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腋臭切除术临床分析

2017-01-10孙丽萍龙梅芳田淑岚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2期
关键词:腋臭汗腺皮下

孙丽萍,龙梅芳,田淑岚

(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小切口腋臭切除术临床分析

孙丽萍,龙梅芳,田淑岚

(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目的 观察小切口腋臭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行小切口微创法治疗腋臭的20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完成小切口腋臭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治疗疗效,并监测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转归。结果术后6个月腋臭治愈率为63.29%(131/207),显效率为31.40%(65/207),总有效率为94.69%(196/207);腋臭治愈率(63.29%)显著高于显效率(31.4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2~6个月的随访,3例(1.45%)复发。大部分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率为6.28%(13/207);皮下血肿发生率(4.83%)显著高于术后囊肿形成(0.48%)和皮瓣坏死(0.97%),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法治疗腋临床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该术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腋臭;小切口腋臭切除术;术后囊肿形成

腋臭是腋部顶泌汗腺分泌的有机物质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臭味,轻度腋臭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不大,多采用保守治疗或气味遮掩处理[1];而严重腋臭者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较大,需从清除顶泌汗腺和杀灭细菌两方面处理,多需手术切除治疗,但是腋臭切除术相关文献报道尚存在一定争议,尚无标准的手术方法[2]。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我院采用经小切口微创法治疗腋臭患者207人,疗效满意,现将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的经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行小切口微创法治疗腋臭的20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自愿行小切口腋臭切除术,且符合手术指征,已排除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麻醉药物使用禁忌症者、瘢痕体质者。207例腋臭患者中,男79例,女128例,年龄16~44岁,中位年龄30岁,以青年人居多,均为双侧腋臭。3例手术前曾用电离子等治疗无效。均在门诊局麻下手术,双侧同时治疗。

1.2 手术过程

207 例患者术前均做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感染标志物检查结果无异常。术区及周围皮肤备皮剃除腋毛后。根据腋毛区范围的大小沿腋毛区下缘中央选取一个平行切口,长约2cm,用聚维酮碘对腋部手术区消毒,应用肿胀技术,腋毛区范围内行皮下侵润肿胀麻醉,沿切口线切开皮肤至皮下组织,用组织剪剥离至大汗腺面的整个腋毛区范围,形成中厚皮瓣,采用手指下压皮瓣,伸入组织剪紧贴皮瓣下的脂肪、毛球部及周围腺体等组织,剪至皮瓣青紫为准。用纱条清除剪下的组织,彻底止血,排尽皮下积血,用4.0丝线间断缝合切口,放橡皮引流条,用无菌纱布、绷带“8”字形外固定加压包扎。术后第3天打开敷料换药,视手术恢复情况。术后8天拆线。术后用抗生素2~3天。

1.3 观察指标

1.3 .1疗效标准

距离暴露的患者10cm,医生、患者及其附近的人均不能闻及臭味为治愈;臭味明显减少但患者出汗时偶尔可闻及为显效;臭味无明显减少,患者及其周围的人均能闻及为无效;样本数=(样本数-无效)/样本数[3]。

1.3 .2术后并发症监测术后对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监测,统计皮下血肿、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统计

术后6个月腋臭治愈率为63.29%(131/207),显效率为31.40%(65/207),总有效率为94.69%(196/207);腋臭治愈率(63.29%)显著高于显效率(31.40%),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2~6个月的随访,腋区腋毛稀疏,腋部疤痕不明显,上肢活动无影响;3例(1.45%)在2~6个月出现复发,但异味明显减轻。

2.2 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情况

大部分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手术效果满意;少数患者出现皮下血肿、术口延迟愈合、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者13例,并发症率为6.28%(13/207)。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后囊肿形成(0.48%)和皮瓣坏死(0.97%),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并发症情况及转归如下:

