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论治在双心医学的发展现状

2017-01-14周苏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双心心血管医学

林 骞,李 阳,周苏宁

中医辨证论治在双心医学的发展现状

林 骞1,李 阳1,周苏宁2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部分病人发生精神心理问题(焦虑、抑郁等)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病因和并发症,不及时干预,发展成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影响人们的健康、疾病的康复及社会的安定,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并缩短预期寿命。关注双心医学已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中医辩证论治在双心医学发展现状。

情绪;心理;双心医学;辨证论治

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等因素,使人们长期处于烦闷、紧张、兴奋、焦虑、抑郁、不安等状态,易出现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无确定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20世纪80年代,美国精神医学教授恩格尔提出医学模式新概念,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新医学模式除具备生物学观点外,还须考虑人的心理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以达到理解疾病本质及提供合理医疗卫生保健的目的[1]。

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回顾性、前瞻性研究、临床药物试验等逐渐揭示冠心病合并焦虑性精神障碍的高发病率及情绪共病对冠心病预后的巨大不良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并探讨治疗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与必要性。近10年,我国心血管领域开始关注心血管疾病与心理情绪之间的关系,并从预防与治疗角度创立“双心医学”[2]。双心医学主要研究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互相影响和转归,包括人的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深层联系,强调在心脏病治疗中加入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3]。双心医学理念在反复胸闷胸痛伴有心理障碍病人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心血管疾病共病心理问题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严重问题,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焦虑症等心理疾患有密切关系,心血管疾病病人抑郁、焦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生活质量降低[4]。

1 祖国医学在心理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认识

祖国医学无“双心医学”概念,早在《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说明历代医家已认识心病和心理疾病常共存,并相互影响。

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中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载有“心气不足善忧悲。”另一方面,精神情志异常又可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如《灵枢·口问》曰:“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素问·本病论篇》曰:“人忧愁思虑即伤心”。《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故可见情志调达,则气血调和,营卫通畅;若情志异常,则可致心气郁结,气滞血瘀,耗伤气阴,发为心病。这与现代医学中负面情绪可加重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场伴随情绪异常的众多研究结果相一致。

2 中医辨证论治在双心医学的进展

2.1 疏肝理气解郁法 “百病皆生于气也”。《读医随笔·风厥痉痫》中说:“肝气舒,心气畅,血流通,筋条达,而正气不结,邪无所客矣”。双心疾病病人常有情志不畅因素,气机郁结、肝失疏泄,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临床常表现为精神焦虑忧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闷、疼痛不舒,腹胀纳呆大便不调,舌红,苔薄腻,脉弦等。治疗当从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入手。王涛等[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镇心汤治疗肝气郁结型双心疾病疗效显著。孙媛[6]采用心可舒片治疗气滞血瘀型双心疾病病人,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改善,且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刘芊等[7]自拟疏肝宁心汤加减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症病人,结果显示合并用药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组。

2.2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之法 心血管疾病病人采取心血管介入治疗病人[8],心理负担过重,常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气血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失养,临床上常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多梦易醒,神志恍惚,四肢倦怠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等。袁蓉[9]发现活血安神方可改善睡眠剥夺诱导的神经内分泌紊乱,进而减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减少心血管病相关致病因子。王艳玲等[10]采用健脾养心之归脾汤配以丹参、玄参等活血药物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人,在改善病人兼证、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优于舒乐安定。冯而标等[11]研究归脾汤加减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结果表明可显著改善病人睡眠质量,缓解倦怠、忧愁。林慧娟教授学习结合前人经验,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益气养阴、活血安神法治疗冠心病型早搏,取得显著的临床成效[12]。

2.3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阳本乎阴,心本乎肾”。心病病人气郁日久化火,耗伤肾阴,可致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偏亢不能下交于肾,临床常见心悸怔忡,胸闷烦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男子可出现遗精,女子出现月经不调,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徐凤芹教授采用交泰丸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肾不交的双心疾病病人在临床上取得显著成效[13]。井慧如等[14]采用交泰丸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抑郁症,结果显示可明显缓解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现代研究发现经方如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及黄连阿胶汤等可以从抗脂质过氧化以保护内皮细胞[15]、改善下丘脑垂体功能而改善睡眠状态[16]和调节神经递质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17]等方面改善心肌缺血,达到“双心”治疗的目的。

