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2017-01-12焦晓玲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结合德育教育初中数学

焦晓玲

【摘 要】在现代中学的教育理念中,已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将德育教育合理的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已成为各学科教师必须执行的任务,更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将在这里探讨如何合理的将德育教育与初中数学教育结合。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结合

前言:按照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材的要求,在完成数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给予学生灌输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然而,在传统教育方式理念的影响下,德育教育工作往往是由文科类教师完成的,如语文、政治、历史等。但是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里,德育教育是所有学科教师需要共同完成的教育工作,虽然数学属于理科类,但是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完成德育教育工作。

一、 灌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时代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在这一时期给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有着积极有益的影响。在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善良的品行,对其今后的仕途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同学的天性被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压力无情的摧残着,教师和家长常常会把学习成绩成摆在第一位,而轻视了对于孩子德育的培养,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会给社会带来多么大危害的残酷事实。初中是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将德育教育合理的渗透的初中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良好思想品行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将初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的方式

(一)数学教材与育德教育结合

把爱国主义思想合理引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同学灌输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在讲解数学理论的同时,可以将国内著名数学家的爱国主义行为向同学予以说明,使其可以在学习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在对数学家们产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完成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国内现代数学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一一向同学们进行说明,让同学清楚中国数学学者在世界数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作为一名中国学生的那一份自豪感将在心中油然而生,这一份自豪感可以为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带来巨大的动力[1]。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的教学活动

1.渗透进学生的日常习惯

数学属于自然科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在解决数学难题的时候,不但要合理的运用数学概念、理论和运算公式等内容,而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工程中稍有马虎,可能会导致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所以说,教师可以抓住数学解题的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缜密思维的习惯,而从完成了德育教育工作。

如教师在介绍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借用黑板的边缘,让同学以实测实量的方式来检查黑板框十分为直角,如此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合理的将数学利用应用的日常的解题中。

数学之所以被部分同学视为难以逾越的大山,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过于抽象,无法直观的解释。在解决很多几何难题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辅助线,教师可以以辅助线为例,引导学生,向其灌输耐心和毅力的优良品德,在解题过程中应该胆大心细,而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猥琐,要勇于突破,并超越自我[2]。

2.将集体观念与数学教学活动结合

初中生往往比较叛逆,没有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喜欢特立独行,向往着天马行空的生活,而缺乏集体观念,而集体观念在当今的社会中衡量人是否适应团队合作的重要标准。所以,如果教师可以将集体观念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让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那么就可以很好的将集体主义思想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对于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十分有益的。

如教师在讲解圆形时,可以这样介绍,圆形在任意一点对折,都可以形成对称的图形,它之所以如此完美,就是因为组成他的各个点都按照了有序合理的次序进行排列,好似一个和谐的团队,只有各司其职、相互协助、共同进退,方能圆满解决难题。班级里的每位同学就好像是组成圆形的一个点一样,而教师则是整个圆形的圆心,同学在遵守相同的校规和学习相同的内容,大家互帮互助,方能创建和谐团队,倘若有一点坏了规矩,就会影响圆形的美感,也就是俗话说的,一条臭鱼毁了一锅汤。

(三)将忍耐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与数学教学结合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目前在初中读书的孩子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这些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做事往往都是一帆风顺,在遇到小小的困难时难免会畏惧和退缩。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人能力,针对个人能力不同,给予不同的指引和鼓励,将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重点讲解,并及时于同学进行沟通,给予适当的鼓励,协助同学树立起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信心,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也可以坚韧不拔迎难而上。

(四)良好榜样与数学教学活动结合

榜样的具有无穷的力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正确指引同学养成良好的品行。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学习优秀的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方法,通过向借鉴其他同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对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行改良,达到优良资源共享的目的。优秀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教师可以对学习进步较大的同学给予表扬,而对于排名较低的同学予以鼓励,促使其心理健康方法,不至于产生厌学的想法[3]。

结论

抓住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这一时期,给予其正确指引,恰当的帮助,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品行,教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师是与同学朝夕相处的人,不能再面对困难时就马上退缩,而是应该迎难而上,为同学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让同学们对克服困难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在教学活动中巧妙的渗透了德育教育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赵秋颖.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4,22:99.

[2]刘治荣.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24.

[3]李鹏.也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6:183.

猜你喜欢

结合德育教育初中数学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