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寿需重“ 三”、“ 四”、“ 六”

2017-01-11赵德铭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待人接物奢求宁静

赵德铭

三态

老年人健康长寿要有“三态”,即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心态,待人接物的高姿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指乐观向上、知足达观、不盲目攀比。退休后,我仍坚持读书看报,把读书看报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认为读书看报,可使自己的思想更充实,同时也为晚年生活增添了乐趣。在读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自己的思想也应与时俱进,紧跟着时代鼓点走。

良好的心态:是指对人对己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看法,这样才不会盲目地骄傲自大,也不会妄自菲薄。我基本上做到了“见大不小,见小不大;见富不贫,见贫不富;见智不愚,见愚不智”。

待人接物高姿态:到了晚年,积累了大半生,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也不必强求。于右任曾撰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要求万世名。”不要追求一时之名,一己之利。对于晚辈,要有长者风范,不要计较名利。要关心关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成全他人,在照亮他人、温暖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从中感受到快乐。经师易求,人师难遇,时时牢记以自己的知识、智慧、技能、品德、情操引导年轻人,感化年轻人,处处为年轻人做表率。这是老年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四知

作为老年人,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会远离病魔,而保持良好心态的关键在于自己。人们常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其实,最好的心情是宁静,要真正做到宁静,还需遵循“四知”。

知止:就是要不受利欲的引诱,不作过分的奢求。如果为了享乐而千方百计,日夜钻营,只能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损害身心健康。知止,要谨守做人的原则,不做违法乱纪、亏心悖德之事。光明磊落,慈悲为怀,与人为善,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不为邪气所伤,疾病就不会找上门。

知足:要知足,就要善“比”。有句话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一看,身边还有挑脚汉”。只有善于知足,才能做到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不乐极,贫不抱怨,布衣得暖胜似锦,茶饭温饱觉香甜。心境如此,就没有烦恼,没有不满,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没有奢求,生活在满足中,焉有不益寿延年之理。

知己:要正确认识自己,经常自省自警。不断进行反思,净化心灵,消除劣性。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人到暮年,更应有自知之明的态度,不必和青壮年相比。遇事应避让无争,做到安心处世,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中宁静,不自寻烦恼,不为不快之事而动肝火。

知人: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缺点。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不能求全责备。一个人如果能谅人之过,念人之功,助人之短,扬人之长,厚人薄己,就会受到他人的信任,得到友爱,生活称心如意,这样岂能不长寿?反之,如果一个人对他人挑剔,嫉人之贤,讥人之短,处处招嫌结怨,惹是生非,四面树敌,人为地制造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就会烦恼重重,郁郁寡欢,遇事必然会孤立无援,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六然

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王夫之先生,晚年隐居著述,提出了“修身六然”的养生格言,语言含蓄深刻,富有哲理,是老年人修身养性的指南,很值得去借鉴。

自处超然: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对生老病死要有超然达观的思想境界。顺应自然,以高尚的人生境界来净化自己。

待人蔼然:与人相处,诚恳谦和。融洽和谐,多行善事,乐于助人,使人感到可亲可近。唐代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径也。”与人和善相处,乐于帮助他人,可以从中得到来自大脑的一种分泌物。这种分泌物是自然的镇静剂,可使人获得内心温暖,缓解烦恼。科学家还发现,与人为善有利于产生抵抗感染的细胞,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无事澄然:指的是清澄、安宁。战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内心终日不得安宁,思绪不能止息,定会百病丛生。因而主张“忘我,无欲”,清静养神。有的老年人虽退休,而欲望却不减,心胸狭窄,常为芝麻点小事心存芥蒂,甚至大动干戈,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当代生理学家认为,人若能无事静养,神经处于放松状态,呼吸、心律、血压、体温平和,寿命自然会延长。

处事果断:人们常说:“当断不断,必有后患。”遇事犹豫不决,处于摇摆不定的矛盾心态中,往往给人带来心理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和抑郁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患病机率增高。

得意淡然:人在志得意满时,仍需心谦身平,不能得意而忘形。老子曰:“淡兮其若海。”看淡一些,心胸更阔大。要把得意看得淡一些、轻一些。中医认为,“喜伤心”,大喜过望也会对身体健康带来莫大损伤。

失意泰然:人在失意、身处逆境时,要做到不忧患、不烦恼,不自暴自弃,泰然处之。成功驾驭失意,便会拥有一份坚韧,一份向上的动力,对养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待人接物奢求宁静
落别
主动交往 收获友情
家庭的教育与引导是塑造子女心性的大学堂
喜欢宁静
小学语文教育人格教育中的运用探索研究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
第9期“成语城擂台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