2.4 中医对双心疾病病人的心理干预 心理疏导在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青囊秘箓》提到“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病”。《东医宝鉴》曰“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于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虽一时侥幸而安之,此则世俗之庸医,不足取也。”《临证指南医案·郁证》也载有“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提到:“悲可以治怒,以恻怆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欢乐戏谑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祸起仓卒之言怖之。思可以治恐,以虑此忘彼之言夺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斯罔之言触之。”可采用运动疗法、气功引导等来转移病人注意力,避免思虑太过,气机郁结,这与现代医学中运动能提高冠心病病人的生存率、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观点是相似的。吴欣媛等[18]发现对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病人进行八段锦功法训练,其抑郁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张依群[19]发现五经推拿法配合情志干预可明显改善冠心病伴心理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陈友权等[20]对1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治疗、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治疗等,观察组仅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用药3个月后,得出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安全、有效、可行,而且比常规规范治疗更有效。

3 小 结

焦虑情绪障碍病人的冠心病发生机制复杂,迄今未明。研究焦虑情绪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及预后间的关系受到人们重视,对长期焦虑情绪能否单独列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心血管病的具体机制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因此开展焦虑情绪与心血管病发病关系及其证候特点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

[1] Engel GL.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J].Science,1977,196:129-136.

[2]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双心医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3.

[3] Rutledge T,Reis VA,Linke SE,et al.Depression in heart failure:a meta analytic review of prevalence,intervention effects,and associations with clinical outcome[J].J Am Coll Cardiol,2006,48(8):1527-1537.

[4] 毛慧子,陶贵周.反复胸闷胸痛伴心理精神障碍的诊疗进展[J].医学与哲学(B),2014,35(2B):48-52.

[5] 王涛,王世钦.舒肝镇心汤治疗肝气郁结证双心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2):2327-2329.

[6] 孙媛.心可舒片治疗气滞血瘀型双心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677-679.

[7] 刘芊,史青.疏肝宁心汤加减联合心理治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症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7):545-547.

[8] Kawachi D.Smptoms of anxiety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Normative Aging Study [J]Circulation,1994,90(5):2225-2229.

[9] 袁蓉.活血安神法“双心”同调对睡眠剥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0] 王艳玲,肖四飞,杨怀新.健脾养心活血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证112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4,17(5):13-14.

[11] 冯而标,黄瑞聪.归脾汤加减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18-20.

[12] 郭晓燕,苏文革.林慧娟教授益气养阴、活血安神法治疗冠心病型早搏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8):922-923.

[13] 王文慧,张萍,徐凤芹.徐凤芹教授治疗双心疾病的临床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5):555-557.

[14] 井慧如.肝肾同治法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

[15] 赵梦华,于乃芳,林勉生.六味地黄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成药,1993,16(4):46.

[16] 陈奕庆,张闻东,许冠荪.天王补心丹对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S1):14-15.

[17] 张伟伟,刘银辉,高薇,等.右归丸和六味地黄丸对老年大鼠神经系统抗衰老作用的比较[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0,31(2):136-138.

[18] 吴欣媛,李莉,丁沛然,等.八段锦对62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4,9(1):39-40;43.

[19] 张依群.五经推拿法配合情志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6,34(2):190-193.

[20] 陈友权,陈次滨,陈晞明,等.138例双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7-8.

(本文编辑薛妮)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E-mail:linqian8868@163.com;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信息:林骞,李阳,周苏宁.中医辨证论治在双心医学的发展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1):1408-1410.

R541 R256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7.11.037

1672-1349(2017)11-1408-03

2016-10-15)

猜你喜欢

双心心血管医学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医学的进步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做一个“双心”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