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黄凝胶联合应用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60例

2017-01-14古常军王思农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痤疮丹参皮损

古常军,王思农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通讯作者。

三黄凝胶联合应用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60例

古常军,王思农*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观察三黄凝胶联合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1月~2016年10月就诊的60例患者,诊断为月经前痤疮,经外用三黄凝胶配合内服二丹和合方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外用三黄凝胶配合内服二丹和合方可以明显改善月经前痤疮患者的皮损表现,解除患者的病痛,60例月经前痤疮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8例。结论:三黄凝胶联合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疗效较好,患者满意,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月经前痤疮;三黄凝胶;二丹和合方

月经前痤疮(Premenstrual acne)为寻常痤疮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损美性皮肤病,主要是指每逢月经将至时,在面部、躯干部出现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皮损加重可形成炎性丘疹,或者表现为原有丘疹增多,多为散在分布,而在月经过后皮损减少或消失,多数患者伴有月经紊乱,其表现呈周期性发作,困扰着广大育龄期妇女,在皮肤科临床工作中就诊的此类患者非常多见。笔者以三黄凝胶联合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1月~2016年10月就诊的60例女性患者,诊断为月经前痤疮,证属冲任不调型,年龄15岁~20岁18例,21岁~25岁20例,26岁~30岁12例,31岁~35岁9例,36岁~40岁1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 a,平均1.2 a。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有关月经前痤疮的诊断标准。①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头、囊肿、结节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②月经前皮损出现或增多加重,经期或经后皮损逐渐消失或减少减轻。③中医辨证为月经前痤疮冲任不调型。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物过敏者;其他原因所致的任何类型的痤疮,包括药物性痤疮、化妆品痤疮等。符合上述任何一条的患者,均予以排除。

2 治疗方法

三黄凝胶外用:充分洁面,暴露皮损部位,使用三黄凝胶局部外涂,每晚1次,睡前涂,次日清洗。二丹和合方内服:丹参30 g、丹皮15 g、熟地黄12 g、当归9 g、川芎9 g、白芍9 g、白芷 9 g、栀子9 g、枇杷叶(去毛蜜炙)9 g、黄连6 g、黄柏6 g、泽泻9 g、生甘草12 g,每日1剂,水煎分服,每次共7剂,于末次月经后第22天开始用药,7 d为1疗程,每个疗程结束进行记录皮损改善情况,4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总体疗效评估。

治疗期间对受试者予以月经前痤疮的健康宣教,分发日常养护卡片,禁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疹等皮损,尽量避免使用阻塞皮肤毛孔的膏霜制剂,生活作息方面避免熬夜和长时间接触电脑以及暴晒等,规律作息,饮食整体宜清淡,宜食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B的食物,如香蕉、葡萄、梨、西蓝花、金针菜、胡萝卜、蘑菇、番茄、黑米、动物肝脏等,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主症变化情况用积分表示:按皮损的形态、数量、颜色、质地、肿痛及分布范围进行评分。皮损形态:黑头粉刺(0分~3分)、白头粉刺(0分~3分)、丘疹(0分~3分)、脓疱(0分~6分),皮损数量(2分~10分),皮损颜色(1分~3分),皮损质地(1分~3分),皮损肿痛(0分~3分),皮损部位(2分~10分),最大皮损面积(2分~6分)。②次症变化情况包括全身症状及舌象、脉象情况。

3.2 疗效标准

治愈:皮损消退大于95 %;显效;皮损消退70 %~95 %;有效:皮损消退50 %~70 %;无效:皮损消退小于50 %,或不但不消退反而增多。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

3.3 治疗结果

治愈15例,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7 %。

4 典型病例

张×,女,21岁,就诊时间为2016年4月15日。患者主诉:面颊部反复起红色丘疹2 a余。每逢月经前即加重,经后往往减轻。初潮年龄为14岁,每次月经周期为4 d~7 d/28 d~30 d,量中等,色红,兼夹血块,行经第1日伴有小腹疼痛,平素带下量中等,喜食辛辣,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皮疹分布于两侧面颊部,丘疹32个,有脓疱者12个,有皮肤肿痛表现,色淡红,质地较硬,有脓疱者相对较软,评分为22分。治予调节冲任、疏风清热,方用二丹和合方:丹参30 g、丹皮15 g、熟地黄12 g、当归9 g、川芎9 g、白芍9 g、白芷9 g、栀子9 g、枇杷叶(去毛蜜炙)9 g、黄连6 g、黄柏6 g、泽泻9 g、生甘草12 g,每日1剂,水煎分服,每次共7剂。外治予以三黄凝胶,让患者充分洁面,暴露皮损部位,使用三黄凝胶局部外涂,每晚1次,睡前涂,次日清洗,于末次月经后第22天开始用药,7 d为1疗程,每个疗程结束进行记录皮损改善情况,4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总体疗效评估。二诊:患者自述诸症缓解,面部皮疹明显减轻,消去40 %,效不更方,用原方继续治疗,以求巩固疗效。三诊:患者面部痤疮已消去75 %,经期症状改善。四诊:患者面部痤疮已全部消失,唯留有少量淡红色皮肤色素沉着,等待皮肤自行修复。随访6个月未复发,色素沉着已完全修复,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5 讨 论

月经前痤疮属中医学“粉刺”范畴,其发生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为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女性发于月经前,多伴有冲任不调。如禤国维教授[2]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痤疮有肾阴不足、冲任失调者,由于肾阴不足、冲任失调,导致肾之阴阳失衡、相火妄动,虚火上蒸于头面而使痤疮发作或使原有痤疮加重,此类痤疮以女子多见,病情发展与月经息息相关。

