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模式对牙周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

2017-01-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牙线菌斑牙周病

董 航

(锦州市口腔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模式对牙周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

董 航

(锦州市口腔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 探究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模式在牙周患者口腔保健行为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牙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9例)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口腔保健行为明显优于护理前,而护理后实验组的口腔保健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周患者的口腔保健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较好,并提升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能力,对牙齿进行良好的保护,从而可以有效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模式;牙周患者;口腔保健行为;影响

在牙周组织中,牙周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具有传染性特点,是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牙周病会对牙槽骨等组织进行破坏,会导致牙齿缺失[1]。牙周病会出现牙齿松动与缺损等现象,会严重影响到口腔的咀嚼能力,严重者会影响到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还会对心血管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在对该病进行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系统护理措施,可以取得较显著的护理效果,其并发症较少,患者预后良好,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显著改善[2]。本研究通过对98例牙周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患者98例,均在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接受治疗,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9例),另一组为实验组(4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26~72岁,平均为(45.7±3.8)岁。实验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7~73岁,平均为(46.3±3.9)岁。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首先,患者需要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详细了解临床症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系统口腔护理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中,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的情况下,护士需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及时告知患者牙周病的相关知识点,以便确保患者对该病进行一定的了解,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通过告知经典的成功治疗病例,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提高治疗的信息,以便积极配合治疗。②口腔健康教育:护士应在充分了解患者牙周病实际情况下,需要协商制定出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告知患者菌斑、致病菌与牙周疾病之间的关系。让患者明确了解到牙垢、牙石、食物嵌塞对牙周疾病的影响。并向患者讲解牙周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并明确牙周病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需要及时告知患者主要个人口腔卫生,以便减少致病菌的繁殖,从而有效的预防牙周病。并对菌斑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还需要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提高患者防治意识。③菌斑控制:护理人员需要正确引导患者刷牙步骤与方法,并选择软毛牙刷,降低对牙齿的损害。牙刷的毛尖端应对着龈缘,并确保牙刷与牙形成45°角,略微施压,确保牙刷毛能够进入到龈沟。并且部分牙刷毛能够深入到邻面牙的缝隙中,保持原地水平颤动。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所有牙的每个面刷洗干净。在必要的情况下正确指导患者使用牙线。可以适当的采用圈形法使用牙线,将牙线紧贴在牙的侧面,并逐渐进入龈沟,呈现“C”包围邻面,紧贴牙面并需要向切方刮动处理,并反复重复上述动作,以便对邻面菌斑进行有效的清除。同时,还需要告知患者正确使用牙签。针对牙尖乳头退缩比较明显或者牙缝隙较大的患者,需要将牙线置入缝隙处,通过摩擦处理有效的清除菌斑。另外,还需要引导患者正确使用牙间隙刷。将其插入在牙间隙的部位,并对其进行有规律的移动,以便对菌斑进行清除处理。④治疗期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告知患者药物相关内容(包括名称、用法、作用、剂量、不良反应等),并熟练掌握,从而正确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同时,需要对牙周袋与龈沟进行有效的护理。需要抽吸3%的双氧水或生理盐水,以便对牙周袋与龈沟进行有效的冲洗。并及时将碘酚或碘甘油涂抹在患处,避免对周围组织的烧灼。另外,需要对局部致病因素进行控制。对不良修复体进行有效的去除,并对牙石、牙垢与菌斑等进行有效的清除。⑤交叉感染预防护理:医务人员需要及时佩戴好口罩、手套等,操作前后需要及时洗手,对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与灭菌处理。在操作的时候,需要针对洁治器等采用高温高压蒸汽消毒处理。同时,需要确保室内的通风,确保空气的清晰,并对空气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针对口腔科室的空气与物体、器械等进行有效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1.3 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刷牙3次以上15例,占30.6%;刷牙3 min以上16例,占32.7%;使用牙线13例,占26.5%,护理后依次为40.8%(20/49)、46.9%(23/49)、42.9%(21/49),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实验组患者刷牙3次以上16例,占32.7%;刷牙3 min以上15例,占30.6%;使用牙线14例,占28.6%,护理后依次为65.3%(32/49)、83.7%(41/49)、71.4%(35/49),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刷牙3次、刷牙3 min、使用牙线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对牙齿带来较大的损害。针对牙周病的治疗时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有效的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需要在治疗的同时加强有效的护理[3-4]。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并对口腔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能够对菌斑进行自我控制,坚持定期复查,以便确保口腔健康,避免牙周病的复发[5]。

本研究在对98例牙周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在口腔保健行为比较方面,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更加优异,而护理后实验组的口腔保健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针对牙周患者的口腔护理,通过系统的口腔护理干预,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与意识的提高。

综上所述,牙周患者的口腔保健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较好,并提升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能力,对牙齿进行良好的保护,从而可以有效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邹红玉,诸运清.牙周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93.

[2] 唐国妹.护理干预对口腔门诊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4,14(8):16.

[3] 钟秀芬.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健康行为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6):84.

[4] 杨喜琴.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55.

[5] 李民冬.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模式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36(12):175.

R473.78

B

1671-8194(2017)26-0240-02

猜你喜欢

牙线菌斑牙周病
环保便携的牙线笔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牙齿移动对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牙槽骨的影响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牙线和水牙线配合,清洁更彻底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
用牙线不能代替刷牙
使用牙线会不会把牙缝越扯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