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当前如何才能有效搞好精准扶贫工作

2017-01-17蒙坤朝赖小庆甘鹏李雁婷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蒙坤朝+赖小庆+甘鹏+李雁婷

摘 要: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有着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这一形势,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这就为下一步扶贫脱困提出了具体工作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一改过去的大水漫灌式的“输血”方式,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强化社会合作力和加强基层组织的协调。不断在“造血”上下功夫,在精准扶贫开发上下功夫,实现精准扶贫,才能搞好精准扶贫工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扶贫先扶人;财政信贷扶贫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76-2

1 充分认识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致在致力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大部分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步入了小康社会。然而还有不少农村人口处于贫困水平,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中国的扶贫攻坚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这些困难群体在民生问题上有着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面对扶贫工作的紧迫性,以前“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再也不适应当前的扶贫脱困工作,其是在中国扶贫脱困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时,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快转变思路,由“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迅速转变为“造血式”的创新扶贫模式,实现精准扶贫,牢固树立精细化的扶贫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为如期脱贫、杜绝返贫提供保证。

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进行到新阶段后的新举措,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的战略思想。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使人们看到了中国脱贫致富的希望,也使扶贫工作找到了精准目标,是扶贫工作的一大进步。自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各地调研时多次提及这一理念,并于2015年6月在贵州提出,扶贫工作要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并将精准扶贫思想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精准扶贫思想有了,并不等于就能做好这项工作。在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中应当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定策的工作方针,形式灵活地开展个性化扶贫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迈向新台阶,才能尽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 扶贫先扶人,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真正脱贫

扶贫先扶人,一个地方贫穷,固然有许许多多方面的原因,但说到底,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人的思想素质问题。而要提高人的素质唯有靠教育才是最终关键。人的自由的基本内涵,是指人们具有享受起码生活水平、免于各种困苦的能力;真正的权利平等必须通过能力的平等才能实现,而能力就是一个人的追求有价值的个人目标必备的一组功能的组合,包括免于饥饿的能力、一定的教育水平、健康以及就业等。显然这个自由就是“实质自由”,其最高标准或首要目标很简单,就是发展。而要提高这些能力以至达到这种目标,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和工具。一句话,自由既是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更是发展的一种能力。无论是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还是人的自由的获取与扩展,都与人的“可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必然的联系,而这种“可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定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机制来实现有效对接,其中教育与培训就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和机制,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及其中的高职教育在内。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创造问题,高职教育是实现“实质自由”与“可行能力”对接的有效平台。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及其中的高职高专教育在内的制度和机制,是可望实现其受教育者的“实质自由”、并提升他们的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于这个问题的展开,涉及扶贫及其方式问题。一味的给予式的扶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上的贫穷问题,只有从根源上着手,教育改变命运。

就扶贫来说,通常为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如果说物质扶贫等救济式扶贫只是一种“强心注射”,那么,对弱势者的思想意识、日常行为、知识水平和工作生活技能所着手的精神扶贫以及项目建设等开发式扶贫,则更具有长远的、实质性的意义。综合国内外的经验而言,无偿援助或补贴无益于穷人的发展和摆脱贫穷,反而会助长他们的依赖思想,不思进取,张口等着救济,自身缺乏劳动的动力。人们为了在特定社会中生存,必须获得一定的生产劳动技能才能立足于社会生存之中。正是于此,所以应当使扶贫行为最终能促使穷人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使其经济活动即使在没有外部援助的基础上,还能持续进行。当然,外部援助在刚开始时是不可缺少的,正如当今的大力扶贫形势一样。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以下方面建立和培养穷人的能力和素质,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脱贫致富,帮助其步入良性的发展轨迹。这些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从思想上认识到摆脱贫穷主要是靠自己,而不仅仅依靠外部救济;还必须掌握实施发展扶贫性项目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包括提高文化水平、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挖掘自身潜能,运用技术能力加上外部扶持资金的支持发展生产力等。这些都是救济式扶贫方式所无法做到的。

因而,如何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就业教育机会、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就成了迫切的问题。让贫穷的弱势群体接受职业教育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开发式扶贫机制的不断完善,完全可能有新的路径或方式被设置出来。但是无论怎么研究,以不断开发提升为宗旨的开发扶贫,其提供的根本性通道就是教育,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提升穷人的能力和素质。因此让弱势贫困群体接受教育是根本的切入点,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点。

3 完善财政信贷扶贫力度,不断探索创新机制模式

加大财政和信贷扶贫资金的投入,首先要考虑的是要从总体上增加多大一块财政和信贷资金切给扶贫项目,这是如何配置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做到扶贫资金的运作效率要高,防止资金滥用和不用,使稀缺的资源尽可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扶贫效益。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有效的监管和实行问责制度,切实确保扶贫资金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财政直接支农扶贫。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交通道路、电力供应、清洁饮水、通讯信息、农林畜牧业设施的投入力度。财政要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农业化、优质饲料、优质农产品基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包括病虫害监控防治力度,防灾抗灾,提高抵御灾情的能力。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各种综合直补等的财政支持。加强对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山区的农村社会事业的财政支持,构建全覆盖的新农合医疗体系,提高受教育文化水平,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逐步完善社保体系。

发挥金融支农扶贫效应,包括帮助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和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发展。增强政策金融机构功能,鼓励商业金融机构支农,扶持合作金融组织发展,鼓励新型金融组织的规范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就现阶段而言,政府免息两年期的贷款利息虽然在一定程度缓解了贫困户的当前实际问题,就长远而言,需要彻底调动受助人员的生产自救积极性。

总而言之,扶贫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依靠各部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助与扶持,更应该充分调动其本身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潜力才能循环不断的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EB/OL].人民网,2014年10月17日.

[2] 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

[3] 王国良,褚利明.微型金融与农村扶贫开发[J].

[4] 熊惠平.“穷人经济学”的权利解读[J].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