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两种按压方法的护理观察

2017-01-11张秀娟

关键词:瘀斑皮下肝素

张秀娟,冯 艺,蔡 岩*

(山东省威海市解放军第四零四医院心血管科,山东 威海 264200)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两种按压方法的护理观察

张秀娟,冯 艺,蔡 岩*

(山东省威海市解放军第四零四医院心血管科,山东 威海 264200)

目的 探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后两种按压方法对注射点皮下瘀斑的影响。方法 把脐周皮下注射用药低分子肝素的60例病例作为对象,以住院时间差异对其分组,实验组30例用药后按压10 min,对照组30例用药后按压5 min,比较2组局部皮下瘀斑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注射点瘀斑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10分钟可有效地减少注射部位的皮下瘀斑,从而确保机体满意度的升高。

注射用药;低分子肝素;临床护理;按压方法;观察

低分子肝素本质是抗凝药,主要由肝素进行讲解以后,所获低分子量片段制作而成,患者用药后,其发生出血反应的概率会比用药肝素更低,而且LMWH对于患者体内抗凝血酶Ⅲ物质、抗凝血酶Ⅲ物质的复合物都会产生作用,不仅可使抗凝血酶物质活性增加,而且还可发挥抗凝功效,因此现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梗及心梗PCI术后。临床用药LMWH时,其主要给药途径是皮下注射,注射点以腹部为主,这是因为人体腹部皮下组织中的淋巴管以及血管均十分丰富,所以吸收能力更强[1]。尽管LMWH用药价值获得认可,但是用药后却可能会有皮下血肿问题、出血问题以及瘀斑问题等出现,以至于患者心理方面处于紧张状态。对此,为了解皮下注射用药LMWH并予以局部按压后皮下出血问题具体发生状况,本次将60例于2014年04月~2014年12月间进本本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例作对象,重点分析LMWH用药后按压措施不同时皮下瘀斑问题发生情况,并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于2014年04月~2014年12月间进本本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例,有女性21例(35.00%)及男性39例(65.00%);年龄40~91岁,均值(65.27±12.78)岁。以住院时间差异对其分组,对照组30例入院时间是2014年04月~2014年9月(共注射331针次),其中男20例(66.67%),女10例(33.33%),年龄40~91岁;而实验组30例入院时间是2014年10月~2014年12月(共注射327针次),有男性17例(56.67%)及女性13例(43.33%);年龄44~89岁,且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用药LMWH时,两组所用注射器型号都是1.0 mL,半针头均为5号,选择注射点时,以脐周为中心(除脐周2 cm内)以上/下约5.0 cm处、左侧/右侧10.0 cm处为主要范围进行注射,除了要左右交替外,还要将先后两次注射的间距控制在2.0 cm及以上。注射时,需对患者注射点的皮肤组织进行消毒,注射人员用食指以及拇指将患者注射点皮肤组织捏住后,予以垂直进针,确保针头完全进入其皮下组织,而且回抽时未出现回血时,即可予以推注用药。当注射用药操作结束后,需及时将针头拔除,并予以按压,并合理控制力度,以患者皮肤组织的降低幅度维持1.0 cm为最佳。其中,实验组内30例予以按压10 min,而对照组中的30例则予以按压5分钟。

1.3 观察指标

于注射用药12 h后,对患者局部反应作专业评估,除了要观察其皮下组织是否出现出血点以外,还要对出血点外侧0.5 cm处是否出现瘀斑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将得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对象注射部位瘀斑发生率(针次)

对照组30(例),针次331(次),皮下瘀斑数28(8.46),无皮下瘀斑数303(91.54)

实验组30(例),针次327(次),皮下瘀斑数6(1.83),无皮下瘀斑数321(98.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308,P<0.05)

3 讨 论

(1)对于接受LMWH治疗的患者,若其同时用药抗血小板聚集型的药品,或者抗凝药品,各种药品之间就会进行相互作用,除了抗凝功效会增加外,同时发生皮下出血问题的概率也会上升[2]。

(2)当患者用药LMWH后,其局部按压时长多介于3分钟至5分钟,但是仍然可能会有皮下瘀斑问题出现,以至于患者心理部分处于紧张状态,护患纠纷风险也因此升高。一般而言,按压时长会直接影响皮下出血问题发生情况,通过对按压时间适当延长,机体注射点皮下组织发生出血问题的风险会得到控制,且按压时长以10分钟为最佳,除了可使机体皮下出血问题发生概率进一步降低外,其满意度也可得到提升[3]。

[1] 张菊霞,马玉霞,温玉洁,等.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2):233-235.

[2] 王慧芳,金美珍,黄旖旎,等.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合并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皮下注射硼替佐米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28):2841-2843.

[3] 金大鹏,王文丰,赵秀娟,等.人性化护理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致皮下淤斑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7,23(05):863-865.

本文编辑:李 豆

R47

B

ISSN.2095-6681.2017.22.95.01

蔡 岩(1970年-),女,山东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E-mail:1097246027@qq.com

猜你喜欢

瘀斑皮下肝素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陈渭良伤科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瘀斑的疗效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