炼与运用。

(1)尊重场地特征

新校区地形北高南低,水网发达,中部过山溪将基地分为东西两部分。规划方案尊重场地特征,采用组团式布局,大部分保留场地内山体作为生态本底,整合与改造原水系并与过山溪连通,形成中部东西走向的“水脉”,建筑以组群散落在山水中,自然融于环境。

(2)融入地域文化

莆田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天热,湿热多雨。新校区建筑以外廊式院落布局、外墙遮阳构件、坡顶出檐遮及首层局部架空等策略节能通风,适应当地气候。通过将抽象简莆仙民居中的燕尾脊、双坡曲、“出砖入石”等细部元素融入建筑中,延续地域建筑文化。

2.文化性:人文特色的融合与渗透

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历史传统和校园文化,新校区的规划应重视进行文化挖掘和弘扬,在新老校园之间建立空间或精神上的联系,突出文化传统与个性延续,形成认同感。

(1)尺度控制

莆田学院新校区的规划设计采用整体集中与个体独立相结合的簇群式布局,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同时注重以人性化的步行尺度为基准,以人5~6分钟的舒适步行距离,以400~500米作为组群规模的控制尺度,强调完整有序的外部空间。

(2)建筑特色

建筑设计关注校园人文情怀培育,特色组团包括庄重大气的校前广场,一主四从的校园中轴草坪,勃勃生机的学院群庭院等。建筑材料采用石材基座与外立面挂石配合点缀玻璃窗和钢材压顶,通过虚实对比彰显莆田学院“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校园形象。

(3)景观主题

校园公共中心景观以水为魂,水系放大处形成的人工湖泊命名为“芳名湖”,并在湖面西侧岛屿上设“芳名塔”,东部和西部学科组团的中心湖也分别以取自莆田学院校训的“修德”与“敬思”命名,有饮水思源、传承老校区历史的深远意义。

3.时代性:现代功能与技术的反映

校园规划与设计应当反映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与价值特征,通过设计创意上不断尝新,运用当下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技术,塑造满足校园使用者需求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空间。

(1)共享空间

现代高等教育的内涵逐步从传播知识向创造和应用知识的功能转变,结合莆田学院建校特点,规划以“共享空间”为理念,将食堂定义为 “泛交往平台”,集成多样化功能,成为增进学生交流的场所,通过二层步行连廊与各学院建筑群实现立体化、复合型发展。

(2)建构技术

校园建筑在技术上采用系列低碳节能手段,如被动式遮阳、绿色屋顶、光伏太阳能板、双层表皮等打造追求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绿色校园建筑。在材料选择上,以石材和钢、玻璃等现代材料为主,相互交织碰撞出对传统形式的现代转译。

在校园环境营建中,强调能源的高效利用及管理与“智慧校园”计划的实施,如 “海绵城市”、固体废弃物再循环、管线集成,以及低碳能源在景观设计与供热、制冷及供电中的运用,并通过对环境改善、资源利用及程式应用的数字化,实现教育活动过程的信息化。

三、结语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两观”中的整体观强调“大”的格局,本质上是一种区域研究的态度,而可持续发展观则强调“远”的视野,是一种动态与弹性发展的思维。“三性”理念——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概念的辩证表达,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其中,地域性是校园的环境根基,文化性是其人文内涵,时代性则展现出了校园的现代风貌。

莆田学院新校区规划就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将“两观三性”创作理论推广至校园规划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并试图总结与形成基于该理论的校园规划设计方法,为今后建设更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提出参考建议。

岭南建筑学派现实主义理论及其发展研究,项目编号:51378212;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区域治理视角下的环珠江口湾区城市群空间演进及其发展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ZA01

(作者单位:周可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刘垚, 广东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三性莆田校区
巧用『三性』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TheStudyofGenre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莆田闹元宵
以“三化”“三性”培育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碳族元素“三性”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