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换一个角度,让历史教学天宽地阔

2017-01-16杜军

东方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

杜军

摘要:跟古往今来,时间的不可逆决定了历史不能重演。严格地按时间顺序去考察历史,是顺理成章的。所以,顺向考察历史就成为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人们强调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的原则,是重视这种惯常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这是必要的,因为只有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才能使学生看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了解历史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之,历史就会成为一团乱麻,无法捋出头绪。但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也不妨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考察。本文从“逆向考察”角度,以对一堂课的分析切入,对历史学科的创新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应该会对广大教师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逆向考察;引导思考

所谓“逆向考察”,是指反着时间发展方向的考察,就是从该事物以后的历史去考察该事物。乍听,这种做法不合情理,但细琢磨,这做法也有着充分的客观依据。因为历史的发展不仅是永无复返的,而且是延绵不断的。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定位置,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正像苏轼在《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中写的那样:“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诗人望着从黄鹤楼下滚滚东去的江水,推想那恰似新酿未过滤的葡萄酒般的碧绿江水,还带有上游岷山、峨眉山积雪消融而成的波浪和锦江挟带的无限春色。这就是典型的逆向考察。后代历史保留着前代历史的遗物,发展着前代历史的胚芽。所以,后代历史不仅提供了认识前代历史的可能性,而且只有通过分析后代历史才可能对前代历史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任何历史事物,当它出现时,它本身全部内容、性质不可能立即暴露无遗,总有隐性的东西。而隐性的东西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转变成显性的东西,再被人们所认识。

有老师讲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时,她运用逆向考察的思维方式设计了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课教材有三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其中,“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教学重点。教材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核心组织材料:第一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着重介绍从公元3世纪初到公元4世纪初中国北方历史发展的简要脉络,主要事件:司马氏代魏,建立西晋;西晋灭东吴,结束分裂局面;西晋皇族纷争,导致西晋灭亡;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北方汉族豪门大姓为逃避战乱,举族迁移到江南。北方南迁的豪门大姓就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江南,为江南开发提供了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第二个子目“淝水之战”,以383年前秦南征,欲灭东晋,从而发生淝水之战为中心,上挂下连,简略地勾画出东晋和十六国时期的历史概貌,主要事件:西晋灭亡第二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偏居东南一隅;在北方,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统一黄河流域;383年,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割据称雄的混乱状态,南方暂时安定;到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灭掉东晋,建立宋朝;此后,宋、齐、梁、陈四个短命的王朝更替代兴。在这些事件中,淝水之战奠定了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为江南经济的开发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个子目“江南地区的开发”,内容单一,较具体地讲述江南经济开发的情况。前两个子目的内容跟第三个子目的内容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局。

一般说,教科书怎么写,教师就可以指导怎么学。但是,这个老师别具匠心,没有按照教科书先因后果的逻辑顺序去讲授,而是先指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具体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经济之所以得到开发的原因何在?这样,因果关系一颠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究、研讨活动中,智力得到充分地开发,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个老师的教学设计实例,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笔者受到的启示有以下两点:

第一,逆向考察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好途径。提倡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凸现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和国家需要。但是,大多数历史教师对于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感到困惑。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他们不断提出疑惑:“我们农村中学图书资料少,没电脑,既便是有一两台电脑,可上不了网,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十分匮乏,学生无法开展探究式学习,我们该怎么办?”其实,农村中学图书资料少,没电脑,上不了网,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匮乏,确实给老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带来许多困难,但这并不等于说农村中学的老师就无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尤其是历史学科,它不像物理、化学和生物那样,必须购置一定的教学设备。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主要障碍,不是客观物质条件,而是主观教育理念。老师如果不能革除根深蒂固的灌输知识的陈旧教育理念,就无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我们必须下决心摸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方法,备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位老师讲授《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运用逆向考察的思维方法,将因果关系—颠倒,没有增加课本以外的新材料,而充分利用课本上提供的教学内容,就引发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这一成功的教改实践,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主要障碍,主观的教育理念”,适当合理地引导学生逆向考察历史,是实现探究式学习的一条途径。

第二,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引导进行逆向考察有助于克服惯常思维定势所产生的惰性和障碍,让创新思维的能量释放出来。顺向考察是历史教学的惯常思维方式,从大脑生理角度看,顺向考察历史在大脑皮层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由于不断得到强化而形成稳固联系;从认识论角度看,顺向考察历史的实践活动逻辑经过多次重复,逐渐在大脑中稳固,形成固定的思路、程序和方法,就产生了惯常思维定势。

惯常的思维定势对解决常规性问题有利,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总遇到常规性问题习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惯常的思维定势不仅不能奏效,会会产生惰性,成为学校障碍。换一个角度,你会有崭新的天空!

参考文献:

[1].王莉苹.历史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9;

[2].彭可可.“逆向思维”历史教学四步法.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15。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中诗词的引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在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中如何“选择性崇拜”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