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7-01-09陈银柳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本剧人教版价值观

陈银柳

小学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的教育因素,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一、创设情境,感知价值取向

多媒体设备能为创设真切、丰富的情境提供便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声音、图片、影像、PPT课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课文的意境,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作者紧密相融,在“真实”中感知课文美好的价值取向。如笔者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感受民族的崛起,然后播放红军过草地的视频,直观形象地引出课题。在教学中,还多次结合朗读材料,通过课件配乐播放学生熟悉的革命英雄形象,引导学生谈感受,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融入生动的情景中。接着,又激情地号召全班同学:“同学们,无数的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在,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将革命志士的精神与气节永远传承下去!同学们,请全体起立,握紧双拳,用你的心来感受那高尚品质的灿烂光芒吧!”从而让学生感受文本的境界和价值取向。

二、扮演角色,体验人物品质

角色扮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角色扮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编排了一些历史课文,笔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在班上赛演、评奖。为了编好、演好课本剧,学生们反复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美好品质,让自己真实地融入角色中。这时,学生们都称自己既是导演、编剧、演员,又是观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如编排《将相和》(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这个课本剧时,学生们在角色的体验中,知道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知道了老将廉颇虽自傲却以国家大事为重,结果,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课本剧的排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多重角色的参演中,他们既真切感知了人物的可贵品质,又受到了一场真善美的灵魂洗礼。

三、拓展延伸,成就高尚人格

教学拓展,就是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语文实践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关心班集体、关心家庭、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尚人格。如教学《开学第一课》时,笔者结合播放本地的苏维埃政府旧址的相关视频:30万这触目惊心的数字,阴森可怖的场景,惨绝人寰的场面,皑皑白骨的万人坑,幽静的冥思堂,高高矗立的和平纪念碑……在学生看后受到巨大的震撼时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不限篇幅,主要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写道:“落后就要挨打,我要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日本鬼子太可恶了,我们要记住国耻”……更多的话语出现在学生写的一篇篇日记里,体现出他们渴望祖国强大的愿望,激发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早年,我们的先哲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古代神话中流传着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故事,史书上记载着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逐字逐段引导学生在配乐中诵读,并落实在行动中。有时,学生会背着《弟子规》中的“长者立,幼勿坐”给老师让座;有时,老师下班时忘了关窗户,学生就背《大学》里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来提醒老师;更有《三字经》《千字文》等让学生学到了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美德和做人的道理,并潜移默化为爱国敬业、崇德向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课本剧人教版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