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2017-01-16张郑男

东方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中职生职业道德

张郑男

摘要:职业道德是人类在进行职业行为时必须要知道和进行的行为准则。中职学校的中专学生因为诸多原因造成职业道德素质往往存在很多让人不能满意的地方,诸如诚信缺乏、敬业精神不足、团队合作概念不强等等。要改变诸如此类的状况,就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指导方针,利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方针、具有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谐社会主义观四个方面有方向性地对中职生予以指导和导向,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合理规范。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核心价值体系

一、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确立的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其基本内容主要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四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是到目前为止最科学、最进步以及最完善的价值体系。该体系的提出对于求实与引领中职生以“爱岗敬业、奉献社会”为基本内涵的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实际指导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非常明确把握我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一科学概念,该体系为构建中华民族的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马克思主义明确了“价值”这一普遍的概念是从群众对待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的外界商品的关系中引发出来的[1]。核心价值观应该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全方面理解目前社会的基本性质和核心的价值体系,从而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加明确,不会造成其学习和就业盲从,成为其重要的精神支柱。

三、当前中职生职业道德和现状分析

面临着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冲击与影响,目前中职生在职业道德素质形成方面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诚信缺失

诚信的定义为诚实守信,就是所谓的诚实勿欺骗,遵守信用,诚善于心,言行一致。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了道德、制度、经济等一系列方面的重要问题[2]。诚信是每一个进行社会活动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诚信的缺失小的来说会使一个人丢失朋友,大的来说一个民族失信于世界[3]。提高中职生的诚信水平是中职生健康成才的必备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中专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4]。诚信是立身之本、兴业之基。中职生更应该重视诚信,在其以后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中职生诚信观。但在现实生活中中职生对诚信的遵守施行并没有充分体现。

(二)敬业精神缺乏

敬业精神的意义在于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项、价值观的优质存在、工作的忘我状态、对人对己负责的态度,进行社会活动时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荀子云:“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敬业精神为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通常敬业精神的人往往对工作充满热情,会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同时也让身边人兢兢业业地去做好工作,不会出现偷懒大概了事。中专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其缺乏敬业奉献的人生态度,更多的偏向于消极的处事态度。因此,中职生在敬业精神方面往往显得较为缺乏。

(三)团队合作精神模糊

团队合作是大到世界、种族,小至集体、个人不断进步的必由之途,合作精神则成为具有前进精神的道德品质和规范。在中职学生面试过程中,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往往不局限于专业知识加上英语或者PC操作,团队合作精神也越来越受到企业评判个人的基本条件。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团队力量不仅仅是个人力量的加合。中职生应该更注意团队意识,不能够太过自我,而中职生往往集体荣誉感不强,不能够进行团队协作。

四、创新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一)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核心,教育中职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民族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中职生对指导思想的认同,从本质上说,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2005 年,中国社科院对五所高校“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的结果中发现,还“存在着以非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情况”[5]。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关键,教育中职生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

当前,中等教育受外来的和内生的一些错误、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影响,造成了在校中职生思想的迷茫和障碍。因此,在中职生培养过程中,就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引领中职生的个人理想,使中职生的职业理想上升为政治理想,努力使中职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与投身中华复兴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中华复兴的伟业上。可以在中职生进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促使中职生在深刻了解世界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找准个人就业与企业发展的契合点,实现个体职业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6]。

(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点,教育中职生形成伟大的抱负并勇于创新

受到历史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职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待提升,需要对其创新能力不断引领。中职学校的学生,一方面不愿去新的领域,不敢开创一个新的领域,另一方面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十分欠缺,毕业时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柳靖. 职业教育的现代性探析——一个历史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2(01)

[3]杨照祥. 关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5)

[4]谢忆慈. “做好人、会做事”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J].职业.2010(18)

[5] 中国科学院“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对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研[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1)

[6]邱小健.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问题研究——兼论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及其改进[J].职教论坛.2011(06)

[7]林庸.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问题和措施[J].广东经济.2009(08)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体系中职生职业道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