2.2 .1皮下血肿 共有10例(4.83%)患者出现皮下血肿,血肿直径小于5cm的7例;血肿大于5cm的3例。一般在术后2天内发生,其中9例均为术后上肢活动过多或包扎过紧引起,1例因术中出血点未彻底止血,该例患者为当天早上手术,下午因右侧腋下出现剧烈疼痛,敷料潮湿即来复诊,打开手术创面,切开皮瓣,见皮瓣下渗血,用5.0丝线多点结扎止血,至无活动性渗血,缝合皮瓣,加压包扎,一周后愈合良好。血肿直径小于5cm的多为绷带包扎过紧引起。血肿直径大于5cm的为术后活动过度引起。血肿周围软组织水肿,均未及时清除血肿,而是拆除手术切口缝线,每天用氦氖激光照射一次,连续5~6天,待血肿软化后,挤压血肿从手术切口流出,然后加压包扎,愈合,愈合后无明显疤痕。

2.2 .2皮瓣坏死 术后发生皮瓣坏死2例(0.97%),因包扎过紧,皮瓣中央形成血肿导致皮肤坏死,坏死直径小于1cm。2例均每天用高渗盐水湿敷,氦氖激光照射,康复新液湿敷包扎换药,1~2周治愈,治愈后无明显疤痕。

2.2 .3其他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0.48%)术后囊肿形成,并反复感染,手术后8个月复诊,切除囊肿缝合治愈。本组患者均无术后感染者。

3 讨 论

腋臭病因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大汗腺分泌功能异常有关,受内分泌影响,腋臭症多在青春期开始至老年后减轻或消失。部分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有关[4]。刚排出皮肤表面的大汗腺呈乳白色,无味排出后不久,受腋窝细菌分解,发出典型的气味,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5]。

腋臭治疗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手术切除腋窝大汗腺是目前可能唯一根治性方法[6,7]。经腋部小切口微创皮瓣剥离治疗腋臭术,是清除大汗腺较彻底的方法,具有切口小、疤痕隐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通过术中及时彻底止血,手术范围超过腋毛区范围0.5cm为剥离范围,术后切口放置引流条,用肩关节“8”字型绷带加压包扎,并对皮下血肿、皮瓣坏死进行及时有效处理,促进伤口愈合,从而减轻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8]。本次研究中207例患者术后6个月腋臭治愈率为63.29%,显效率为31.40%,总有效率达到了94.69%,且腋臭治愈率(63.29%)显著高于显效率(31.40%),差异显著P <0.05,且2~6个月的随访显示复发率仅为1.45%,可知本院小切口微创法治疗腋臭效果较为理想,多数患者彻底治愈,患者整体腋臭改善效果良好,且手术效果持久,复发率低,疗效持久可靠。此外,本次研究中大部分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手术效果满意,仅少数患者出现皮下血肿、术口延迟愈合、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率仅为6.28%,且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可知本院小切口微创法腋臭治疗安全性可靠,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但是,经并发症分析发现,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后囊肿形成(0.48%)和皮瓣坏死(0.97%),可知术后皮下血肿风险较高,应在术后适当制动,避免上肢活动过多或包扎过紧,做好术后2天内高发时间段监测。

综上所述,小切口微创法治疗腋臭临床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该术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1] 柳曦,何龙,廖自立. 改良腋臭切除术和小切口顶泌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51例[J]. 中国美容医学,2010,5(07):972-973.

[2] 郑智华,夏云,朱宏亮,王慧. 微创腋臭切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8(01):46-48.

[3] 程铮. 小切口腋臭切除术疗效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0(04):2-4.

[4] 郁新建,杨金根. 小切口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的短期疗效评价[J]. 中国美容医学,2012,8(12):4-5.

[5] 徐晓波,陈斌,朱晨芳,等. 微创小切口腋下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1,8(02):193-195.

[6] 王峻岭,李秀丽,杨正红,等. 小切口腋臭切除术60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8(25):6212.

[7] 容勇贤,岑茂良. 腋臭的治疗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16,(04):98-100.

[8] 王大军. 小切口加刮匙搔刮法治疗腋臭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8):1439-1440.

猜你喜欢

腋臭汗腺皮下
难闻的腋臭能祛除吗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汗藏哪儿了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小汗腺汗囊瘤六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腋臭,少年不要做汗腺切除术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肿胀麻醉小切口皮下剥离加搔刮法治疗腋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