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前痤疮的发病与肾上腺功能比较活跃、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雄激素可以引起皮脂分泌增多[3]。用抗性激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的方法,可以发现正常人毛囊皮脂腺单位中均存在雌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4]。痤疮患者皮损局部的雄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比正常人高,从而认为痤疮的发生与毛囊皮脂腺单位的雄激素受体水平升高,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比例失调,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有关[5]。王建琴等[6]通过对女性月经前痤疮患者黄体期性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监测证实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其结果显示:月经前痤疮加重组的患者睾酮/雌二醇比值显著高于不加重组,雌二醇较正常人对照明显降低,因此考虑月经前痤疮加重是因为黄体功能不全,雌二醇分泌较少所致,睾酮/雌二醇值升高,使得睾酮相对升高,从而使痤疮发生或加重。张又仁等[7]通过对女性痤疮患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前者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可见女性月经前痤疮加重的原因是月经前患者体内雌二醇水平下降,睾酮/雌二醇比值升高,使得睾酮相对升高,即体内雄激素增多,可使皮脂腺增生肥大,皮脂产生增多,导致痤疮出现或加重。

三黄凝胶系甘肃省名中医王思农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在中医外科传统制剂“三黄膏”的基础上加入丹参、苦参、当归、薄荷、冰片,另将基质改进为卡波姆940,加入2 %月桂氮酮及三乙醇胺,结合现代方法进行剂型改进制成凝胶剂,该制剂处方中大黄、黄芩、黄柏为君药,丹参、苦参、紫草为臣药,薄荷、冰片为佐使药。方取大黄凉血解毒、清热泻火;黄柏、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疗疮;丹参凉血消痈,祛瘀止痛;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紫草解毒透疹,凉血活血;薄荷、冰片促进药物吸收作用。全方共奏凉血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方中大黄,其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陈红斌等[8]学者对大黄提取物进行的抑菌试验表明其所含游离蒽醌均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芩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江丽等[9]学者通过实验证明其有较强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黄柏含有小檗碱等多种成分,侯小涛等[10]学者认为,其具有抗菌、消炎、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等作用。丹参所含的活性成分丹参酮,李墨灵等[11]学者认为,丹参酮具有明显的抗雄性激素及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白爱萍[12]认为,丹参是治疗痤疮的要药。苦参、紫草、薄荷、冰片所含主要成分是生物碱类,具有抗菌作用或协同抗菌作用[13]。三黄凝胶通过剂型改进,丰富了中医外治法的特色,该药与皮肤吸附性好,形成一层功效膜以维持药物浓度,从而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抗炎、减少皮脂分泌等作用,其作用较为温和,长期应用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较好。

二丹和合方是导师在临床上治疗月经前痤疮的经验方,其基本药物组成为:丹参30 g、丹皮15 g、熟地黄12 g、白芍9 g、当归9 g、川芎9 g、白芷9 g、栀子9 g、枇杷叶(去毛蜜炙)9 g、黄连6 g、黄柏6 g、泽泻9 g、生甘草12 g。方中以丹参、丹皮二药为君,凉血消痈、调理冲任;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以补血调经,调理冲任;黄连、黄柏、栀子以清热解毒;白芷、枇杷叶、泽泻以祛风渗湿,共为臣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全方共奏调理冲任、清热祛风之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丹参为治疗痤疮之要药。丹皮的主要成分是丹皮酚,巫冠中等学者研究认为,其具有抗炎[14]、抗变态反应[15]的作用。黄连、黄柏、栀子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药合为四物汤,用于月经前后诸症尤其可用于经行风疹块[16]。白芷、枇杷叶、泽泻、甘草等有抗炎、调节内分泌之效。方名二丹和合方,意谓通过其调理冲任、疏风清热之效,达到疮去正安、阴阳和合之目的。三黄凝胶联合二丹和合方治疗月经前痤疮,内外合治,标本兼顾,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皮肤科临床推广应用。

[1] 项蕾红.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1):52-57.

[2] 金培志,汪玉梅.禤国维教授补肾法治疗难治性皮肤病经验[J].河南中医,2005,25(2):18.

[3] Lucky A W.Quantitative documentation of a premenstrual flare acne in adult women[J].Arch Dermatol,2004,140(4):423-424.

[4] Goulden V.青春期后痤疮:临床特征检查[J].陈扬,译.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24(2):117.

[5] Plunket A,Merlin K,Gill D,et al.The frequency of common nonmalignant skin conditions in adults in central Victoria,Auatralia[J].Int J Dermatol,1999,38:901-908.

[6] 王建琴,曾仁山,唐绍生,等.女性寻常型痤疮患者黄体期八项性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4):264-265.

[7] 张又仁,徐祖森.女性痤疮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4,6(4):449-450.

[8] 陈红斌,陈 钧.大黄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21):111-113.

[9] 江 丽,单萍萍,申国庆,等.中药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实验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4):315-318.

[10] 侯小涛,戴 航,周江煜.黄柏的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498-500.

[11] 李墨灵,张泽曦,杜天乐,等.丹参在皮肤科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5(14):79-82.

[12] 白爱萍.消痤汤加减治疗痤疮64例[J].现代中医药,2011,31(5):51-52.

[13] 李 杨,左国营.生物碱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0,41(6):1006-1014.

[14] 巫冠中,杭秉蒨,杭静霞,等.丹皮酚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3):147-150.

[15] 巫冠中,杭秉茜,杭静霞,等.丹皮酚的抗变态反应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03-106.

[16] 阳碧发,熊永祥.四物汤加味治疗经行风疹块100例[J].医学文选,2000(S1):104.

修回日期:2017-03-23

本文编辑:朱庆文

R758.73+3

D

1006-978X(2017)02-0016-03

古常军(1974-),男,2005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大学学历,中医皮肤科主治医师。现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医外科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2017-03-14

猜你喜欢

痤疮丹参皮损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